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韡一
(南京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是英國當代杰出的年輕女畫家,1970年出生于英國劍橋,1992年于格拉斯哥藝術學院(Glasgow School of Art)畢業(yè),目前任教于英國斯萊德美術學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教授人物畫。她的繪畫特色鮮明,以照片為藍本,尺幅巨大,且大多以自己的身體為模特。她畫中的女人體,猶如一頭大象、一塊巨石、一座山丘一樣高大結實,徹底擊潰男性審視女性時先天所包含的色情意識和態(tài)度;她從女性的視覺和自己的感受入手,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不同角度的審視和表現(xiàn)。對西方傳統(tǒng)的古典主義女性唯美化進行顛覆,既展現(xiàn)了每個女性心中最可怕的噩夢,又成為厭惡感美學的典型表現(xiàn)。
薩維爾的作品顛覆了百年來由男性制造的藝術女性身體和女性美。評論家一開始就對珍妮·薩維爾的作品表現(xiàn)出震驚與厭惡,并把薩維爾的作品貼上了殘酷的、強烈的、拜物教徒式的、迷戀的、無愛的、無情的、全然令人震驚的等標簽。不同于那些體現(xiàn)優(yōu)美的藝術家們,薩維爾的作品有一種令人厭惡的美感。但薩維爾認為“她只是簡單地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美”,她認為,人們看到作品之后不會贊嘆或追尋這些巨大的身體,甚至不會贊嘆美,但值得他們思索身體美的含義。關于薩維爾作品對美學系統(tǒng)框架沖擊的理解正有其價值所在。從事藝術工作的價值是尋求本質的答案,并擴充他們,提供機會認可并質問自己真正的厭惡所在。薩維爾希望觀者“感受自己的身體”,認可他們本能的反應。她的作品提供了一個讓觀者可以一開始帶著厭惡感進入的環(huán)境,這種牢固的情緒反應帶有本質性,比身體產生的其他大多數(shù)激情對自身來說更直接,而帶著對社會與文化的思考從畫布前離開。
薩維爾的厭惡感美學更加警示我們厭惡感美學的社會和文化成分。人類學家道格拉斯把社會看做是為組織文化服務的結構框架。那些拒絕被界定、不在控制范圍內的社會產物是文化積淀的異物。在被文化污染的社會系統(tǒng)里,系統(tǒng)以外的東西是危險的。道格拉斯用術語“污垢”定義系統(tǒng)外的問題:“污垢實質上是混亂”。社會結構的主流是以固有的不羈的方式把秩序強加在系統(tǒng)之上的。道格拉斯關于污垢的概念和純凈與危險具有嚴格的界定。污垢是一個客體無法融入抽象結構和文化系統(tǒng)理想狀態(tài)的結果,是那些被主流系統(tǒng)拒絕和控制的社會存在。正如道格拉斯所言:“污垢在旁觀者的眼睛里?!眳拹焊胁皇且粋€物體的一種狀態(tài),而是一個旁觀者和一個物體刻意產生關系的結果。
道格拉斯的理論對于厭惡感美學史的發(fā)展有幫助是因為它點出了融合厭惡反應的社會責任和約束。厭惡感在這個典型里不是一個保護身體的本能而是一個身體性的習慣用來服務一個社會的抽象秩序。也就是說,反過來看,厭惡感揭示了我們的社會秩序是如何構建的,以及我們如何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棲居在這些社會秩序之中。簡而言之,厭惡感是一種關于文化范例的反射的習慣性的情緒。
薩維爾曾經在采訪中提到:“有一個時代的元素讓我聯(lián)想到繪制更大的身體——達到那樣規(guī)模、那樣的物質體積。我們生存的年代認為那樣的身體是令人厭惡的。一個這樣尺寸的身體代表著過剩,缺乏控制,逾越了社會所能接受的范圍。我想讓畫作本身成為一種臃腫的、一種畫面的病態(tài)重量——一種使畫面過分充裕的感覺?!碑嫴忌铣嗦愕姆逝值呐梭w,引導人們探索什么使人感到厭惡,厭惡和令人厭惡的身體可以做什么,簡而言之,就是它提供了一個關注關于我們如何發(fā)自內心地表現(xiàn)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預期暗示的機會。薩維爾的作品中表現(xiàn)的現(xiàn)代女性永久的減肥問題、健身運動、吸脂整容手術比女人的身體更接近令人厭惡的程度。
薩維爾經常指出她的作品是對西方飲食文化的直接質問。她解釋說:“我認識的每個人,譬如說都在節(jié)食,而因此得了很嚴重的疾病。她們用圓珠筆在她們的腿上做標記作為她們想讓肥肉消失的地方,對此我深感不安……她們?yōu)楹我@樣對自己呢?”以畫家這樣的方式解讀,她把女性的肥胖解放出來,并張揚性地將肥胖視為榮耀,全然不顧社會傳統(tǒng)(或者說男性的眼光)的“感受”,她把肥胖的身體轉化為文化表征。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在思想上與婦女解放論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不過是女權文化的另一種表現(xiàn)方式。雖然薩維爾的作品對于西方飲食文化來說并不是正面的,同樣也是恐懼肥胖的文化意識,認為肥胖的身體是令人厭惡的,但她的做法既不涉及言論的攻擊,又不是簡單的對美的重新定義。她用視覺上的壓迫感解放肥胖、拒絕文化強加肥胖的羞恥感,取而代之使他們平靜接受,盡管不會以此為榮,至少使之不成為困擾。
因此,在傳統(tǒng)裸像時期,女性被動地在男性的目光下以取悅對方來展示自己的身體,而薩維爾作品中的身體卻以她自己帶有評價色彩的眼神回擊觀者的目光。在這眼神中,觀者不僅有被注視的感覺,還會產生厭惡感。一個更困難的反應或許是質問一個人自己本質的厭惡感何在,并確定它告訴觀者實際上棲居的社會習俗是什么。這些作品是這樣一個機會,讓人們感覺和檢驗超脫我們控制的自然反應和這些作品引起的本能反應。薩維爾的作品不僅體現(xiàn)了什么是厭惡感美學,而且揭示了厭惡感的存在方式——在女權主義美學的框架內可以通過挑戰(zhàn)傳統(tǒng),提供了一個厭惡感和令人產生厭惡感的身體可以做什么的機會。
[1]諾克林,著.游惠貞,譯.女性、藝術與權力[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彭鋒.流動藝術:女性藝術的自我鏡像[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