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芳
釀酒業(yè)是江津最古老的產業(yè),當?shù)氐尼劸茪v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時期。明朝嘉靖年間,江津就繳納土貢“酒稅鈔八十五貫八百元”。至清末,江津已是四川省著名產酒縣。《蜀??v談》記載:“全省酒稅收入,以江津、瀘州、什邡、綿竹等地產酒之區(qū),收數(shù)為最?!?/p>
江津名氣最大的酒廠當數(shù)白沙鎮(zhèn)的老白沙干酒,簡稱“老白干”,又叫“江津老白干”。樊志洪是江津老白干的創(chuàng)始人。1917年,樊志洪出生于白沙一個釀酒制曲世家,父母以制釀酒米曲而聞名巴蜀。在釀酒世家中耳濡目染的他,有著過人的釀酒天賦。據(jù)說他10歲時,僅憑眼睛就能辨別酒度高低;15歲時,已收徒數(shù)十人;21歲時,便開始逐步接管槽坊的大小事務;39歲時,樊志洪成為地方國營江津縣酒廠首任廠長。1961年,江津白酒正式注冊為“幾江牌”江津老白干,并沿用至今。
江津白酒釀制技藝在民國時就有了雛形。1939年,樊志洪以當時宏美槽坊的釀酒技藝為基礎,融合自己多年來的釀酒經(jīng)驗和感悟,總結編寫了《樊氏酒醞法》。小小一本記載釀酒工藝的手書,從上世紀流傳至今,又經(jīng)過一代代人不斷的補充和創(chuàng)新。如今,江津白酒獨特的釀制工藝已趨于完善,在這本書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釀酒工序有二十幾道。首先,挑選當?shù)厣虾玫恼8吡?,將其放入清水中進行浸泡,去掉表面的異雜味和皮層的單寧等有害成分,使糧粒吸水均勻。接下來是蒸糧。蒸糧的目的是使糧粒進一步吸收水分,受熱膨脹,達到糧食糊化、淀粉碎裂率高的目的。蒸糧分為初蒸、悶水和復蒸三步。初蒸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便于悶水時吸水充足。悶水是利用蒸糧的高溫和悶水溫度的溫差,使淀粉粒遇冷收縮,形成的擠壓力使淀粉細胞破裂而達到糧食糊化的目的(淀粉糊化后才能被微生物較好地利用)。復蒸進一步加強了糧食糊化,時間一般為一個小時。蒸糧完成后,就是攤晾、下曲翻拌。將糊化的糧食放在攤晾床上降溫至40℃左右,然后開始下曲。下曲分三次,因為溫度過高會使曲糖化,所以,第一次下曲量較少;在翻拌過程中使溫度下降后,開始第二次下曲;當溫度降到30℃時,開始第三次下曲。
下曲翻拌完成后是做箱培菌。小曲白酒生產培菌(以前稱糖化)的目的是使根霉菌和酵母菌在熟糧上生長繁殖,為淀粉變糖變酒提供必要的糖化酶和酒化酶。培菌時間一般控制在22~24小時。然后就是發(fā)酵,這個過程中不需要氧氣,發(fā)酵時間分為5天發(fā)酵和24天發(fā)酵,發(fā)酵時間的長短決定了江津白酒口感的優(yōu)劣。接下來是起窖、蒸餾。小曲白酒的蒸餾是固態(tài)發(fā)酵傳統(tǒng)的甑桶蒸餾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濃縮酒精、除雜提香。蒸餾后就是原酒,原酒酒精濃度大,口感爆裂還帶有澀、苦的味道。原酒經(jīng)過陳釀、勾調、鑒評檢驗、過濾、灌裝等工序后,才是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江津白酒的成品。
經(jīng)過100多年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如今的江津白酒,酒液清澈透明,純凈無雜,醇厚芳香,回味甘爽,被贊譽為“江津茅臺”。
我們已經(jīng)無法揣度江津白酒對于江津人的重要性,就像我們很難評說酒對于人生的存在意義是什么。《華陽國志·巴志》中說:“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養(yǎng)父。野睢阜丘,彼稷多有,佳谷旨酒,可以養(yǎng)母?!边@首民歌將美酒與“嘉谷”聯(lián)系在一起,與“養(yǎng)父母”聯(lián)系在一起,可見酒文化早已滲透到一代代巴人的血脈里。甚至可以說:有酒的地方就有生活。
喝酒最能體現(xiàn)人的性情。在江津當?shù)?,人們喜歡最簡單的喝法,不配菜肴,直接一口江津白酒下肚,所有的豪爽與自豪感都在這一口酒里。2012年6月13日,江津被中國老年協(xié)會正式授予“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的稱號,想來和當?shù)厝孙嬀茝娚淼奈幕諊兄苯雨P系。
重慶大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白屋詩人吳芳吉,在《幾水歌》中這樣描繪巴地的酒鄉(xiāng)風情:“幾水真真好,津城處處壚。江團清玉盞,竹筍少娘廚。酒賤無須知價飲,街平不必倩人扶。猜拳故意輸,愛客誰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