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華,劉清浩
(河北省東光縣醫(yī)院外科,河北 東光 061600)
我院自2007年6月起改良了針形不粘涂層的電凝刀頭,使高頻電外科的治療范圍及治療效果不斷擴展,本文結合實例介紹針形涂層電凝刀的應用。針形電凝刀對于雞眼的治療是一種新的方法,現(xiàn)結合臨床資料報告如下(在外科其它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則另有報導)。
改良針形涂層電凝刀:改良電凝刀的靈感來源于通常治療使用的塑料套管針,電凝用塑料套管針的缺點是在電凝時塑料套管易遇熱軟化或融化,再者塑料套管針與電極柄的聯(lián)接不十分牢靠,以上兩點使手術操作操控很不方便易至皮膚灼傷。我們使用的改良的電凝刀頭其方法是材質與普通刀頭相同(直徑為1.0mm碳鋼條)長約5~7cm,留2cm尾端與刀柄連接,余部磨細相當于7~9號針頭粗細,表面涂不粘絕緣層留針尖部3~4mm不加涂層,優(yōu)點是電刀頭與電極手柄接觸緊密導電性好,加不粘涂層后既絕緣又隔熱表面光滑便于操控。
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共門診治療雞眼137例(301個雞眼),平均每例治療2.2個,年齡15~65歲,其中男性78例,女性59例。
選取預治療的雞眼碘伏消毒局麻后于雞眼正中位垂直刺入針形電凝刀達皮下(約3-5MM,視皮膚厚度而定),電凝1~3秒(200~300W的高頻電刀電凝強度數(shù)字顯示選擇在30以下),治療完畢。無創(chuàng)面,可不包扎,針刺孔每日以碘伏涂擦數(shù)次至雞眼愈合脫落。
所有病例均為一次治療,電凝后次日雞眼對皮膚壓迫引起的疼痛即減輕,7~30天內逐漸自行逐層緩慢脫落,不留痕跡,無一感染及局部皮膚壞死。
雞眼是皮膚局部長期摩擦和受壓后出現(xiàn)的圓錐狀角質層增生性損害,好發(fā)于足底、趾側受壓部位,偶見于手部。皮損為淡黃或深黃色,底部向上,尖端向下,質硬的圓錐形角質栓,邊界清楚,周圍有一灰白色包膜包繞。嵌入真皮刺激真皮乳頭層末梢神經,引起疼痛。經手術證實導至疼痛的末梢神經所伴行的血管也是局部錐狀角質層增生病變皮膚的營養(yǎng)血管,此血管被阻斷后雞眼會逐漸自行脫落。
雞眼病損雖小受壓后引起的疼痛卻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其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如用腐蝕性或剝脫性藥物外敷,使皮膚軟化脫落;如雞眼膏等外敷藥物,局部藥物注射。液氮冷凍治療;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微波治療;電灼等;手術切除等。
以上的諸多治療方法,一是病損部皮膚組織破壞多愈合時間長;二是創(chuàng)面暴露易感染易復發(fā),手術切除雖然療效確且但又受到皮膚條件限制有部分病損不能切除。以往所用的電凝療法是用電凝刀自表層開始逐漸燒灼至皮膚深層然后再逐漸愈合。我們所用的改良針形電凝刀是根據(jù)雞眼病損的病理特點來治療的,一次深部的電凝阻斷了病損局部皮膚的血供同時破壞掉了受壓神經未稍的痛感傳遞,治療時間短皮膚組織破壞不明顯愈合是在不自覺的過程中完成的,療效確且。
由于雞眼是一種多發(fā)性生長的病變在本組的治療過程中只對產生疼痛的雞眼進行治療,沒有癥狀可以不予治療。
改良針形涂層電凝刀治療雞眼是利了用高頻電外科的原理根據(jù)雞眼病損皮膚的病理特點,一次短時間(1~3秒)電灼,阻斷了病損部皮膚營養(yǎng)血管并破壞了受壓的神經末稍,既解除了雞眼帶來的疼痛又可使雞眼逐漸脫落,不留疤痕療效確切,是一種治療雞眼的好方法。
[1]朱學駿,顧有守,沈麗玉.實用皮膚病性病治療學[M]. 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
[2]喬祥恩,賈曉鋒,崔念磊.冷凍合并剝離術治療雞眼[J].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06,4(7):61.
[3]王敏,徒云芳.微波燒灼治療雞眼31例[J].中華理療雜志,2001(05):289.
[4]周南,孫海梅.改良切除法治療雞眼69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3,32(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