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一株在撒哈拉沙漠死去百年的植物,如何復(fù)活?答案是:滾。
這株干死的植物,把自己蜷縮成一個球,在風(fēng)無休止的吹動下,一刻不停地在沙漠里滾動著。沒有方向,沒有目的地,甚至,它都不知道能不能重新活過來。但它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日夜不停地滾。
它在尋找機會。撒哈拉沙漠每年只下一兩場雨,它要趕上這場雨。更重要的是,在這場雨降下的時候,它要恰好滾落在一個低洼地帶,而那里,恰好能蓄下一小汪水。
它滾了那么久,只為這一刻的相逢。在水洼里,它的枝干吸飽水分后,用不上幾分鐘,便會迅速地舒展開。接下來,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它完成。這時候,必須有雨滴落下來,準(zhǔn)確地說,是砸下來,砸在它的種囊上。
當(dāng)種子被砸落在沙礫里,就給了它破土而出的機會。它必須快過水分蒸發(fā)的速度,迅速地長高、開花、結(jié)果。它要在生命短暫的時光里,盡可能地燦爛。
這種植物開白色的四瓣小花,吐黃色的蕊。它迎風(fēng)起舞,也隨風(fēng)搖曳,所有能燦爛的機會,它一點兒也不會放過。因為它知道,地面上的水分很快就會蒸發(fā)掉,它只得再蜷縮成一個球,繼續(xù)在浩瀚的沙漠里滾下去,甚至從此再無燦爛的可能。
與這株植物相比,我們就活得太糟糕了。我們可以為名利活,為得失活,甚至為煩惱活,就是不為燦爛和明媚活。一個人往往在知道自己來日無多的時候,才想著放下一切。
想要不辜負這一生的寶貴時光,就得像這株撒哈拉的植物一樣,什么也不去想,一心燦爛去活。
(摘自作者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