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馬斯· 伯格
日本存在著一股強大的民族主義思潮,認為客觀承認、反省歷史是自虐,既危害日本的民族認同,也將削弱自己的國家。這些人辯稱,日本在二戰(zhàn)中既是犯罪者也是受害國。他們指責日本左翼聯(lián)合外國勢力,致力于削弱日本,妨礙日本人為國自豪。在石原慎太郎這樣的政治人士引導下,這股右翼思潮試圖利用參拜靖國神社這種具有象征性的議題,在日本民眾中擴散民族主義情緒。
對此應(yīng)該做些什么呢?一方面,日本政府要有所作為。日本領(lǐng)導人必須保持自我克制,避免采取激怒鄰國的無謂行動。當不能阻止歷史修正主義觀點的表達時,日本領(lǐng)導人有必要跟這些觀點劃清界限,并澄清政府立場。致歉對于領(lǐng)導人來說代價很高,這不是金錢方面的耗費,而是在國內(nèi)民族主義強烈的反對中突出重圍所需的時間和精力。但每當有人表達惹人反感的民族主義情緒時,明智的領(lǐng)導人有責任明確予以譴責和批判。
以歐洲的經(jīng)驗,歷史問題的解決需要加害方和受害方相向而行。如果領(lǐng)導人沒有將其政府與粗魯?shù)男袨閯澢褰缦?,那么民族主義情感無疑將蔓延,而歐盟的精神核心也將不可避免地潰散。
寬恕并不意味著遺忘。凡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或者首爾韓國國家博物館的人,無一不被中國和韓國民眾遭受的苦難所打動。同樣,任何一個去過廣島和平紀念館的人,也會感受到戰(zhàn)爭期間降臨在普通日本民眾身上的慘劇。正因為歷史仍舊在今天發(fā)出如此回響,我們希望亞洲的領(lǐng)導人能避免陣陣回聲化為隆隆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