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涇渭 陜西渭河發(fā)電有限公司職工醫(yī)院(咸陽712000)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仍以革蘭氏陽性菌為主,但革蘭氏陰性菌和支原體、衣原體等非典型致病菌所占比例有逐漸增多的趨勢[1]。治療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藥物種類很重要,既要針對革蘭氏陽性菌,也要針對革蘭氏陰性菌和支原體、衣原體等非典型致病菌有效。根據(jù)2006年美國胸內(nèi)科醫(yī)師學會(ACCP)指南,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不合理,而西醫(yī)無特效治療方法[2]。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應用雙黃湯治療急性支氣管炎30例,現(xiàn)將療效觀察總結(jié)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急性支氣管炎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齡3個月~10歲,平均6歲,所有患者均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1周,體溫37.4~39.0℃,白細胞>10×109/L,中性粒細胞分類>65%。胸片示:支氣管炎明確。治療前48h內(nèi)未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療,排除有基礎肺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4]。將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2 組一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兩組均不合用其它抗生素。將80例隨機分為雙黃湯組:金銀花、石膏各15g,黃芩8g,知母、天花粉、黃連、梔子、生地黃、枳殼、射干、牡丹皮、茯苓、甘草各8g,蚤休、玄參各10g,浙貝母、桔梗各7g。水煎服,每日1劑,重癥患者每日2劑。內(nèi)熱盛者重用石膏30g,梔子7g;痰喘加前胡7g。外治用三棱針點刺少商、商陽、大椎穴出血泄熱。頭孢拉定組(每次0.5g,每日3次,連服6d)。
療效標準 根據(jù)國家衛(wèi)生部藥政司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標準進行判斷[3]。痊愈:癥狀、體征、實驗室及胸部X 線檢查均恢復正常。顯效:用藥后病情有所好轉(zhuǎn),上述四項中有兩項未恢復正常。無效:用藥72 h后病情無明顯進步或有所加重,需更換藥物或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治療結(jié)果 2 組療效的比較 雙黃湯治療組40例中,痊愈30例(75.00%),總有效率100.00%,頭孢拉定組40例中痊愈20例(50.00%),總有效率30例(75.00%),雙黃湯組痊愈率與有效率均高于頭孢拉定組P<0.01)見表1。
表1 2組療效的比較
討 論 急性支氣管炎屬于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其主要致病菌為以肺炎鏈球菌為代表的革蘭氏陽性菌為主,部分革蘭氏陰性菌及近年來有逐漸增多趨勢的非典型致病菌支原體、衣原體等非典型致病菌等。雙黃湯方中從黃連、黃芩、金銀花、梔子清熱解毒為君,配甘草、桔梗、蚤休、玄參、射干為臣,意在清熱利咽,玄參有防止傷陰作用,蚤休增加清熱止痛功效。重用石膏、知母、甘草,取法白虎湯,意在清熱保津,加天花粉防止清熱傷津;黃連、黃芩、梔子通斜三角火熱。浙貝、桔梗合用更有潤燥、理肺化痰,止咳作用,茯苓取其和脾胃之效,防止傷及脾胃。諸藥共奏,清熱解毒,理肺止咳,消腫止痛之用。配三菱針點刺出血縮短病程,為清熱解毒行方便之路。本文應用雙黃湯,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和支原體、衣原體等非典型致病菌均有極強殺傷力[2,3]。能針對上述致病菌,在呼吸系統(tǒng)組織濃度高,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及非典型病原體、厭氧菌抗菌能力強,生物利用度高,臨床療效顯著,癥狀緩解迅速,毒副作用少,安全性佳[4]。本文雙黃湯組治愈率75.00%,有效率100.00%,均明顯高于頭孢拉定組(P<0.05)。臨床不良反應僅為少數(shù)患者消化道不適,期間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均未見異常,表明雙黃湯治療急性支氣管炎細菌感染患者臨床癥狀控制時間短,癥狀控制完全,值得推廣。
[1] 陶仲為.呼吸道細菌感染抗生素治療[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5,25(2):112-114.
[2] 鐘紅衛(wèi),高海燕.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急性支氣管炎咳嗽109例[J].陜西中醫(yī),2008,,2(12):1575-1576.
[3] 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547-1548.
[4] 賀海平,秦 箐.黃芩類黃酮對人免疫細胞化學發(fā)光及淋巴細胞增殖的影響[J].中國免疫終止,2000,16(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