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婷王曉博曹愛蘭* 任 哲惠選柱王景峰
(1 陜西新藥技術開發(fā)中心,陜西 西安 710075;2 陜西中藥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75;3 陜西醫(yī)藥控股集團山海丹制藥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芳樟醇為指標對金銀花藥材質量的研究
何俊婷1王曉博1曹愛蘭2* 任 哲1惠選柱3王景峰3
(1 陜西新藥技術開發(fā)中心,陜西 西安 710075;2 陜西中藥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75;3 陜西醫(yī)藥控股集團山海丹制藥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目的 研究金銀花藥材中芳樟醇的含量測定方法,及其加速穩(wěn)定性試驗條件下含量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為確定金銀花質量研究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用氣相色譜法檢測金銀花中芳樟醇含量,通過加速穩(wěn)定性實驗測定不同貯藏時期金銀花中芳樟醇變化。結果 芳樟醇線性范圍為0.0516~1.2907 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為101.3%;金銀花經加速穩(wěn)定性實驗后,芳樟醇下降率為1.91%~2.80%。結論 本方法可用于金銀花中芳樟醇的含量測定,金銀花藥材經加速穩(wěn)定性研究后芳樟醇含量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未發(fā)生顯著變化,金銀花中芳樟醇成分較為穩(wěn)定,在藥材有效期內可作為指標性成分對金銀花進行質量控制。
金銀花;芳樟醇;氣相色譜法;揮發(fā)油;穩(wěn)定性
金銀花揮發(fā)油是魚金注射液有效成分,是通過水蒸氣蒸餾得到的藥用中間體之一。干金銀花中揮發(fā)油成分有60多種,多為以芳香醇為主低沸點的不飽和萜烯類[1]。200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中心因不良反應問題暫停了魚金注射液的使用。生產企業(yè)根據《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質量控制評價技術原則》(試行)[4]要求,為提高注射劑的質量和安全水平,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原料質量的穩(wěn)定。而金銀花藥材相關標準未對其揮發(fā)油進行規(guī)定和檢驗,為保證制劑安全、可靠、穩(wěn)定、可控,企業(y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對金銀花藥材中揮發(fā)性成分芳樟醇進行含量控制[5],并經穩(wěn)定性實驗后對金銀花中的芳樟醇進行測定,為原料的選擇、貯藏條件及期限提供依據。
1.1 儀器
GC7890A氣相色譜儀,FID檢測器(美國安捷倫);AG-135型電子分析天平(德國梅特勒);揮發(fā)油提取器及冷凝裝置(西安玻璃儀器廠);WD-A藥物穩(wěn)定性檢查儀(天津藥典標準儀器廠)。
表1 芳樟醇回收率實驗結果
1.2 試藥
芳樟醇(1503-200001,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乙酸乙酯(分析純,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甲苯(分析純,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2.1 金銀花采收[2]: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6月份采收于山東平邑縣,為成長中期花蕾,十批樣品批號為120601~120610。
2.2 揮發(fā)油量測定:取干金銀花約500g置圓底燒瓶中,加8倍藥材量的水,搖勻。連接揮發(fā)油測定裝置,回流提取6h,按規(guī)定[3]方法操作讀取揮發(fā)油量。 結果顯示,蒸餾得到的揮發(fā)油在室溫下為凝固的半固體狀態(tài),粘稠,不流動。顏色微黃,偏白。由于金銀花揮發(fā)油特殊的易凝固狀態(tài),造成其掛壁嚴重,揮發(fā)油中易夾雜水泡,因此檢讀揮發(fā)油量較為困難,誤差較大。
2.3 芳樟醇含量測定
2.3.1 供試品制備:精密稱取本品50g,于圓底燒瓶中,加水500mL,連接揮發(fā)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滿刻度部分,再加乙酸乙酯2mL,連接回流冷凝管裝置。加熱回流6h,停止加熱,放置片刻,分取乙酸乙酯層,測定器再用乙酸乙酯洗滌2次,每次1mL。合并洗滌液,定量轉移至5mL量瓶中,并加入乙酸乙酯稀釋至刻度,搖勻。
2.3.2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實驗:色譜柱:安捷倫DB-WAX型毛細管色譜柱(60μm×250μm×0.25μm);檢測器:FID;氮氣為載氣,載氣流速2.0 mL/min;進樣口溫度250℃;檢測器溫度250℃;分流比:5∶1;程序升溫:初始120℃,保持5min,以每分鐘5℃升至190℃,保持2min,以每分鐘30℃升至250℃;進樣量為1μL;理論板數按芳樟醇峰計算,應不低于800。色譜圖見圖1。
圖1 GC圖(A 芳樟醇對照品;B 金銀花供試品)
2.3.3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芳樟醇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2907 mg作為對照品溶液。
2.4 方法學考察
2.4.1 線性關系考察: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用乙酸乙酯配置成芳樟醇濃度分別為0.0516,0.1291,0.2581,0.3872,0.5163,1.2907 mg/mL的對照品梯度溶液,進樣,以色譜峰面積和濃度進行分析。表明,甲基正壬酮在濃度為0.0516~1.2907 mg/mL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線性回歸方程為:Y=2665.8x+11.4,r=0.9999。
2.4.2 精密度實驗:精密吸取同一對照品溶液,按2.3.2色譜條件重復進樣5次,通過峰面積計算,得到芳樟醇峰面積的RSD(n=5)為1.3%,表明所用儀器精密度良好。
2.4.3 穩(wěn)定性實驗:取供試品溶液一份,按2.3.2方法,分別于0,2,4,6,8,10,12,24h進樣,測得峰面積計算RSD為1.26%,表明該樣品在24h內穩(wěn)定性良好。
2.4.4 重復性實驗測:精密取同一批樣品(批號120607)5份,按2.3.1方法制備供試品,按2.3.2測定,測定供試品芳樟醇平均含量為29.84μg/g,RSD為2.1%。
2.4.5 加樣回收率實驗:取已知芳樟醇含量的供試品溶液(批號:120610)5份,供試品濃度為28.85μg/g,分別精密加入與供試品等體積的對照品,混合均勻,測定其中芳樟醇峰面積,計算回收率,結果芳樟醇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1.3%。見表1。
2.4.6 樣品測定:分別取是個批號的金銀花,每批樣品取兩份,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樣品。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分析測定,測定出芳樟醇的峰面積,計算含量,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金銀花中芳樟醇的含量
2.5 加速穩(wěn)定性試驗[5]
取三個批號干金銀花藥材對其進行加速穩(wěn)定考察。將金銀花藥材在40℃±2℃,相對濕度75%±5%條件下儲藏6個月,濕度調節(jié)選擇NaCl飽和溶液(15.5-60℃,RH75%±1%)。在試驗期間第0、1、2、3、6個月末取樣照上述方法制備及檢測樣品,測定含量變化情況見表3。
表3 加速穩(wěn)定性試驗金銀花中芳樟醇含量(μg/g)
《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中金銀花藥材含量測定成分為綠原酸和木犀草苷[2],對以金銀花揮發(fā)油為藥效成分的制劑的原料控制并不全面,我們需要從揮發(fā)油的角度對金銀花進行質量研究。實驗發(fā)現金銀花的揮發(fā)油在室溫下為半固體狀態(tài),難以通過常規(guī)的測定揮發(fā)油量來控制金銀花的質量。因此,對揮發(fā)油中的指標性成分芳樟醇進行含量控制。通過方法學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氣相色譜法能準確測定金銀花中芳樟醇的含量。本方法簡便,可操作性強,重復性好,準確度高,通過十個批次樣品的檢驗,芳樟醇含量范圍為28.11~35.93μg/g,為金銀花中芳樟醇的含量限度提供了依據[6]。
通過三個批次金銀花的加速穩(wěn)定性試驗考察,顯示金銀花在溫度、濕度和光照的影響下,芳樟醇作為其控制金銀花中揮發(fā)油的指標性成分,穩(wěn)定性好,在考察期內芳樟醇含量下降率低于5%,未發(fā)生顯著變化。為保證制劑質量,保證原料藥的優(yōu)良,建議將其儲存在陰涼、干燥處,貯藏期限不宜超過其有效期,庫房收發(fā)貨物保證“先進先出”原則。
參考文件
[1] 張玲,彭廣芳,林慧彬,等.山東金銀花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1995,19(11):651.
[2] 中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05.
[3] 中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附錄Ⅹ D(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63.
[4]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質量控制評價技術原則[Z].國食藥監(jiān)辦[2010]395號.
[5] 萬琴,蕭偉,王振中,等.氣相色譜法測定金銀花中芳樟醇的含量[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6(4):317.
[6]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天然藥物穩(wěn)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Z].國食藥監(jiān)注[2006]678號.
R282
B
1671-8194(2013)25-0070-03
陜西省科技統(tǒng)籌創(chuàng)新工程計劃項目(編號:2011KTCG03-03)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