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陳 靖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醫(yī)院 放射科,河北保定 071000)
病例介紹:
病例1:患者男性,70歲,主因間歇性進食食道灼熱感,吞咽困難;胸骨后輕度疼痛20年余。曾因無明顯誘因吞咽困難加重10d,于1997年5月到當地醫(yī)院就診。行電子胃鏡檢查示:食道入口至門齒20cm處見不規(guī)則巨大潰瘍型腫物,表面充血、腫脹、污穢血苔、僵硬,邊緣呈結節(jié)狀隆起,可見暗紅色腫。取活檢5塊,給予復方五倍子液20ml噴灑止血。食道中下段腔擴張,可見一球形異物堵塞,給予異物鉗多次夾碎,賁門痙攣,持續(xù)不開,內鏡擠鏡才能通過;胃底、胃體粘膜充血、水腫,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胃角弧形光滑,胃竇粘膜水腫,花斑樣改變,點狀紅斑;十二指腸球部粘膜充血水腫,點狀紅斑,降段粘膜未見異常。診斷:(1)賁門失弛緩癥;(2)食道癌;(3)慢性胃炎。給予放射治療(計量為DT6000cuy)。2008年8月因吃煮雞蛋時下咽梗阻,到我院就診。食管鋇劑檢查:食道全程明顯擴張,食道上段后壁見一長約5cm的充盈缺損,管壁僵硬,粘膜中間斷裂(圖1,見封底);造影劑通過受阻,下段食管賁門一明顯狹窄,呈“殘根狀”,造影劑通過緩慢,見有明顯逆蠕動(圖2,見封底)。查胃鏡:距門齒約20cm處可見不規(guī)則巨大潰瘍型腫物,表面充血、腫脹、污穢血苔、僵硬,邊緣呈結節(jié)狀隆起,可見暗紅色腫;食道中下段擴張,可見一球形異物堵塞,賁門痙攣,持續(xù)不開,內鏡擠鏡才能通過。病理診斷:鱗狀細胞癌1~2級(圖5,見封底)。
病例2:患者男性,53歲,主因間斷進食哽咽感20年,加重1月余,伴胸骨后疼痛不適4d,于2012年5月18日來我院門診檢查。食管鋇劑檢查:食道全程明顯擴張,食道中段右側壁見一長約6cm的充盈缺損,管壁僵硬,粘膜中間斷裂(圖3,見封底);造影劑通過受阻,食管下端呈漏斗狀狹窄,管壁較光滑,呈“蘿卜根狀”改變,見逆蠕動造影劑通過緩慢(圖4,見封底)。查胃鏡:距門齒約27cm~34cm處可見菜花樣隆起,表面充血、糜爛,向周圍浸潤,有潰瘍,敷著污穢苔形成,質脆,易接觸性出血。食道擴張,賁門痙攣,持續(xù)不開,內鏡擠鏡才能通過。病理診斷:鱗狀細胞癌(圖6,見封底)?;颊呔芙^治療,自行離院。
討論 本病較罕見,在食管癌中約占0.059%,有賁門失弛緩癥歷史7~20年[1]。多見于20~50歲的青壯年[2],女性稍多[3]。國外文獻報道發(fā)生率約為3.3%,較普通人群高7倍[4]。賁門失弛緩癥并發(fā)食管癌多發(fā)生于食管中下段及賁門部,治療與食管癌基本一致,切除病變食管和賁門部[5]。此2例由于賁門失弛緩癥病變發(fā)生在前,病程較長,在檢查時醫(yī)師易將觀察重點放在賁門區(qū)而將后者漏診,且食道全程擴張,病例1病變發(fā)生在食道起始部;病例2發(fā)生在食道的中段。均在食道擴張最明顯的區(qū)域,食道癌的影像特征不明顯,導致臨床醫(yī)生的忽視。
在食管鋇劑檢查時,一般多取立位,由于管腔擴張明顯,致使造影劑通過較快,使病變區(qū)造影劑充盈欠佳而不易觀察。本文2例患者均在食管鋇劑檢查時遺漏了上段的病變,只是在觀察片子時才發(fā)現不正常,后再給患者二次取臥位檢查,有重點地觀察食管上中段,得以確診。由于對此類病例認識較少,醫(yī)生在對食管多原發(fā)病變患者檢查時應多體位觀察,以減少漏診。站立、雙斜位與半臥左前斜位是顯示賁門區(qū)病變的最佳體位[6]。
由于本病較罕見,加之醫(yī)院條件有限,極少對患者進行低張狀態(tài)消化道檢查,也是造成本病容易漏診的原因之一。
[1] 吳恩惠主編.尚克中主編.中華影像醫(yī)學消化系統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54,64.
[2] 周生保.賁門失弛緩癥影像學鑒別診斷[J].中國中醫(yī)藥,2013,11:92-93.
[3]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55.
[4] Brucher BL,Stein HJ,Bartels H,et al.Achalasia and esophageal cancer:incidence,prevalence and prognosis[J].World J Surg,2001,25(6):745-749.
[5] 馬英杰,楊國志,陳雷,等.老年人賁門特殊檢查技術與癌癥影像特點[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31:104-105.
[6] 韓立波.賁門失弛緩癥并發(fā)食管癌1例[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36: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