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凱
【摘要】在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語文教學中,利用教材中的“課文”,解決學生作文語言貧乏,內容空洞,結構散亂,重點不突出等問題,從而提高教學。
【關鍵詞】妙用課文 寫法 技巧 作文
作文是考查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最好方式之一,是體現學生語文能力和素質水平的關鍵內容。因此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文教學的現狀是老師怕教、同學怕寫。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總是聽到學生呼喊:作文難寫,聽到老師感嘆:作文難教。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老師是想方設法,學生是一寫再寫。雖然有些成效,但學生作文的通病仍然很普遍地存在:有的是語言貧乏、枯燥無味;有的是無頭無尾,結構不明;有的詳略不當,未抓重點……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的情況?我認為是他們在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在日常語文學習中接觸最多的也是最寶貴的寫作資源——教材中的“課文”。
教材是語文課程資源中最核心的課程資源,是進行教學的主要憑借和重要媒體,是師生等共同創(chuàng)造和發(fā)掘的一種教育資源。而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專家、名師精挑細選之作。巧用課文文本資源,閱讀與寫作結合,從文本中學習和積累素材,模仿語言結構特點,加強想象思辨,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學習寫作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感悟和技巧的訓練,達到對課內外資源的整合運用,走出寫作教學的困境。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币虼?,可將寫作訓練巧妙滲透于課文教學中,這樣做不僅可以溝通聽、說、讀、寫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學生可以學以致用,以提高其寫作水平。那么,如何巧妙的使用教材,滲透作文訓練。使學生切實從精彩的“范文”中受益,靈活而有效地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
1 妙用課文。為寫作提供素材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課文都是名篇,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供了直接的條件。
學生在寫作文尤其是議論文時,要么空講道理,要么羅列事例,顯得論證無力。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恐怕正是平素積累的材料太少。據此,我對癥下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挖掘并運用材料。如學習《談讀書》一課時,要求學生把課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摘抄在學習卡片上并識記下來,為以后寫與“讀書”相關的作文時可以使用,在古詩文學習中,《傷仲永》《孫權勸學》、《送東陽馬生序》等課文都可以作為學習做事要有恒心毅力、勤學苦讀精神的事實論據。講課文時,注重啟發(fā)學生對課文中的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加以靈活運用,從而極大地豐富了作文的內容。這樣寫出的議論文有理有據,說服力強,避免學生空談。
因此,利用課文教學向學生有意識地提供作文素材,提高了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和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和寫作的興趣;讀寫結合逐步提高了學生寫作的水平。
2 巧讀課文,掌握技巧,為寫作妙筆生花
每一篇課文都有不同的寫作方法和寫作特點。如何合理地運用它們?還在于一個“巧”字。要學會從眾多的課文中歸納其寫法特點,特別是抓住最具特點的課文進行閱讀體會,領悟其寫作技巧。比如寫景的課文有《春》,它運用擬人的方法,按照盼春——繪春——頌春的順序構思全文,然后又重點按照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對春天進行描繪,最后水到渠成地描寫人迎春,熱情地贊美春天,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學完這篇課文,我們可以馬上讓學生模仿文章的結構,也寫一篇寫景散文,結構可以完全相同,內容可以變化,寫夏天、秋天或者冬天,也可以按照小草-花兒一一鳳兒——雨兒的順序,就像把數字套進公式一樣簡單,這樣作文,確保文章結構完整,中心明確,學生容易下手。還有《濟南的冬天》,它運用對比、擬人、比喻的方法,通過對山、水的描寫,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及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還有《觀潮》,它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去時的順序,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浪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氣吞山河之勢。這三篇課文結構都非常清晰,簡單,寫景時就有其獨特性,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讓學生掌握不同的寫作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巧妙運用。如運用擬人、比喻的方法寫花園、樹林、山石;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學校、河流,運用時間、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日出、晚霞等等。記得在學完《春》這篇課文后,學生描寫公園里的花是這樣寫的: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我走進公園,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園里的花真多呀,一眼望去,滿園姹紫嫣紅,猶如花的海洋,公園里的花真美呀,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黃的賽金,公園里的花真香呀,引來了舞蹈家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舍不得離去……你看,學生運用排比和比喻等方法寫出了公園里花的多、美、香,讓人仿佛看到了滿園的鮮花,聞到了清香。你是不是也覺得,學習課文后如能靈活運用,作文就會更加精彩?
3 妙用古詩文,易得作文高分
“雕琢友情幸福,是黃鶴樓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佇立身影;是陽關驛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臨別勸言;是雁門關外,‘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壯懷激情,雕琢幸福天使,讓我在友情的長河里‘沉醉不知歸路?!边@是廣東一考生在以“友情”為話題的作文中的一段話,這段話連續(xù)用了四位詩人的詩句,字里行間文氣十足,讓改卷老師贊不絕口,自然易得滿分了。能巧妙地運用古詩文中的人物、名句、思想等素材,在中考寫作中一定可以“大千中脫引而出,尋常中卓爾不群”。
4 妙用課文,為作文講評當參照物
我們常規(guī)的作文教學是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進行講評,但缺少講評的參照文章,學生常常有過眼煙云的感覺。我們不妨更多的把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缺點帶到課文教學上去講評,可以讓學生把課文當作一面鏡子,從中照出學生作文的瑕瑜,從現場對比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教益。如,根據學生寫作議論文時往往思路拓展不開的實際,我在講解《說“勤”》時,特別詳細地指出作者是從“勤是美德”、“勤出成果”、“勤出智慧”三個方面進行論說,并多用例證法和引證法。再將學生中存在思路狹窄、內容不充實、方法單一的作文進行對比分析。學生們認為這樣的講評學有榜樣,改有目標,實用耐用。
實踐證明,結合課文的寫作特色來指導學生寫作實踐,不僅讓學生對課文的寫作特色心領神會,而且能夠借鑒課文的寫作技巧。教師教活了,學生也學活了,這對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提高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