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美桃 (武義縣茭道鎮(zhèn)文化站 浙江武義 321200)
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村廣大群眾文化需要,由政府統(tǒng)一規(guī)劃實施,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具有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等閱讀視聽文化服務設施的,能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的場所。近年來,由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文化部門的積極努力,農家書屋建設已經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取得了很大成績,筆者所在的武義縣,雖然是個經濟欠發(fā)達縣,但農家書屋的建設全縣544個行政村已經全部普及。然而,從目前農家書屋的開放利用情況看,發(fā)展不夠平衡,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結合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本文以筆者所在的武義縣為例,從分析農家書屋建設現狀入手,重點從運行機制、人員經費、建設模式等方面對農家書屋可持續(xù)發(fā)展進行思考和探索,力圖進一步完善農家書屋的使用功能,擴大建設成果,真正解決農村群眾看書難、借書難、買書難的問題。
縱觀當前武義縣農家書屋建設現狀,通過去年一年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縣544個行政村的農家書屋建設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但從實際開放運行情況看,能夠堅持正常開放,農民群眾積極參與,真正使圖書發(fā)揮作用的村并不多。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農家書屋的正常開放時間無保障。相當一部分村的農家書屋,由于不能保證定時正常開放,農民群眾不能及時方便地借書還書,嚴重影響了農民群眾的看書熱情。相當部分村的圖書成了一種擺設,有的甚至從未開放。
2.農家書屋的圖書難合農民口味。目前農家書屋的圖書多為新華書店代為配購,所購圖書針對性差,質量也有問題,可以說農家書屋里的很多圖書都是濫竽充數,根本不合農民所需要的口味。甚至有些圖書是特別購進的,從內容到裝幀都有問題。少數農家書屋的書架上存放的全是破舊不實用的書籍,很少開展活動,沒有人氣,作用不明顯。
3.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員專業(yè)素質較差?,F有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員自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又沒有受過專業(yè)培訓,缺乏專業(yè)知識,不懂圖書的分類、編碼、上架,對圖書管理不熟悉,缺乏主動服務意識,影響了圖書借閱工作的開展。
4.農家書屋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許多農家書屋,缺乏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對圖書的借閱管理不嚴,圖書損壞、丟失現象較為嚴重。
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形成當前農家書屋建設諸多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機制、購書經費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作為農家書屋主體的農民群眾主觀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在:
1.思想認識不到位。在農村,如今青壯年都已進企業(yè)打工或外出經商,在家的幾乎全是老年人和小孩。老年人白天忙于農話,早晚忙于照顧小孩,很少有時間看書,再加上老年人一般文化較低,甚至相當部分是文盲,看書有困難,也沒有看書的習慣,再則,大部分老年人,他們喜歡看電視、看戲。對書籍也不太感興趣。在思想認識上就無所謂有沒有農家書屋,無所謂看不看書,所以借閱者也就寥寥無幾了。有的雖然會去農家書屋借書看,但他們認為這些書和報刊、雜志都是國家贈送的,不是自己村購買的。認為拿幾本書看看無所謂,還不還也無所謂,對書籍報刊也不愛惜,有些人甚至占為已有。所以也就影響了農家書屋圖書的管理。
2.后續(xù)投入不到位。從目前農家書屋的藏書情況看,由于農家書屋的建設,缺乏后續(xù)經費的投入,圖書資源僅限于起步時的那些書,新增圖書幾乎為零,難能滿足農民群眾的需求。
3.宣傳工作不到位。農家書屋雖然辦起來了,但由于缺乏宣傳,很多農民朋友還不知道村里有農家書屋,不知道農家書屋有報刊雜志等各類書籍是可以免費借閱的。
4.開放管理不到位。現階段,相當部分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是由村干部兼任的,且沒有固定的工資報酬,不能保證正常的開放時間,而且沒有經過相應的專業(yè)培訓,缺乏管理知識和對圖書進行必要的推薦宣傳的能力。因此,在管理上沒有科學性,缺乏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造成管理混亂。
要實現農家書屋建設的科學管理,使之可持續(xù)發(fā)展,各級政府和文化新聞出版部門都將著力圍繞著農家書屋的完善、管理、利用、優(yōu)化、提高五個方面展開工作。使得農家書屋不流于形式,真正成為農民群眾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的平臺。
1.完善農家書屋運行管理機制。在運行機制方面,農家書屋的管理要順應農民群眾的意愿,按照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模式運行。縣圖書館要加強對農家書屋運行管理的指導,及時了解和解決問題。在借閱管理方面,縣圖書館要積極扶持農家書屋,對農家書屋實行定期圖書配送、流轉、更新,實行圖書資源共享,圖書館結合各書屋的圖書需求,統(tǒng)一協(xié)調各書屋進行流轉借閱。同時,讀者須辦理借閱證方可借閱圖書。
2.落實農家書屋管理人員。配備好農家書屋管理人員,這是辦好農家書屋的基本條件。一般要挑選自身愛好讀書,責任心強、文化素質高,熱心公益文化事業(yè)和時間有保證的村民擔任農家書屋的管理員。同時,要注重對農家書屋管理員的業(yè)務培訓,對管理員進行農家書屋操作的業(yè)務流程、圖書分類、圖書借閱、圖書保管制度等系列的業(yè)務培訓,進一步明確職責,增強服務能力;對農家書屋的功能與作用、開放時間的固定性、管理方式的多樣性等方面?zhèn)魇诠芾斫涷灐_@樣,農家書屋才能真正發(fā)揮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應有作用。
3.加大農家書屋后續(xù)經費投入。農家書屋建設經費的投入,不能停留于開始階段的一次性投資,設備的維護增添,圖書的更新補充,人員工資的支付等等,都必須有較大的后續(xù)經費的投入來解決。只有后續(xù)經費的保障,才能使農家書屋建設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解決后續(xù)經費的資金來源問題,可以采取縣財政補助、鄉(xiāng)鎮(zhèn)財政配套、村委會補充等統(tǒng)籌解決。同時還可以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
4.建立必要的評估機制。建立評估機制,目的在于明確農家書屋的建設標準,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進而將其納入到當地文化建設規(guī)劃中來。不僅能拓展農家書屋功能,還有助于農家書屋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農家書屋評估機制,逐步實現農家書屋建設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
總之,加強農家書屋建設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農村經濟、文化和諧發(fā)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按照“政府主導、社會捐助、村民管理、公共服務、創(chuàng)新機制、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發(fā)揮優(yōu)勢,積極探索,共同搞好農家書屋建設,讓廣大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內容豐富、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務,是我們大家的共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