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英先后擔任過村支部書記,鄉(xiāng)長、鄉(xiāng)黨委書記,縣林業(yè)局黨組書記,在1977年擔任過全國黨代表,1979年至1980年曾經支援西藏阿里,擔任革委會副主任,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2006年,他“臨危受命”又回村任村黨支部書記,憑著廉潔自律和為民服務之心,實現了村莊由亂到治的轉變,為下派干部作出榜樣。他就是順平縣安陽鄉(xiāng)西白司城村黨支部書記楊建英。
保定市順平縣西白司城村有三百多戶,一千多人,是一個貧困和落后的農村,2006年兩委換屆,選舉了多次都沒成功,導致村里各項作無法推進。村里群眾們意見特別大,在這種情況下,安陽鄉(xiāng)黨委多次請示,經縣委同意,時任縣林業(yè)局黨組書記的楊建英作為下派干部回村任職。
西白司城村的首要問題是村里不穩(wěn)定,全村62名黨員中18名黨員當過村支部書記或主任,如果關系處理不好,就難以有所作為。上任伊始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村里落后的面貌,楊建英有的放矢,以點帶面,逐個走訪18名黨員,與他們促膝談心,爭取他們支持,在他看來:“這18名黨員都當過正職,有熟悉的黨員和群眾,團結了他們,也就團結了黨員,團結了村民?!焙芸?,楊建英贏得了大家初步認可。
楊建英深知,只有多辦實事,才能真正贏得民心。該村地勢落差大,以前高處的村民吃不上水,村民有意見,水費收不上來,水也停了。為此,他主持召開了村兩委會、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討論研究,一致同意實施飲用水改造工程。他和村主任帶頭拿出一萬元錢用于工程建設,并親自帶領村干部義務出工,一干就是一個月,建水塔改水管,給每戶裝上了水表,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吃水難問題。村民們喝著甘甜的水是笑在臉上 喜在心頭。接著他以合理價格從承包人手中收回了機井,大大降低了澆地費用;給村民們減輕了負擔。村里組織成立了紅薯專業(yè)合作社,引進優(yōu)良品種并示范種植100畝,使村民每畝增收500元。在他的帶領下,西白司城村舊貌展新顏,村民心齊氣順。
管理村中事務,楊建英有“三嚴”:對自己嚴,對干部嚴,對親戚嚴。他要求自己和村干部,出門辦公事,不打出租車,坐公交車;不進飯店,到街邊小攤上吃飯。他處處勤儉節(jié)約,為村里減少了大量的開支。自己潔身自好,廉潔奉公,不貪不占,如今住著幾間很普通的平房,過著簡樸的日子,屋里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楊建英的三哥78歲了,身體不好,家庭困難,符合低保對象條件。有人建議讓他三哥入低保,楊建英卻堅持把名額讓給其他群眾,而他從經濟上接濟三哥,經常帶他外出看病。
他任村支部書記6年來,村里一個到鄉(xiāng)里上訪的都沒有,無論多難的事、多大的矛盾,全部在村里化解了?!贝甯刹狂R香明說。有一次,一名村民把另一村民家的房頂給拆了,兩家劍拔弩張。幸好楊建英及時趕到,讓惹事的村民先把房子修好,,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給兩戶村民做工作,最終兩家握手言和。
西白司城村地處太行山腹部,村內道路高低不平,二尺多寬的羊腸小道。沒有路,帶給鄉(xiāng)親們的是說不完的辛酸和流不盡的淚水。群眾生活十分困難。于是修路,成了村民魂牽夢縈的企盼,也成了歷屆村黨支部的心病,但終因工程太難、財力有限而一次次擱淺。 楊建英上任后,他帶領鄉(xiāng)親們發(fā)展林果業(yè)、村里有了積蓄,村民的口袋也鼓了起來。一個埋藏許久的念頭又重新燃起了,他多方籌措資金20多萬元,硬化了街道;村里原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在成了又寬又平的水泥路面,把村內道路修到每家,徹底解決了群眾的出行問題。
一年之計在于春,今年楊書記計劃把農村一些荒坡閑地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改造整理,增加農業(yè)耕地。開展農村畜牧養(yǎng)殖工作,全方面提高農民收入。由于楊建英卓有成效的工作,西白司城村變和諧了,變富裕了。2009年、2012年的村兩委換屆時楊建英都滿票當選村支部書記。村民們都說我們現在富裕了,日子好過了,多虧了我們有一個這樣的好當家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