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體育系 陜西西安 710055)
體育教學主體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中轉換的思考①
張 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體育系 陜西西安 710055)
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學生”雙主體教學方式的轉換,是實現(xiàn)“快樂體育”、“健康體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課程和教學改革深入的具體要求。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下滑嚴重,究其原因,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存在的強烈反差,即教師、學生的教學主體理念轉換過程缺少實踐經(jīng)驗而產生的矛盾,直接影響著改革的深入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本課題再談體育雙主體教學,旨在強調高校體育教學的理論指導價值和實踐操作依據(jù)。
體育教學 主體轉換 教學理念 思考
高校體育選課制的出現(xiàn)符合“以學生為中心(主體)”的教育理念及體育教育改革深化的方針路線,且已提倡和要求多年。但在實踐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學如何實現(xiàn)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是擺在廣大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點課題。一方面,要求體育教學中實現(xiàn)“快樂體育”、“健康體育”的教學思想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似乎成為兩個矛盾的主體。本課題“以學生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兩方面的教學主體在教學理念上分別進行闡述,再次論證這兩個矛盾的主體是相互依存、相互互補、相互發(fā)展的,并不是對立的。再次強調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當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理論指導,靈活機動、科學有序的完成體育教學工作,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
其意義在于將學生的被動學的教學行為轉換為主動學的教學行為。它不是一個抽象與空洞的概念,是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的。近年來提倡的體育教學向“健康體育”、“快樂體育”方向的發(fā)展,是對這一教學理念轉換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耙詫W生為中心”的體育教學理念,體現(xiàn)出學生體育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見性,在體育學習的過程具體體現(xiàn)為能夠自覺的、主動的自我去參與與自我實踐,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其核心是學生“自覺主動”習得知識與技能。
是我國體育教育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作為一種附屬品。其表現(xiàn)為體育教學是以學生“身體操作”為本質的身體活動,是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維方式的影響而向學生進行運動技術操作性的經(jīng)驗和運動能力提高的講授知識為主的講授式教學方式。由于運動技能的操作性掌握與運動能力的提高在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和費時間,更容易單調、枯燥,容易導致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情感過程中關注較少,在學習與掌握運動知識與方法的過程中,自覺與不自覺的直接傳授學生既定的運動經(jīng)驗與運動技能,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1)“快樂體育”、“健康體育”理念理解的偏差,導致教學中對學生身體練習的比重減少甚至沒有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學生身體素質整體水平下滑嚴重。近年來國家教育部多次文件強調,并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如“陽光體育”的開展,重點加強學生身體機能測試等多種手段,但效果不甚理想。終究原因,在于學生素質提高的直接實施人——體育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對學生要求不嚴,追求“快樂”而不講究其效果,教學中借“快樂體育”之名而采取“放羊式”的教學方式有所抬頭。
(2)高校招生規(guī)模擴大化,導致體育師資力量嚴重匱乏,較大的教學壓力和科研壓力,對兩個教學主體有著較大影響。近幾年,由于全國高校都有一定規(guī)模的擴招,師生比嚴重失衡,現(xiàn)有體育師資力量滿足不了當前擴招帶來的教學壓力,無法保證足夠的精力在課堂上,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在追求“快樂體育”思想而片面理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下,由于繁重的教學壓力導致對新的教學要求的創(chuàng)新改革,缺乏足夠動力而采取消極的教學行為。
(3)在教師與學生雙主體教學過程運動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左右了教學主體行為方式方法,影響著主體教學地位。近年來各省高校均出現(xiàn)了由于學生進校體檢不嚴和學生瞞報隱性疾病,導致體育課堂教學中意外事故頻發(fā),如:先天性心臟病、癲癇、腦部病變等。體育教師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一方面,為達到教學目標(終身體育、身體素質機能提高)的實現(xiàn),不得不實施一定的身體機能素質練習內容;另一方面,由于顧慮學生傷病事故的發(fā)生,在體育教學中放棄了素質練習要求,抱著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冠冕堂皇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快樂體育”為借口,放松體育教學要求,也促使了教學質量的下滑。更有高校取消了最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機能水平的傳統(tǒng)長跑教學活動,為的就是避免運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4)在“以學生為中心”的體育教學中,由于缺少實踐經(jīng)驗和中國學生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惰性,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沒有調動出來。在顧及學生學習情感與學生對教師評價的壓力下,體育教學行為中多以娛樂性為主的輕體育項目為主,缺少運動強度與運動量的要求,失去了體育鍛煉是提高學生身體機能素質水平最基本的要求原則。將體育的母體學科如田徑、體操等,較單調、枯燥和技術能力強的最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項目放在了從屬位置,甚至拋棄。這也是兩個主體轉換過程中,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1)挖掘與理解“快樂體育”、“健康體育”內涵?!翱鞓敷w育”指的是深層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參與、理解、掌握以及創(chuàng)新運動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參加運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立足尊重學生體育運動中主體地位的同時,重視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樂趣,并認為體育教學學習過程本身就是快樂,有吸引力。[2]“健康體育”是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強調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其最根本的核心價值就是把學生的發(fā)展看作為體育教育發(fā)展的重中之重,強調健康不是一時的健康,而是一生的健康。[3]
(2)高校規(guī)模化過程中,提高師生比例,要始終將教師與學生作為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雙主體,離開任何一個都不能成為體育教學活動。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換的過程中,要做到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必須是有前提條件的:以自主性、探究性為改革目標,但教師對學生身體素質教學灌輸式、經(jīng)驗式方式方法應當為輔助。即“快樂體育”、“健康體育”必須建立在學生全面身體素質要求之上,不能因為顧及學生喜好而放松——沒有強度和量的要求,走極端化的道路。片面化的“健康與快樂”,達不到“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轉換目的,實現(xiàn)不了國家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深入提出的指導思想。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是體育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但實施起來還需要一定的摸索、實踐過程。在追求“快樂、健康”中獲得體育技能,只將“快樂、健康”提出來千方百計的強調,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只有經(jīng)過總結—實踐—再總結—再實踐的過程,才能逐漸的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才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這是科學辯證法的基礎。
(3)在教師與學生雙主體教學行為方式中,要求學生學習與掌握運動傷害事故的防范措施,建立體育教學傷害事故保障機制。正確的引導學生對運動傷病和運動傷害事故發(fā)生的認識,學習監(jiān)控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能力,認識運動傷害事故與運動過程的關系,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看待運動傷害事故,對杜絕運動事故的發(fā)生有積極性影響,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之一,對發(fā)揮教師與學生雙主體教學行為方式具有積極作用。
(4)在“以學生為中心”主體理念的教學進程中,重視基礎類的體育母體學科如田徑、體操等體育基礎項目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在目前改革深入的過程中,隨著國家對學生體質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專家提出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田徑、體操等體育母體的教學。不論是“以教師為主”還是“以學生為主”的體育教學思維方式方法,其目的都是要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體育鍛煉帶來的快樂和體育競技帶來成功的樂趣。在體育教學的知識性、娛樂性和競技性學習方面,全面體現(xiàn)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體育自覺主動學習能力,這才是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所在。
[1]周妍,李啟迪.論體育教學方式的內涵及其變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4):111-114.
[2]李勛,江文奇,李劍政.快樂體育思想的異化解讀與詮釋[J].教學 與 管 理 ,2012,2( 6):128-130.
[3]程文廣.“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內涵演變及其價值訴求[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12(6):6-9.
[4]邵偉德.什么是體育課程中“學生的主體性”[J].體育教學,2008,10(12):65-68.
G807.4
A
2095-2813(2013)04(a)-0063-02
張健(1973—),陜西西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基于‘健康快樂’的體育教學理念——改革我校田徑專項課教學”(項目編號:JG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