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晶 魏 戎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市中心醫(yī)院骨科,河南 鄭州 471000)
DHS內固定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探究
石 晶 魏 戎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市中心醫(yī)院骨科,河南 鄭州 471000)
目的 對DHS內固定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進行探討研究。方法 選取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41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齡為69~88歲,根據(jù)治療方法,將上述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0例,對照組21。對其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治療組的手術時長,但沒有顯著差異,而術后下地及負重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情況以及髖關節(jié)Harris得分等指標,治療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在對骨質較差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人工股骨頭置換具有療效好、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DHS;人工股骨頭;高齡;骨折
作為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長期臥床,因此導致各類并發(fā)癥及患者死亡的該類較高。目前,手術治療已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式,對于EvansⅢ型及Ⅳ型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治療存在大量的爭議,而接受內固定治療法患者的并發(fā)癥率達約為5%~20%[1]。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能夠有效恢復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縮短患者的臥床時間,控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筆者選取了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41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并對其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41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齡為69~88歲,平均年齡(82.7±7.1)歲。上述患者都是單側首次手術。根據(jù)Evans標準進行分類,22例為Ⅲ型,19例為Ⅳ型。所有患者都伴有一種或多種內科疾病。根據(jù)治療方法,將上述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0例,對照組21。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都接受4d左右的患肢牽引,進行影像、生化血液常規(guī)等檢查,并進行內科疾病治療,使血糖及血壓的穩(wěn)定及呼吸的通暢等,手術前進行插管全麻。
治療組患者取側臥位,切開髖關節(jié)后外側。將關節(jié)囊打開,在小轉子上方10mm位置垂直股骨頸截骨,將股骨頭拿出,行擴髓并清理髓腔。把股骨頭假體柄試行和股骨體額狀面15°夾角插入髓腔,復位大轉子骨,保證股骨頭中心和大粗隆頂端位于同一水平線。在髓腔里置入骨水泥,在髓腔內安置人工股骨頭假體,復位大、小粗隆,并進行固定。待骨水泥干固則復位股骨頭,清洗切口并逐層縫合。
對照組患者取仰臥位,復位患肢,確認骨折對位情況后將患肢固定,選取大粗隆下部,作10cm長的股外側縱行切口,將股骨上段暴露,將1導針以15°夾角置入股骨頸、頭內,沿導針開孔并置入頭釘,安置套筒鋼板。與鋼板末端作25mm的切口,采用皮質骨螺釘進行固定,確認骨折復位內固定完成,清理傷口并放置引流管后縫合切口。
1.3 療效評價
對患者的手術時長、術后下地及負重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情況及髖關節(jié)Harris得分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采用t檢驗法檢驗差異,當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長,治療組略長,但是沒有顯著差異(P>0.05),而術后負重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髖關節(jié)Harris得分等指標,治療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作為一種在老年人群中常見及多發(fā)的疾病,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年內的病死率可達15%左右,且基本都是優(yōu)于患肢活動障礙和并發(fā)癥導致[2]。若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則更高。優(yōu)于老年患者的骨質較差,并常伴有其他系統(tǒng)疾病,故手術耐受性較低。一些患者由于術前有原發(fā)性心肺功能不全,術后出現(xiàn)惡化,進而導致死亡,因此老年患者的治療應及時,使其盡早離床活動,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DHS適合Evans各類型的股骨粗隆間骨折,目前應用范圍較廣。DHS具有靜力及動力雙重加壓的功效,可以使頸干角保持合理的位置,患者可以進行早期負重。但是老年人由于骨質較疏松,常見粉碎性骨折,從而降低了螺釘?shù)囊Ш狭?,因此內固定術后無法滿足早期負重的需求,且易導致骨折不愈合、螺釘退出等并發(fā)癥。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骨折復位效果不佳可能由上述原因導致。而髖關節(jié)置換術則有單極與雙極人工股骨頭之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雙極人工股骨頭也有了諸多的改良,新型的人工關節(jié)在使用壽命、并發(fā)癥控制方面都表現(xiàn)優(yōu)異。本研究中,治療組患者僅1例88歲高齡的患者出現(xiàn)假體脫位,其余均未見假體松動、下沉或周圍骨折。治療組患者通過早期的鍛煉,功能恢復都相當滿意,故Harris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對骨質較差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人工股骨頭置換具有療效好、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1] 廖良書,杜江鴻,丁敬邦,等.DHS內固定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J].醫(yī)學臨床演技,2009,7(7): 1268-1269.
[2] 呂應文,任周奎,于金華.人工股骨頭置換與DHS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對比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1,10(4):973-938.
R683
B
1671-8194(2013)20-0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