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梅 蔣衛(wèi)中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 210061)
在地鐵運營過程中,環(huán)境與設備監(jiān)控系統(tǒng)(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控制全線車站及區(qū)間的環(huán)控及其他機電設備安全、高效、協(xié)調的運行,對地鐵車站及區(qū)間隧道內的空調通風、給排水、照明、電梯、自動扶梯、導向標識等機電設備進行全面的運行管理與控制。在發(fā)生火災或列車阻塞等事故情況時,BAS能夠及時迅速地進入防災運行模式,極大地提高地鐵運營的智能化水平,保證地鐵設備的安全性。
對于一個典型地下車站的BAS系統(tǒng),主要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med logic controller,PLC)來實現(xiàn)整個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同時將監(jiān)控信息或控制指令與其上層綜合監(jiān)控系統(tǒng)(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ISCS)工作站進行通信,以達到設備控制和監(jiān)視的要求。在北京地鐵9號線中,BAS控制分為中央級、車站級、就地級3級,對全線機電設備進行監(jiān)控,如果同一時刻在多處操作同一設備,將導致該設備頻繁啟停,或不能正確執(zhí)行所需操作,控制混亂。為了避免這種問題,設置操作權限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實現(xiàn)控制唯一、權限清晰,對于某一個設備在同一時刻只能有一處能夠對其進行控制操作,而為了實現(xiàn)不同工作站的人機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在不同時刻都可以對設備進行操作,就需要對設備設置操作權限,因此必然要涉及不同工作站之間的權限移交。這樣,就可以保證在某一時刻、在某權限位置工作站進行設備控制,其他工作站沒有權限,不能進行操作,從而實現(xiàn)控制唯一。
BAS監(jiān)控設備的控制權限可以按系統(tǒng)劃分,也可以按設備劃分,具體根據實際需要劃分。
對于BAS,相關的HMI操作共有5處:中心ISCS工作站、車站ISCS工作站、車站A端BAS監(jiān)控工作站(大端)、車站B端BAS監(jiān)控工作站(小端)、緊急后備盤(integrated backup panel,IBP)應急操作終端,其中IBP應急操作終端僅限于通風空調系統(tǒng)火災模式的控制。操作權限相應地也有5處,同一時刻操作權限只能在其中一處。IBP應急操作終端的權限僅與IBP盤“允許/禁止”轉換開關的位置有關:在“禁止”位時,IBP終端上的模式操作指令無效,有權限工作站上的指令才有效;在“允許”位時,IBP終端上的模式操作指令有效,其他工作站上通風空調系統(tǒng)的權限顯示依然維持在上一時刻所在的位置,但實際權限已轉移到IBP終端上。如此設置是因為IBP盤權限為硬權限,BAS工作站、ISCS車站權限為軟權限,本文討論的權限移交僅限于軟權限。
為了使操作權限唯一,需要設置兩個標簽量T1、T2。T1為ISCS內部標簽,只在ISCS工作站設置,其值只能在ISCS工作站上進行改變,取值為0~1。T2為BAS內部標簽,在PLC程序內設置,可以在車站ISCS工作站、A端BAS工作站、B端BAS工作站上進行改變,原則上此值不在中心ISCS上進行改變,取值為0~2。兩個標簽量結合起來,確定操作權限位置。為方便說明,本文圖表中記A端BAS工作站為A端BAS,記B端BAS工作站為B端BAS,記車站ISCS工作站為車站ISCS,記中心ISCS工作站為中心ISCS。標簽值不同,機電設備各系統(tǒng)權限位置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各系統(tǒng)的權限位置
權限交接流程分為兩部分:一是中心ISCS工作站與車站ISCS工作站之間的權限交接,二是車站ISCS工作站與BAS工作站的權限交接。權限移交的正常流程:B端BAS工作站→A端BAS工作站→車站ISCS工作站→中心ISCS工作站,此處按從下級到上級排序,上級可以強制收回下級權限,下級不可以強制收回上級權限。轉移權限需要向對方發(fā)送交權指令,對方接受請求,權限即轉移成功。原則上不能直接進行跨級權限交接,但強制收回權限例外。
權限移交分為正常權限交接和異常權限交接。
正常權限交接就是在正常情況下由一方發(fā)起權限移交請求,另一方收到請求后接受權限。正常權限移交一般用于正常運營時需要轉移操作權限的場合,如表2所示。
異常權限交接就是強制收回,在有特別事件發(fā)生時無需對方應答,可直接將操作權限收回至本地,如表3所示。
表2 正常情況下的權限移交
表3 異常情況下的權限移交
對于單個系統(tǒng)而言,在每個權限所在處設置數字量輸出(digital output,DO)和數字量輸入(digital input,DI)標簽點,用于權限移交流程。權限移交請求發(fā)出后,在一定時間內(如30 s)無回應,則權限移交請求標簽位消失。在當前權限所在處HMI上按下相應的“權限移交至××”按鈕,則PLC內發(fā)送請求給對方,××處HMI上相應的“接受權限”按鈕突出顯示,在一定時間內點擊“接受權限”按鈕,T1或T2值發(fā)生相應改變,表明權限移交成功。若強制收回,則無需對方接收權限移交請求,可直接將權限強制收回到當前所在處,同時設置相應的標簽點。下面說明文中DO、DI點的含義。
1)點名DO-S-BTOA。第一個DO表示HMI上按鈕指令;第二個 S表示發(fā)送 SEND,A表示接受ACCEPT,F(xiàn)表示強制收回FORCE;第三個B表示B端,A表示A端,S表示車站,O表示中心;TO表示方向。DO信號為短信號,HMI上操作一次只執(zhí)行一個周期。
2)點名DI-R-BTOA。第一個DI表示標記位,用于HMI上接收權限方的“接收權限”按鈕使能;第二個R表示REQUEST請求;第三個B表示B端,A表示A端,S表示車站,O表示中心;TO表示方向。DI信號為一定時間內的長信號,由程序事先設定。
3)PLC程序內設置了多個DO、DI點,以實現(xiàn)不同工作站之間的權限轉移。B端BAS工作站有DO-S-BTOA、DI-R-BTOA、DO-S-BTOS、DI-R-BTOS、DO-A-ATOB、DO-ASTOB,A端BAS工作站有 DO-S-ATOB、DI-R-ATOB、DO-SATOS、DI-R-ATOS、DO-A-BTOA、DO-A-STOB、DO-F-BTOA,車站ISCS工作站有 DO-S-STOB、DO-S-STOA、DI-RSTOB、DI-R-STOA、DO-S-STOO、DI-R-STOO、DO-A-BTOS、DO-A-ATOS、DO-A-OTOS、DO-F-BTOS、DO-F-ATOS,中心 ISCS 工作站有 DO-S-OTOS、DI-R-OTOS、DO-ASTOO、DO-F-BTOO、DO-F-ATOO、DO-F-STOO。
各個工作站的權限移交畫面均不相同,權限移交時畫面中的字體為黑色表示可以操作,灰色表示不可以操作。以通風空調系統(tǒng)為例,此處僅列舉A端BAS和車站ISCS上的權限畫面。
1)當前權限在B端BAS工作站的權限移交畫面,如圖1所示。
圖1 A端BAS工作站權限移交(權限在B端)
2)當前權限在A端BAS工作站的權限移交畫面,如圖2所示。
圖2 A端BAS工作站權限移交(權限在A端)
3)當前權限在車站或中心ISCS工作站的權限移交畫面,如圖3所示。權限在車站或中心ISCS工作站時的畫面相同,僅權限位置有所區(qū)別。
圖3 A端BAS工作站權限移交(權限在ISCS)
當前權限在B端或A端BAS工作站的權限移交畫面,如圖4所示;當前權限在車站ISCS工作站的權限移交畫面,如圖5所示;當前權限在中心ISCS工作站的權限移交畫面,如圖6所示。
圖4 車站ISCS工作站權限移交(權限在BAS)
圖5 車站ISCS工作站權限移交(權限在車站ISCS)
圖6 車站ISCS工作站權限移交(權限在中心ISCS)
定義AA為當前權限所在方,定義BB為權限接收方,正常情況下的權限移交過程如圖7所示。
圖7 正常情況下的權限移交流程
以A端BAS工作站移交權限至車站ISCS工作站為例,正常情況下的權限移交過程如下。
步驟1:A端BAS工作站如圖2所示,車站ISCS工作站如圖4所示。此時,在A端BAS HMI上點擊“移交至車站ISCS工作站”按鈕。
步驟2:將A端BAS工作站上的權限畫面變?yōu)閳D3所示的狀態(tài),但是控制權狀態(tài)和ISCS-BAS位置依然在A端BAS工作站,車站ISCS工作站上權限畫面中的從A端BAS工作站“接受權限”按鈕凸顯字體變黑。此時,點擊車站ISCS工作站上A端BAS工作站的“接受權限”按鈕。
步驟3:將A端BAS工作站上的權限畫面變?yōu)閳D3所示的狀態(tài),車站ISCS工作站上的權限畫面變?yōu)閳D5所示的狀態(tài)。于是,權限交接完成。
只要點擊相應畫面上的“強制收回”按鈕即可,無太多限制條件。畫面變化過程僅為上述正常流程中的步驟1和步驟3,無步驟2的確認過程。
在北京地鐵9號線中,通過上述權限控制及移交策略,成功實現(xiàn)了BAS工作站和ISCS工作站之間的權限轉移,該線已于2011年底順利開通運營。
權限正常移交因為涉及中心、車站、環(huán)控室等不同位置的工作站,尚需要其他輔助手段來完成。目前一般為事先電話約定,日后可以加強運營操作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工具等,在計算機局域網內直接完成。
[1]GB 50157—2003地鐵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159-164.
[2]魏曉東.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系統(tǒng)與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277-335.
[3]曲立東.城市軌道交通環(huán)境與設備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56-279.
[4]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地鐵9號線工程綜合監(jiān)控系統(tǒng)采購項目招標文件[G].北京,2009:11-12.
[5]唐敏.地鐵機電設備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技術需求分析及對策[J].都市快軌交通,2005,18(3):81-83.
[6]曲立東.地鐵車站BAS的結構設計[J].都市快軌交通,2007,20(1):83-85.
[7]林曉偉.地鐵綜合監(jiān)控人機界面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工業(yè)控制計算機,2010,23(12):13-16.
[8]李士峰,黎江.軌道交通環(huán)境與設備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鐵路計算機應用,2006,15(11):49-51.
[9]周海軍,鄒偉.軌道交通環(huán)境與設備監(jiān)控系統(tǒng)程序優(yōu)化方案應用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1,14(6):40-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