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睿齊
曉海從內地的一所工科大學畢業(yè)后,南漂到了深圳,在同學的介紹和幫助下,好不容易在一家合資企業(yè)找到一份工作??梢荒甑膶嵙暺谶€沒過,他就辭職了,原因很簡單:他實在承受不了那里的工作壓力。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雖有額外酬勞,但休息不好,弄得筋疲力盡;還有更可怕的是,整天被別人喚來使去,干不好就得挨訓,甚至隨時有被炒的危險。與其等著被“炒”,還不如先炒了公司,重新尋找機會。
曉海在朋友的引薦下,進了一家軟件設計公司。朋友在公司的技術開發(fā)部任部門經理,有人“罩著”,總會好過些吧。
進公司后,曉海才發(fā)現(xiàn):一切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技術開發(fā)部的十幾位員工個個都是專業(yè)能手,而且都是學計算機的,有3個還是海歸碩士,自己想在這里立足干一番事業(yè)談何容易?
真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嚇一跳!別人設計一道程序三五天就攻下來,輪到自己,十天半個月也完成不了。為了追趕大家,曉海主動加班加點。一次,公司為一家企業(yè)設計一個流程,要求一個月內完成任務。曉海接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照理應該沒什么問題,可眼看30天過去,曉海卻一籌莫展,最后還是靠朋友相助,才度過難關。
曉海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越來越感到壓力的沉重。特別是當他得知公司的“自然淘汰制”后,更是憂心忡忡。所謂“自然淘汰制”就是年終綜合業(yè)績考評時,居末位者將被公司辭退。
下班后,同事都走了,曉海還坐在電腦前,心不在焉而又煩躁不安地敲擊著鍵盤,他不知他還能在這個公司呆多久。
顯然,曉海適應環(huán)境、承受外界壓力的心理素質偏低,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不足,特別是他對工作的環(huán)境認識不清,自己的目標有不切實際的夢想而又不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因而不能適應工作的壓力。
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能夠承受壓力的人具備的主要特質是:視生活中的改變?yōu)橐环N挑戰(zhàn),而不是一種威脅。同時,相信自己能掌握某種特殊狀況,能夠面對現(xiàn)實,而不是靠憑想象去克服困難;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惡劣的情況,而不是往壞處去想。能夠承受壓力的人能為自己負責,并且在失望的時候能夠及時調整心態(tài),繼續(xù)努力。
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如果對該環(huán)境有深入地了解,就可以估計適應環(huán)境所需要的時間、精力和技巧。已經掌握全盤的狀況,就能夠作出決定。在面對新環(huán)境時,掌握最新的資訊是最重要的。
另外,作為新手,曉海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是心中無數(shù)。事實上,如果一個人一次只能夠做一件事,那么在某些時候就必須拒絕某些事。試著說“不”,而不要感到內疚,這一點很重要。承認自己無法做某些事,并不表示自己軟弱或失敗,而是表示自己很誠實、很接受現(xiàn)實,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
承受壓力是一種堅定的釋然。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一個從來沒有什么壓力的人是很難成就事業(yè)的。
其實,有壓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因為壓力可以讓我們事先就做好一切準備。當做好充分的準備時,我們就自然不會打亂仗,不會顯得驚慌恐懼而措手不及。能承受壓力,也是我們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遇到壓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關鍵的是你如何想方設法地度過難關,解脫自己的煩躁與苦惱的絲線。當然,經年累月的壓力對人體是沒有好處的,首先是身體健康。生活中,很多人在各種壓力下表現(xiàn)出了亞健康狀態(tài),覺得生活一片昏暗,更有甚者已經在壓力的摧殘下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研究表明,人體60%~90%的疾病與壓力有關,除了會引起感冒、頭痛、失眠等疾病外,長期壓力過大還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癌癥等。其次是心理健康。在深圳9.9%的人都有焦慮癥,女人是男人的三倍,而因為抑郁癥自殺的男性比女性多一倍。2005年深圳市居民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18周歲以上居民心理障礙患病率21.19%,重型精神疾病患病率為1.41%,均高居全國榜首。
機體的適應是被動的緩解壓力,一個人更應該想方設法主動緩解壓力。
第一個處方,通過傾訴傾倒你的心理垃圾
心理垃圾在心里積存太久,就會毒化你的心靈,而牢騷、苦悶、悔恨、怨氣、委屈或者憤怒的時候,傾訴就是倒垃圾。因此要學著不沉溺于自己的苦難,做自己的心靈清潔師,只要有勇氣敞開心扉,并選擇安全的聽友,如你的親友或者心理專家,傾訴會使你受益良多。
第二個處方,行動是化解焦慮恐懼的良藥
過分緊張焦慮,會削弱行為能力,而缺乏有效的行為,又會加重緊張焦慮。因此在緊張不安的時候,可以列一張表:在目前的情勢之下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按輕重緩急將它們排一個順序??偸橇⒆阋粋€最主要的目標,會令你輕松。
第三個處方,對別人也對自己寬容
不要苛求別人,也不要為難自己。一般而言,一個人對別人的好不會超過對自己,這就是人性,超越它是偉大的,遵從它也不該受到責難。不要期望一個繼父或繼母對自己的愛超過對他或她自己的孩子,盡管這樣的事情并不鮮見。因此,較低的期待幾乎總是能得到較多的快樂,這是快樂生活的另一要訣。
第四個處方,常懷感恩之心
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恩老師教授我們知識,感謝朋友給我們友誼,感謝老板給我們飯碗。常懷感恩之心才能看到社會美好的一面,才能更加積極地生活。
第五個處方,給他人幫助自己的機會
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生活的緩沖墊,人活在社會中,要學著去幫助他人。因為幫助他人可能使你忘卻痛苦、增進友誼。也要給他人幫助自己的機會,幫你在困難的時候度過難關的同時,也許也是在給幫助你的人一個展現(xiàn)自我價值或被社會需要的機會。
第六個處方,學會等待
傷心、痛苦都是暫時的,在走厄運時,要耐心等待轉機出現(xiàn),讓時間把傷痛愈合;在沖動時,要等待理性恢復,避免在沖動時做出決策;也要在等待中積累充實資源,做到厚積而薄發(fā)。
第七個處方,懂得妥協(xié)
人要懂得妥協(xié),妥協(xié)后會發(fā)現(xiàn),人生并不是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韓信當年忍受了胯下之辱,才有了之后的成就。因此,每個人都一樣,要根據(jù)當時的環(huán)境、情勢做一些必要的妥協(xié)。
第八個處方,拋開心理包袱
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所以要專注于最重要且緊迫的事物。同時也要知道讓他人分擔你的責任或其它,是給他人成長的機會。因此要掌握三種智慧:懂得什么時候應堅守,什么時候應放棄,什么時候應撤離。
第九個處方,拓展心理空間
過分專注于繁雜的事務會使內心過于擁擠,言行過于瑣碎,健康的心靈需要有自由的空間。不妨培養(yǎng)點自己的愛好:運動、音樂、書法、旅行等,用心地體驗親情、友情與愛情;左右事情而不要被事情所左右,這是快樂生活的第一要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