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晨音
(浙江師范大學學術期刊社,浙江金華321004)
商務印書館是民國時期重要的出版機構,在我國出版業(yè)歷史上留下過光輝燦爛的篇章,曾經(jīng)與英國麥克米倫公司、美國麥克勞希爾公司并稱為世界三大出版機構。其出版業(yè)不但涉及中外名著的系統(tǒng)印行、《辭源》等工具辭書的出版、中小學教育教材的供給,而且還創(chuàng)辦了《東方雜志》、《教育雜志》、《小說月報》等多種優(yōu)秀刊物。這些刊物對近代思想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過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作為商務印書館旗下的兩大雜志之一,《教育雜志》1909年創(chuàng)刊于上海,設有論說、學術、史傳、教育人物、調查、評論、名家著述等欄目。主要介紹外國教育理論、報道國內外教育動態(tài)、研究教育問題,是中國出版時間最長、包羅內容最廣的一個專門的教育刊物。該刊創(chuàng)刊時,我國科舉制度剛剛廢除,新式學堂大量涌現(xiàn),急需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督逃s志》“以研究教育、改良學務為宗旨”,注重教育學術問題的探究,并用開放的眼光洞察國內外的教育動態(tài),積極傳播新興的教育理念,為廣大教育學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術研究平臺,對當時的教育界產(chǎn)生過重大的影響。
《東方雜志》創(chuàng)刊于1904年,初期主要設有“社說、諭旨、軍事、外交、財政、實業(yè)、交通、商務、小說、叢談”等欄目。1920以后,在錢智修等人的主持下,《東方雜志》對刊物內容和欄目進行了新的調整,新欄目如“評論”、“世界新潮”、“讀者論壇”、“時論介紹”等開始出現(xiàn),使得《東方雜志》逐漸形成了以“討論時政”、“增進國民知識”為宗旨的辦刊風格,贏得了知識界及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尊重。曾有人總結:“四十余年來,《東方》對于文化之倡導與傳播,民間輿論之反映與建議,乃至國際外交局勢之分析皆扮演重要的角色,認為其具有專業(yè)精神,積極爭取新聞的自由,雜志始終將國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且永遠站在知識領域的前線,重視國際局勢的發(fā)展?!保?]144
《教育雜志》和《東方雜志》作為商務印書館的兩本重要刊物,由于辦刊方向不同,因此在刊物內容及讀者對象上有較大差異。《東方雜志》更傾向于大型綜合性期刊,而《教育雜志》則是專業(yè)學術期刊,它們原本在自己的軌道上發(fā)展著??墒?,一個事件的發(fā)生,使兩種刊物在辦刊上發(fā)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
1932年1月28日晚11時,日軍發(fā)動入侵上海的“一·二八”事變。1月29日凌晨,日機開始轟炸閘北華界。商務印書館總廠、編譯所、東方圖書館均被日軍炮火焚燒,商務印書館多年積累的圖書資料、印刷設備損失殆盡。在這種情形下,商務印書館只能停業(yè),解雇全體職工。1932年8月1日,商務印書館上海總館正式復業(yè),由于在“一·二八”事變中損失過于慘重,所以在雜志的出版上,除了《東方雜志》外,其他雜志仍無法復刊。故《東方雜志》在復刊時,添設了“教育”、“婦女與家庭”、“文藝”三專欄,教育欄代替以前的《教育雜志》,婦女與家庭欄代替《婦女雜志》,文藝欄則代替《小說月報》。由于篇幅有限,教育欄、婦女與家庭欄在《東方雜志》輪流刊登,單號登婦女與家庭欄,雙號刊教育欄。[1]114以專欄代???,這是商務印書館在辦刊極其困難的情形下,對辦刊資源的有效整合和調整,其目的是“希望能夠竭力保存這三種舊刊物的個性及其特長”。[2]1932年29卷4號的《東方雜志》復刊號在欄目和序例上面目一新,除設立“東方論壇”外,還添設了“教育欄”,“教育欄”開篇周予同先生的《憶教育雜志》便提到:“今年一二八事變發(fā)作,教育雜志隨商務印書館而被炸毀,教育雜志竟以二十三歲的狀齡為國難夭折……現(xiàn)在,與教育雜志同時殉難的東方雜志復活了。承主編胡愈之先生的好意,于東方雜志中特開一欄以容納教育的文章。這樣,雖未能說是《教育雜志》的復活,也至少可以說是《教育雜志》的再生。”[3]周予同先生把《東方雜志》“教育欄”的誕生稱為《教育雜志》的“再生”,這個教育專欄在非常時期承擔起了《教育雜志》的重任,成為了當時發(fā)表教育類學術文章的重要陣地?!敖逃龣凇睆?932年《東方雜志》29卷4號開始設立,一直到1934年《東方雜志》31卷16號終止,一共刊登了23期,每期刊登四五篇文章,總共發(fā)表的文章達百余篇。
二
在《東方雜志》1932年復刊號上的“教育欄”的末尾,刊登了《今后的本欄》一文:“本欄是繼續(xù)已停刊的《教育雜志》而為我國教育界服務,其性質和旨趣早為讀者所明了,用不著再在這里敘說。但為應時勢的要求期間,本欄將稍變更《教育雜志》的計劃。”從這篇文章看,“教育欄”要實現(xiàn)的目標為:一是努力于中國教育文化運動,介紹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二是努力于教育學術通俗化運動,以通俗化的語言介紹各種教育理念,讓更多的人了解世界的教育現(xiàn)狀;三是為實際教育工作者服務,多刊登實際的教育問題;四是愿為讀者提供發(fā)表教育感想、經(jīng)驗或主張的平臺。[4]事實證明,“教育欄”也正是朝著這四個目標而努力的。雖然“教育欄”僅在《東方雜志》存在了短暫的三年時間,但是它對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積極關注中國教育現(xiàn)實,討論中國教育問題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整個社會都處于緊急狀態(tài)。教育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社會變動的影響,教育問題突顯。“教育欄”中的很多論文對此直言不諱,對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敖逃龣凇敝械倪@類論文涉及高等教育、師范教育、教育政策、留學教育、中小學教育等眾多領域的現(xiàn)實問題。如張思明《經(jīng)濟破產(chǎn)中之中國教育》一文就鮮明地指出:“自從套上外來資本主義的花衫后,教育在社會上發(fā)生著顯著的變化,科舉停止了,私塾取締了,盛行的學校,沒有資本的子弟休想作‘入幕之賓’?!保?]莊澤宣《高等教育革命——中國教育改造的出發(fā)點》認為當時中國高等教育機關的缺點有兩點:精神方面的科舉化,形式方面的商業(yè)化。[6]黃裳的《民眾學校教職員的調查與研究》揭示了當時學校教職員待遇低下,教員工資屢遭拖欠等問題。[7]“教育欄”對這些問題都做了如實的報道,不但深刻反映了當時教育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而且闡發(fā)了教育界對這些問題的看法。通過《東方雜志》“教育欄”的傳播,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教育問題更能引起社會的關注,對整個社會意識轉變產(chǎn)生一定影響,進而有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
2.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實踐的介紹
對國外教育理念及實踐的介紹是“教育欄”的重點內容,除了每期刊登介紹國外教育的文章外,有時還會設“國外的教育資訊”欄目,補充介紹國外的教育概況。在國外先進教育理念的介紹方面,《現(xiàn)象學者謝勒爾的教育觀》(29卷4號)、《奧國新教育哲學上之個人的和社會的教育原理》(29卷4號)、《德國渥尼克的教育思想》(30卷8號)、《克里克的教育哲學》(31卷10號)等論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克里克認為教育學是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有自己的研究對象;渥尼克強調了教育的重要作用,認為教育是為人類生活服務、為人的精神服務。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在當時都是較為進步的,為教育研究者了解國外教育思想發(fā)展動態(tài),促進中國教育學學科的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在國外教育實踐的介紹方面,《奧國初等教育的原理與實施》(29卷8號)、《歐洲各國公民教育的理論和實際》(30卷4號)、《美國鄉(xiāng)村成人教育的重要設施》(31卷14號)等論文陸續(xù)發(fā)表,涉及國家眾多?!敖逃龣凇睂Ξ敃r蘇聯(lián)的教育實踐似乎十分關注,介紹的也更為全面,《最近蘇聯(lián)教育上之改革》(30卷8號)、《蘇聯(lián)教育勞動者的組織》(29卷8號)、《蘇聯(lián)的成人教育》(31卷6號)、《蘇聯(lián)的學前教育》(31卷14號)、《倫敦蘇聯(lián)教育展覽會參觀記》(31卷12號)等論文使民眾對蘇聯(lián)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有了了解的窗口。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能夠直接實地考察,獲得國外教育信息的機會相對較少,當商務的編輯們發(fā)現(xiàn)有位曾經(jīng)訪日的學者徐應昶,便熱情地請他將自己赴日感受寫成文字《赴日參觀后的幾個印象》,發(fā)表在了1934年31卷12號的“教育欄”中。這篇論文對日本初等教育、社會教育、女子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做了系統(tǒng)的介紹,在當時是一份十分難得的資料。
3.及時傳播各類教育新知識
“教育欄”并非局限于教育問題和現(xiàn)象的探討,它也涉及與教育相關的其他學科領域新知識的傳播。為當時學者及民眾了解學習心理,正確開展教育活動,提供了很多科學知識。如在人格心理學方面,“教育欄”刊登的相關文章有杜佐周的《人格本質的研究》(30卷2號)、蕭孝嶸的《格式塔心理學中之習慣觀》(31卷8號)、高覺敷的《主觀的原子心理學》(31卷10號)等。這些論文對人格進行了多方位的闡述,例舉了各種人格特性的學說。在神經(jīng)學與生理學方面,郭任遠著,吳襄譯的《論反射概念》(31卷12號)通過鳥類的胚胎行為詳細介紹了反射學的理論,為人類有機體的行為研究提供了科學的思路。
三
1934年7月6日,《東方雜志》的“讀者作者與編者”欄刊登了這樣的一則啟事:“現(xiàn)在教育雜志就要復刊了,本年九月十日發(fā)行復刊號,教育欄所侵占的‘東方’的篇幅,到九月十日也就收回了?!保?]130在《東方雜志》31 卷 16 號“教育欄”的最后一篇,郭一岑先生寫了一篇《告別的話》:“‘教育欄’附刊于《東方雜志》已經(jīng)有了二十二期。前六期由趙軼塵先生編輯,后十六期由作者編輯。從下月起,有過二十三年的生命的《教育雜志》復刊了,因此《東方雜志》中的‘教育欄’的使命即此中止。作者在這一面歡慰《教育雜志》之復活一面又對《東方雜志》‘教育欄’之惜別兩種矛盾的情緒中,頗有一點話要說。我們雖非教育萬能的信徒,但我們覺得教育并不是毫不能為力的——教育的效果,在今日看來,似乎是等于零。但它在意識改造上的作用卻已經(jīng)發(fā)生了相當?shù)挠绊?。所以教育的努力并不是枉費了力氣。我們在這兩年中的工作即是秉著這個信仰;一方面極力闡明教育是不能離開整個社會的機能而孤立,另一方面仍然鼓勵教育本身的推動?!保?]這段話可以說是對《東方雜志》教育專欄貢獻的總結,“教育欄”的創(chuàng)建,是對《教育雜志》的繼承與發(fā)展,正是這個欄目的存在,才使得《教育雜志》能借助《東方雜志》這個有影響力的媒介平臺,繼續(xù)對中國近現(xiàn)代的教育研究事業(yè)作出貢獻,而沒有因為戰(zhàn)爭動亂的緣故而終止。從《東方雜志》“教育欄”刊發(fā)的論文中,既能看到民國教育的現(xiàn)狀,也能看到國內外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上的新探索,對當時民眾及教育研究者了解最新的國內外教育資訊起到重要的作用。
從辦刊的角度而言,《東方雜志》教育專欄的創(chuàng)建,在一定程度上維系了《教育雜志》在民國教育界的影響力,以及刊物與重要作者群的聯(lián)系。郭一岑先生在《告別的話》一文中說得很清楚:“在過去,編輯上的困難也得在此說一說,對投稿給我們的諸位作一個總道歉?!稏|方雜志》原有一定的篇幅,‘教育欄’附在里面已經(jīng)侵略了《東方》不少的容積,有時我們竟然擴大至三十面以上,這是我們要感謝李圣五先生的扶助。不過就‘教育欄’本身看來,總覺得篇幅太少,所以很多有價值的文章都不能發(fā)表,這是常使編者異常感覺悵惘的?!睆闹形覀兛梢钥闯觯稏|方雜志》對教育專欄的建設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正是因為“教育欄”的存在,國內重要的教育研究者仍將“很多有價值的文章”投給這個欄目,這些文章雖因為“教育欄”篇幅的問題,而無法發(fā)表,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欄目的創(chuàng)建,才為《教育雜志》的復刊積累了豐富的作者資源和稿件資源。試想,如果沒有《東方雜志》在復刊時通過“教育欄”的設置,延續(xù)《教育雜志》的影響力,《教育雜志》的復刊將會面臨更多的問題。由此可見,在當時商務館遭受重創(chuàng)的情形下,以專欄代替??且粋€成功的辦刊策略。
[1]黃良吉.東方雜志之刊行及其影響之研究[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2]編者作者與讀者[J].東方雜志,1932,29(4):89-93.
[3]周予同.憶教育雜志[J]東方雜志,1932,29(4):1-2.
[4]今后的本欄[J].東方雜志,1932,29(4):27.
[5]張思明.經(jīng)濟破產(chǎn)中之中國教育[J].東方雜志,1933,30(18):5-11.
[6]莊澤宣.高等教育革命——中國教育改造的出發(fā)點[J].東方雜志,1933,30(12):1-7.
[7]黃裳.民眾學校教職員的調查與研究[J].東方雜志,1934,31(14):17-21.
[8]郭一岑.告別的話[J].東方雜志,1934,31(1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