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曜
農村文化活動的性質與形式
□程 曜
我們黨和國家,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并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敖ㄔO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fā)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反映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體現(xiàn)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中農村文化活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此,本文以農村文化活動為切入點,對農村文化與和諧社會構建問題發(fā)表若干淺見,為求以小見大、拋磚引玉。
農村文化活動,顧名思義,是農村中開展的、由農民參加的群眾業(yè)余文化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普及活動,它屬于社會文化范疇。
農村文化活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與手段、內容與途徑。一切方針、政策、思想、原則、計劃、策劃,最終最實的,都要以活動為核心。離開了農村文化活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會成為紙上談兵。由此可見,農村文化活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與關鍵。
同樣,農村文化活動對于和諧社會構建,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重要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解讀——
其一是弘揚民族精神?!懊褡寰袷且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鎸κ澜绶秶鞣N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蓖ㄟ^農村文化的開展,廣大農民群眾更加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擁護改革開放,擁護黨的“三農”政策與富農政策,振奮了民族精神,煥發(fā)了旺盛的斗志。形成了團結友愛、攜手并進、互敬互讓、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思想保證。
其二是弘揚先進文化。農村文化活動,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揚先進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各種農村文化活動,以其先進性形成了親和力、凝聚力、感召力,成為吸引廣大農民群眾的“磁石”,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保證。
其三是重塑農民人格。各種農村文化活動,使廣大農民群眾在“寓教于樂”、“潛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品質、重塑了人格,遠離了賭博、婚外戀、游手好閑、封建迷信等惡習少了,做到了心理和諧、人際和諧,從而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人格保證。
由此可見,農村文化活動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是萬萬不可小視的。
農村文化活動的形式是百花齊放、豐富多彩的,僅就當前部分縣市所見,就可分為以下數(shù)種:
一是按活動內容分,有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科技咨詢、網(wǎng)絡服務、技術推廣、科普培訓、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等等。
二是按活動性質分,有娛樂文化、休閑文化、健身文化、科技文化、藝術文化等等。
三是按活動場所分,有家庭文化、村屯文化、田間地頭文化、廣場文化、舞臺文化等等。
四是按活動時間分,有日常文化、節(jié)日文化、慶典文化等等。
五是按活動范疇分,有社會文化、民間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六是按活動品位分,有普及文化、提高文化等等。
多年來,農村文化活動,就構成了一道亮麗的多文化的風景線不僅聯(lián)動、活泛,還處處可見。
新農村建設和文化建設工程中的亮點,燦若星河,異彩紛呈,成果顯著。
責任編輯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