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英團
某省委下發(fā)《關于嚴格規(guī)范省級領導同志題詞題字作序等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省級領導同志原則上不為地方、單位、各類風景名勝區(qū)、工程項目及商業(yè)活動等題詞、題字,不為出版物作序。筆者以為,若能真正落實,無疑是得民心之舉。
字后有人,人后有權(quán)——這就是不少地方政府、企事業(yè)單位趨之若鶩地請領導題字的根源所在。在一些官員看來,上級領導題了字,就不僅僅是勉勵、指導或號召,更是“上面的認可”,而這種肯定“對于下級政府官員來說至關重要,甚至可能被放大”。某縣委書記還曾專門撰文,將領導題詞題字定位為“領導的工作方法”,稱“適當應用,有利于開展和動員方方面面的力量”。看來,領導干部題詞、題字,在更多的時候成了一個不規(guī)范的政治工具。在商業(yè)領域,有了領導題詞、題字,就等于“背靠大樹好乘涼”,在同行競爭、申請貸款、級別評比中都可能獲得甚佳效果。事實上,這已逐漸形成一種“權(quán)力人脈依附癥”的變異。
成功源于實干,禍患始于空談。領導題詞題字,原始出發(fā)點應該是顯示對某一事件或活動的重視。有笑談,某地方大到企事業(yè)單位的匾額,小到洗浴中心、煙酒店的招牌,大都是當?shù)貢浀氖止P。后來,那位書記因涉嫌違法亂紀,先被紀檢組織部門撤職,后被司法機關立案法辦。一時間,該地方又刮起了一陣“鏟字風”。眾所周知的還有,落馬貪官胡長清在江西為官數(shù)載,他的題字招牌在南昌的不少酒店、商場、夜總會、藥鋪都有,廣西南寧街頭巷尾也不少見。結(jié)局呢,自然是人一倒,字也就被鏟除了。重慶原公安局長被法辦后,他在公安局大門口石球上的題字很快就被鏟掉了。字隨人倒,是必然的,正可謂“那些所謂的偉大的人物,他們現(xiàn)在都到哪里去?都煙消云散了。有的成為故事,有的甚至連半個故事都算不上”。
“一方官員一城字”的“奇觀”表明,在許多地方,領導干部的題詞題字根本不是什么“藝術(shù)”,而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拿來達到某些目的的“政治工具”。甚至“明碼標價”,對領導干部行賄。不僅是領導題字,還有與領導照相、邀請其參加商業(yè)活動等,每一項都明碼標價。而領導的級別則是決定價碼的最重要因素。據(jù)報道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一家公司偽造的6 幅中央領導題詞竟然賣到了70萬元。從政治文明建設的角度來看,這絕對不是一個小問題!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的講話,是對全黨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的警示與要求。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作風如何,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唱高調(diào)說空話連野豬都騙不了,花架子越多,效果越差”,“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注重落實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鑒于領導題詞題字容易產(chǎn)生種種負面影響,必須從制度上叫停領導題詞、題字等行為。
現(xiàn)實中有許多商家、企業(yè)都熱衷于展示領導人題詞題字或與領導人的合影,稱之為“門神像”,把它奉為庇佑自己生意的強大勢力。這種現(xiàn)象所反映出的社會不良風氣非常令人憂慮。因此,某省委要求各級領導不再到處題詞、題字,展示了領導集體的執(zhí)政新姿態(tài),是聚黨心得民心之舉。實干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要求領導不再題詞題字僅僅是一個開端,落實得怎樣,這既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更需要商業(yè)企業(yè)靠自己的實力去創(chuàng)造財富,而不是靠題詞、照片創(chuàng)造財富。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的作用,督促廣大領導干部樹立良好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