屈 強,于 軍,徐 松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隨著高速公路網(wǎng)逐步加密并迅速進入山區(qū),山區(qū)高速公路多沿河谷布設,經(jīng)常遇到大型水庫等水利設施。影響范圍大、地形條件差、環(huán)境保護要求高、交通條件差等特點成為水庫段高速公路路線方案設計的制約因素,直接增加了高速公路路線方案設計和選擇的難度。本文以陜西寶漢高速公路石門水庫段路線方案比選為例,探討水庫段路線方案選擇的技術關鍵點。
寶漢高速公路位于陜西省西南部,是陜西省高速公路“2637”網(wǎng)規(guī)劃中定漢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線主要由北向南穿越秦嶺山脈沿西河、褒河布設,長約260km。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為80km/h,路基寬度為32m。
位于褒河石門谷口的石門水庫為本項目的最大制約因素。受地形和路線走向的影響,高速公路需跨越石門水庫(本文不研究路線繞行水庫的方案)。
石門水庫位于漢中市北18km的褒河谷口,水庫大壩高88m,頂長260m,流域面積為3 861km2,總庫容為1.05億m3,是集發(fā)電、灌溉、防洪、旅游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
石門水庫庫區(qū)基巖裸露,以片麻巖為主,總體地質條件較好。但在水庫庫尾青橋驛南蔡家坡村,發(fā)育一大型滑坡,極大地影響了路線方案布設。滑坡分為南、北兩大塊,整體軸長約220m,寬330m?;麦w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大型淺層粘性土滑坡,厚度約為2~4.5m,體積約為25萬m3,穩(wěn)定性極差;下部為崩坡積體,厚度約為20~32m,滑動面低于水庫常水位,一般情況下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但下部崩坡積滑動面前緣位于大塊巖堆上,呈架空結構,地震作用下易導致下部崩坡積失穩(wěn)。
首先考慮通過青橋驛滑坡的路線方案,盡量縮短石門特長隧道長度,以利于隧道通風照明及搶險救援,降低后期運營管理成本。結合跨越水庫位置,設計了C9-2、C9-3兩個路線方案(如圖1所示)。在滑坡勘察結論的基礎上,研究滑坡的治理方案及難度,分析通過滑坡的路線方案的可行性。
圖1 通過滑坡的路線方案
滑坡地質勘察結論:青橋驛滑坡成因復雜,規(guī)模較大,受地震、水庫水位升降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大,徹底根治非常困難,路線應繞避滑坡為宜。因此,從工程安全及交通安全角度出發(fā),應舍棄通過青橋驛滑坡的路線方案,重點研究繞避滑坡的路線方案。
根據(jù)地形地質條件,結合勉縣地磁觀測臺、隧道規(guī)模等因素,設計了K、C9-1、C9-6、C9-7四個路線方案(如圖2所示)進行深入研究。
圖2 繞避滑坡的路線方案
K方案:路線走向順捷,路線1次跨越石門水庫;石門特長隧道設置2個通風井(1個斜井、1個豎井),牛頭山特長隧道設置1個斜井,通風費用高;與水庫交角較正(約為88°),特大橋鋼管拱橋主跨徑為240m;隧道及橋梁施工條件較好,對水庫環(huán)境污染較小。
C9-1方案:路線長度僅增加了164m,適當減短了石門特長隧道(減短1 360m),對隧道通風影響小,石門特長隧道需設置2個通風井(1個斜井、1個豎井),牛頭山特長隧道設置1個斜井,通風費用高;2次跨越水庫水面,交叉角度較斜(約為67°),兩座鋼管拱橋跨徑分別為240m和160m,橋梁規(guī)模較大;兩橋之間隧道施工條件較差,施工及運營期對水庫環(huán)境保護不利。
C9-6方案:明顯減短了石門特長隧道(減短3 295m),利于隧道通風,僅牛頭山特長隧道設置1座斜井,通風費用最低;利于后期運營管理。但路線走向繞行(增長906m),隧道規(guī)模最大(增長955m),且2次跨越水庫水面,設置2座跨水庫大橋(200m+160m),兩橋之間隧道施工條件較差,施工及運營期對水庫環(huán)境的污染加大。
C9-7方案:明顯減短了石門特長隧道(減短3 052m),利于后期運營管理,石門特長隧道僅設置1座斜井,牛頭山特長隧道設置1斜井,通風費用稍低。但路線走向繞行(增長629m),且3次跨越水庫,設置3座跨水庫大橋(150m+150m+280m),工程規(guī)模大;施工界面大,利于加快工程進度,但加大了對水庫岸坡的破壞,增加了污染面,施工及運營期對水庫環(huán)境保護不利;青橋驛滑坡對岸地質條件較差,隧道單價偏高。
綜合比較發(fā)現(xiàn),K方案石門隧道最長(8 265m),通風豎井規(guī)模較大,但能1次性跨越石門水庫,橋位隧址較好,跨水庫特大橋規(guī)模相對小 (主跨240m),且施工條件相對較好,有利于對水庫環(huán)境保護,總體較優(yōu)。
跨水庫路線方案選擇的技術關鍵在于跨越位置的選擇和橋隧工程規(guī)模的控制。為減少對水庫環(huán)境的破壞和污染,盡可能減少跨越水庫的次數(shù),同時考慮隧道行車安全、通風設施、工程造價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隧道位置。在做跨越水庫的高速公路路線方案選擇時,需重點考慮以下技術關鍵點:
a)根據(jù)水庫的功能及保護范圍,選擇合適的位置一次性跨越,從施工、運營不同階段考慮對水庫環(huán)境的影響程度,盡可能選擇對水庫環(huán)境破壞小、污染輕的跨越點;
b)從橋隧工程規(guī)模的角度考慮跨越位置及路線走向,盡量選擇跨徑小的水庫大橋橋位,以及橋隧總體規(guī)模較小的路線線位;
c)重視特長隧道通風方案對工程造價和運營成本的影響程度,考慮高速公路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d)重視對新型排水方式及環(huán)保措施的研究,解決好水庫環(huán)境污染問題,是支撐跨越水庫路線方案的關鍵所在。
[1]霍明.新理念高速公路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霍明.山區(qū)高速公路勘察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楊彥民,曹振.秦嶺特長公路隧道群通風設計[J].公路,2005,(4):186-190.
[4]李剛,張文勝,孔亮.特長公路隧道通風新模式[J].公路,2008,(3):201-206.
[5]杜博,林偉.襄十高速公路環(huán)境影響特點及環(huán)保實施對策[J].交通科技,2001,(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