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文穎[中北大學, 太原 030051]
一、追根溯源。漢語中人稱主語句非常常見,先來看三個例子:
1.發(fā)怒之后,我不難過,也不后悔。 2.進入青年期,他工作了,也戀愛了。 3.2012年6月,我在英國學習。
這三個例子無一例外全是人做主語。
漢語重人稱淵源已久。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里提到:意授予思,言授予意。大意就是說意思受思維支配,語言受意念支配,換句話說就是人的思維方式能決定語言方式。中國自古就把“人”放在首位,比如老子提到人是萬物之主體,莊子提到的萬物與我為一,儒家思想中的萬物皆屬于我。①正是這種思維方式影響了漢語的語言方式,也就有了人或人稱做主語這一金科玉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幾千年下來,中國人早已習慣這樣的“潛規(guī)則”,即使將人稱主語省略,也絲毫不影響交流與閱讀,這就產(chǎn)生了無主語句又或是“零句式”。例如:“便覺得三分惆悵,三分無奈。然而,思之又覺釋然?!贝司涫÷灾髡Z“我”。再如:“有的人如游客不慌不急,走走停停,看花開花落,看云卷云舒,有時也在風中走,雨里行,心卻像張開的網(wǎng),放過了焦躁苦惱?!辈糠质÷粤酥髡Z“有的人”。又如:“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換女工,作中人的衛(wèi)老婆子帶她進來了,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濒斞赶壬诿鑼懴榱稚r,有的地方省略了主語“她”,而有的地方則把“她穿著”主語和謂語都省略了,構(gòu)成了“零句式”。正是“無主語”和“零句式”讓漢語的主語并非千篇一律的都是人,也有了種種變化,從而零整相較,錯落有致,也從側(cè)面說明漢語重在意思的表達。從翻譯的視角來看這的確給漢譯英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不僅要避免人稱的重復,遇到主語省略和“零主語”句時還要先分析出誰是施動者,還要盡可能譯出英語的味道。
二、英語重人稱現(xiàn)象分析?!拔鞣饺俗⒅剡壿嫵橄?、思維,英語文獻中常常著力寫的是事物、物質(zhì)及過程,而不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因此往往把事物的名稱作為主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雹诘沁@個“非人稱”并不只針對主語的,實則針對主謂系統(tǒng)。“在考察事物時,與其說西方哲人擅長以分析思維考察事物,毋寧說他們更習慣把考察對象從所在系統(tǒng)中分離出來?!雹圻@也就反映了在分析非人稱主語句時,有時會忽略更加重要的謂語。請看:
4....the appearance of a distant sail kindled his hope of rescue.5.Courage deserted him.
6.My conscience told me that I deserved no extraordinary politeness.
例4主語是the appearance,例5主語是courage,例6主語是my conscience,主語都是非人稱,但是并不是滿足這一個條件就是非人稱主語句,關(guān)鍵還在謂語。三例中的謂語分別是kindled,deserted和told,這三個詞都是人稱動詞?!胺侨朔Q主語句只有滿足了非人稱主語,后續(xù)表示感覺、知覺、情感、動作等意味的人稱動詞這一條件時,才能成立。”④這往往會把主語明顯地擬人化,傳遞出英語特有的一種美感。這也從側(cè)面說明英語注重語句的規(guī)則和形式。雖然漢語也有非人稱主語的現(xiàn)象,但卻是靠主語自身體現(xiàn)出一種“主動性”,例如:“東風不與周郎辯,銅雀春深鎖二喬。”其中“東風”和“銅雀”本身似有生命地完成了“辯”和“鎖”的動作。前文例1、例2和例3也就廣泛地被譯為:
1.Neither sorrow nor regret followed my passionate outburst.2.Youth sees him on a job and love.
3.June 2012 found me studying in Britain.
三、文學翻譯實踐。我們接著關(guān)注漢譯英的翻譯實踐。上文的種種分析無外乎給漢譯英提供了一個方向和一個方法:英語譯文要適當?shù)厥褂梅侨朔Q主句;非人稱主句要滿足兩個條件。不論是人稱還是非人稱并沒有對錯優(yōu)劣之分,只是側(cè)重點不同,英語讀者更傾向接受非人稱這種表達方式,所以在評判譯文時,更具英文美感的譯文顯然是更好的譯文。一篇名為《珍惜感情》的短文,文筆精致,情感細膩,作者這里只分析其中幾個句子的英譯,并不涉及文章整體翻譯。全文共20句,除去夫妻二人的對話4句,16句中2句是以無生命的名詞作的主語,其余14句的主語全是人和人稱。試想在翻譯這篇短文時如按中文的語言習慣,則人稱做主語就會反復出現(xiàn),全文顯得非常單調(diào)且 嗦,所以把其中一些句子轉(zhuǎn)換成非人稱主語句這的想法呼之欲出。毛榮貴先生在翻譯時就轉(zhuǎn)換了其中幾句。
原文:就這樣,面對著滿院燦爛的花,不說一句話,心中的怨恨卻已全消了。
譯文:The blooming flowers of the yard presenting a riot ofcolour before myeyes quietlydispelled mygrudges.
原文省略了主語“我”,而譯者卻用flowers做主語,繞過了人稱的重復,但最傳神的卻是人稱動詞present和dispel,把flower擬人化,與原文的意思相比更佳貼切地表達了“我”看到花之后心情完全變好了,這里譯得十分精彩。
原文:也許幾十年后的一個黃昏,像現(xiàn)在你一個人獨坐的時候,你會想起眼前的這一刻。
譯文:Perhaps,this scene will come back to you years later when you sit alone at sunset like this.
原文主語是“你”,譯者用scene做主語,后接動詞詞組come back,做出這樣調(diào)整帶來的是這句話中每個意群出現(xiàn)的位置都恰到好處,原文的“幾十年后”被譯為years later放到主句末尾,然后緊接著是時間狀語進行補充說明,原文的“黃昏”放在從句末尾還不夠,再加上like this與主句的scene呼應,其他意群也都錯落有致,句子整體特別有“英語味”,使譯文一氣呵成。
原文:沉默了很長時間的他突然說出這樣的話來,而且聲音里還帶著一絲藏不住的傷感。
譯文:A tinge of melancholy was tangible in my husband’s voice,which broke the longsilence.
原文主語是“他”,譯者選用抽象名詞詞組a tinge of melancholy做主語,這里并沒有馬上跟動詞,而是做了一些轉(zhuǎn)化。原文說丈夫的聲音里“帶著”憂傷感,“帶著”這個伴隨性質(zhì)的動詞竟然被譯成形容詞tangible,而這么做的目的在作者看來是因為“帶著”這個詞動感不夠強烈,在推敲動詞選擇時,譯者又從定語“沉默了很長時間的”中生成了動詞broke,放到后面定語從句中構(gòu)成動賓結(jié),動感非凡。選擇broke作動詞不僅符合人稱動詞的要求,而且把“我”聽到丈夫話時心頭一震的感覺刻畫得入木三分,這種翻譯時的轉(zhuǎn)化稱得上是漢譯英過程中“得意忘形”的教科書。最后作者在反觀整體譯文時還發(fā)現(xiàn)譯者并沒有把每一句話都譯成“非人稱主語句”,而是有選擇性的,這也是提示我們翻譯時要注意度的把握,物極必反?!叭朔Q與非人稱交錯使用,才能相得益彰,給譯文增色。
四、另一視角的解讀。通過上文的種種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使用非人稱主語句時,動詞的選擇或生成成為翻譯過程中的關(guān)鍵,但是與原文相比,動詞在很多情況下是譯者根據(jù)語境自行添加到譯文中的,請比較:
原文:他想起了母親,才鼓足了勇氣干下去。
譯文:The only thought of his mother gave him the strength togongon doingit.
原文:清風拂過樹梢。
譯文:Asoft wind kissed the treetops.
上面二個譯文中的動詞分別是gave、kissed,在原文中沒有任何的對應成分,是譯者自行添加的,這反映出漢英中幾乎不存在絕對的對等。還有些情況是譯者把原文中一些非動詞的成分挪用做動詞,而原本的動詞大多活用做主語或者干脆省略,如:
原文:當一個女人突然間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女人并為自己的性別感到自豪時,是女人最美的時候。
譯文:A woman is never more beautiful when the full sense of being a female dawns on her and makes her very proud ofthe sex.
原文動詞“感到”以名詞形式做了主語,譯文中動詞dawns on體現(xiàn)出副詞“突然間”。
上述現(xiàn)象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英語譯文把原文的意思很準確地表達出來的同時,忽略了語言外在形式的對等,譯者將此概括為“得意忘形”,這也是譯者認為漢譯英的一個大致的翻譯方向:不求形式上的對等,而是把意思的表達放到首位,如何在準確的基礎達到一種美學境界。但是“得意忘形”肯定不止人稱變非人稱這一個方面,希望以后有機會可以將這個理論逐步完善。
① 毛榮貴.翻譯美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167-180.
② 蔡雋.有靈、無靈辯—試論英語重物稱、漢語重人稱的趨勢[J].蘇州科技學院報(社會科學版),2008(4).
③ 張思潔.形合與意合的哲學思維反思[J].中國翻譯,2001(7).
④ 楊永林.言簡意賅,含蓄雋永—也談英語非人稱主語句[J].1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