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鋒
(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初中 江蘇如皋 226500)
在日常武術套路教學中,為了改變教師教一式,學生練一招的單一練習方式,嘗試以套路中動作的方向路線為教學突破口,采取先將構成套路的動作有序地教給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再由學生根據(jù)其方向路線的不同變化,將套路動作串起來、聯(lián)成套路的方法實踐教學。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被動練習武術套路轉變?yōu)橹鲃訉W習,改變武術套路教學過程中學生單調(diào)、枯燥的跟隨練習方法,變?yōu)閷W生要串出動作、聯(lián)成套路,就要在認真學練套路動作的基礎上,主動探究套路動作的方向路線的各種變化。
要具備一定串聯(lián)套路動作的能力,在學練基本動作階段,就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練單個手型、步法,引導學生感受動作與動作之間不同的組合方法及合理的轉換,并嘗試串聯(lián)出自己的動作組合。
一些基本手型、步法的動作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相同之處,如沖拳與推掌,其動作方法的相同之處均是“從腰間旋臂向前快速擊出”。教學時,可基于這點,學練一種基本手型或步法后,而不接著教授下一種手型或步法,改為引導學生對比之前學的手型或步法,自己模仿,嘗試練習。如:先教會學生沖拳、砸拳等有關拳的基本練習,再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找出其相同之處,嘗試推掌、劈掌等有關掌的基本練習。
雖然只是簡單的從被動模仿練習變?yōu)橹鲃拥哪7聡L試,卻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練的意識,為動作間串聯(lián)方法的學習起到鋪墊的作用。
動作間的串聯(lián),就是基本手型與手型、步法與步法、手型與步法之間的組合。為培養(yǎng)學生的串聯(lián)能力,教學過程中可從單一步法結合一種手型開始教學,接著引導學生嘗試一種步法配合多種手型、不同步法搭配、不同手型的練習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動作間串聯(lián)的不同形式和方法,體驗到串聯(lián)動作時手型與手型之間、步法與步法之間方向路線的變化。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動作間串聯(lián)的方法及合理的轉換,初步形成串聯(lián)動作的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對串聯(lián)動作名稱的認知,知道動作命名的一般方法、規(guī)則,能正確說出相應動作的名稱。動作名稱一般以下肢的主要動作配合上肢的主要動作而命名,如“弓步?jīng)_拳”、“弓步頂肘”等。在練習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知道自己練習的是什么動作,名稱是什么,練的同時大聲喊出動作名稱??捎山處熁蛲檠菔救舾珊唵蝿幼?,看誰能準確地在第一時間說出動作名稱,或說出若干簡單的動作名稱,比比誰做得準確、做的快。
(2)提高學生串聯(lián)動作時發(fā)力方法的合理運用能力及身體協(xié)調(diào)配合的能力。出拳出掌時,要學會借助后腿蹬地和擰腰轉體的發(fā)力方法,以達到“寸勁”發(fā)力的效果,并做到上下肢協(xié)同一致,避免出現(xiàn)上下肢動作間的脫節(jié)、斷拍。如“弓步?jīng)_拳”,就要做到力生于足(右腿蹬地發(fā)力),起于腰(向左側轉體擰腰),達于手(前沖右拳,力達拳面)。并做到“左腿前跨成弓步的同時,收左拳、沖右拳”,而不是先“左腿前跨成弓步”,再“收左拳、沖右拳”,或者先“收左拳、沖右拳”,再“左腿前跨成弓步”。
(3)注重串聯(lián)動作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避免單一乏味的練習消耗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體驗動作間組合不同變化的樂趣。如可根據(jù)“剪刀、石頭、布”的游戲規(guī)則,結合動作的串聯(lián)形成游戲:“弓步推掌”替代“剪刀”、“并步抱拳”替代“石頭”、“馬步分拳”替代“布”。游戲時,可運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如學生一對一的挑戰(zhàn),小組之間的對抗,教師亦可參與其中,與全班學生一起游戲。
學生在嘗試串聯(lián)自己的動作時,不要一味強調(diào)動作的新,而要著重于已學動作的二次串聯(lián)。要注重學習小組的作用,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教師要適時引導,給予建設性的意見和積極的評價。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串聯(lián)能力,并不意味著能串起動作聯(lián)成套路,還要在不斷嘗試串聯(lián)套路動作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為了增強學生串聯(lián)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從以下幾個方面實踐教學。
在套路動作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套路中命名的動作,一些是單個動作,如健身拳第三式“抽拳彈踢”就是一個動作;而一些是由多個動作構成的動作組合,如健身拳第二式“戳掌沖拳”則是由“弓步戳掌”、“馬步擺掌”、“跪步?jīng)_拳”等三個動作組合而成。
為了便于學生區(qū)分之間的不同,易化套路動作串聯(lián)的難度,特將套路動作名稱對應一個動作的,稱為單式動作;將套路動作名稱由多個動作構成的,稱為復式動作。在串聯(lián)過程中,遇到復式動作時,采取先引導學生串聯(lián)出復式動作,再與其他動作進行串聯(lián)的方法進行嘗試。如復式動作“戳掌沖拳”與單式動作“抽拳彈踢”的之間串聯(lián),若將復式動作“戳掌沖拳”的三個動作依次教給學生,就與單式動作“抽拳彈踢”直接串聯(lián),就會破壞原有的套路結構,使學生誤認為這是構成套路的四個動作;若直接讓學生串聯(lián)復式動作“戳掌沖拳”與單式動作“抽拳彈踢”,則會增強學生串聯(lián)的難度;只有先引導學生串聯(lián)出復式動作“戳掌沖拳”,并告知這是由三個動作構成的復式動作,再與單式動作“抽拳彈踢”進行串聯(lián),這樣才既不破壞套路結構,又降低了學生串聯(lián)套路動作的難度。
串聯(lián)法教學,就是讓學生主動探究套路動作的方向路線,即套路動作之間身體各部位運動方向的各種轉換、運動路線的不同轉變。
為了理清其中的變化,降低學生在串聯(lián)時的難度,采取先方向后路線的方法,即先引導學生弄清運動方向的轉換,再理順運動路線的轉變,最后協(xié)調(diào)身體各部位運動方向、路線的變化,完成套路動作間的串聯(lián)。如健身拳第五式“轉身按摔”是復式動作,在學生串聯(lián)這式動作時,首先應學會構成“轉身按摔”的“弓步勾手”、“跪步按摔”兩個動作;其次弄清兩個動作之間“身體向左后方擰轉”的運動方向轉換,理順下肢“右腿屈膝下跪”、上肢“左手平擄變?nèi)盏窖鼈龋夜词肿冋齐S之下按”的運動路線轉變;最后協(xié)調(diào)一致其方向路線的變化,串聯(lián)出“轉身按摔”的動作。
串聯(lián)套路動作,并不能僅局限于套路動作方向路線的變化。畢竟套路動作的攻防技擊性才是武術套路的本質(zhì)。這也是學生學練武術套路的興趣點之一。套路動作攻與守的方法及涵義,是要靠套路動作方向路線的變化,才能體現(xiàn)出來的。因此,加強學生對套路動作攻與守方法的演練,不僅不會影響學生串聯(lián)套路動作,反而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套路動作方向路線的理解。
在串聯(lián)套路動作時,對一些攻防技擊性較強的套路動作,可引導在學生感受套路動作攻與守的同時,體會串聯(lián)套路動作的方法。如健身拳第九式“跳步頂膝”是攻擊動作,教學時可通過強化練習“下拉對方頭頸的同時,用膝上頂”的攻擊方法,讓學生體會其“左腳落地的同時右腿屈膝跳頂,同時雙掌拍膝”的方向路線改變,進而串聯(lián)出復式動作“跳步頂膝”。
在學生串聯(lián)套路動作時,不能將所有的套路動作都一次性教給學生,就讓學生去串聯(lián),這樣不僅套路串聯(lián)不出來,反而會消磨學生的興趣。而要采取遞進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嘗試串聯(lián)。
(1)根據(jù)一節(jié)課預設的套路教學任務,依次教學套路動作。可采取學練本課教學套路的第一式動作、第二式動作—嘗試串聯(lián)—學練第三式動作—嘗試串聯(lián)……的方式進行教學。也可從本課教學套路的最后一式動作開始教學,采取依次往前教一式動作,串聯(lián)一次的方法進行教學。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要注意對已串聯(lián)動作的復習,不能只關注是否能串聯(lián)出套路動作。也要注意對串聯(lián)難易程度的掌控。若是簡單的動作間過渡,就可讓學生直接嘗試串聯(lián);若是連續(xù)多個簡單的過渡,也可讓學生直接嘗試;若是變化相對復雜的動作間過渡,則要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嘗試,教師也要適時給予指導,以提高教學效率。
(2)在學生具備較強串聯(lián)能力的基礎上,可發(fā)揮武術圖解的作用。在學生明白圖解中運動方向如何確定、理解圖解中運動路線如何表述等知識之后,引導學生根據(jù)圖解嘗試串聯(lián)已學會的套路動作。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引導他們根據(jù)圖解中套路動作的圖示、動作的名稱、要領說明等,共同探討,自學套路動作,并進行串聯(lián)。
[1] 張英.淺談武術美學價值[J].搏擊(武術科學),2011(6).
[2] 魯勇,方汝輯.情動于中而形于技——武術套路“意境”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J].運動,2011(8).
[3] 段三真,金嘉鵬.武術傳承之原始目的研究[J].中外企業(yè)家,2011(14).
[4] 高航,王建華,高嶸.中小學武術教材教法改革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