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昌邑下營九年一貫制學校)
新課改實施以來,關于新課改的精髓,關于學生的主體地位,關于教師的主導作用,關于轉(zhuǎn)變教學理念,關于課堂轉(zhuǎn)型模式等等,一直存在著見仁見智的不同說法。就我個人而言,無論怎么改,怎么變,無論是把課堂還給學生還是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歸根到底,就是叫構(gòu)建高效課堂,怎樣在45分鐘內(nèi)有更高的效率,從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就構(gòu)建高效歷史課堂,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這一點淺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不同的質(zhì)量觀會帶來不同的效率觀。換句話說,我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是什么樣的課堂?簡言之,就是高質(zhì)量的課堂。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才算是高質(zhì)量的課堂?高質(zhì)量的課堂首要的要求就是教師既定教學目標明確,只有目標明確了,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第二個要求就是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教學。什么是課堂實際情況?這里最重要的也是45分鐘內(nèi)最活躍的因素——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主體,教師要根據(jù)所授班級的學生情況決定時間分配、探究方式、例子討論及合作互動的范圍。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一名教師,備課與上課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如果備課不充分,在課堂上便無法揮灑自如,更不能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所以,備課是不能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備課的要求有三個: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前兩條,顧名思義,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方法。這里更重要也更需要教師重視的是要“備學生”,如何才能用更精煉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大多數(shù)時間的主人;如何才能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交流與探討;如何才能讓學生的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而得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的內(nèi)容。所以,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才有可能產(chǎn)生大于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shù)引入課堂以來,為提高課堂效率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教學手段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擴大課堂容量是以往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眾所周知,歷史知識豐富多樣,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特別多,學生對于那些相似的知識會有頭大的感覺。而多媒體技術(shù)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利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歷史經(jīng)過,可以讓那些陌生的歷史人物和知識生動鮮明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可以更好的把握所學知識。場景動畫引入課堂,極大地增強了感染力,更能吸引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例如,我們可以將《開國大典》中的精彩鏡頭制作到歷史課件中去,幾分鐘的鏡頭可以傳神的在校歷史,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強化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精彩的畫面,讓學生走入了過去的時光,重溫了歷史事件,使歷史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此時教師再適當旁白,巧妙設問,學生為了尋求答案則會出現(xiàn)議論、看書、思考的活躍場面,取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改以后的課堂決不是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這既是時代發(fā)展、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學的應有之義。
1.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全面的參與課堂,是否全程注意力比較集中,是否根據(jù)教師提示認真思考,是否在探究環(huán)節(jié)踴躍發(fā)言,是否興致勃勃地閱讀討論;是否大膽發(fā)表與眾不同的見解
2.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合作交往
新課改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新課改的課堂是離不開小組合作探究的。探究,顧名思義,要求學生之間互相合作討論。所以,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也可以觀察整個課堂教學氣氛是否民主、和諧、愉悅、主動。
3.關注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
思維的碰撞才能產(chǎn)生火花。所以,在討論環(huán)節(jié),還要注意觀察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看學生的語言是否流暢,是否有條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說明所學知識;在觀察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時,看學生是否善于質(zhì)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展開激烈的爭論,呈現(xiàn)出“唇槍舌劍”的場面;觀察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時,看學生的回答或見解是否標新立異,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創(chuàng)意等。
4.關注學生的情緒是否高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呢?教師這時候就要顯示自己的課堂駕馭基本功了。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是否高漲,是否在課堂上有張揚的活潑表現(xiàn),這些可以通過捕捉學生細微的表情變化去分析評判。在學生個別回答問題時,還可以觀察其他學生的反應來調(diào)控,如搖頭否定,則表明他有異議;如情緒激昂、躍躍欲試,則表明他還有獨到見解。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優(yōu)生都能做到“錦上添花”,可是也是那大部分老師容易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間生和暫時差生而不能為他們“雪中送炭”?!皭邸笔菍W習的動力更是前進的動力。所以教師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更要在關注知識學習的同時,不要忽略學生的情感感受。課堂上,我會根據(jù)問題的難易讓不同的學生來回答。讓學習能力最弱的學生來背誦,還對他們提出表揚和肯定,激起他們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求比一比、賽一賽,誰背誦的全部口訣正確就可以得到一顆星并貼上墻。這些方式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fā)現(xiàn)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新課改的春風吹到齊魯大地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可是,優(yōu)化課堂模式、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路還有很長很長。讓我們乘著新課改的東風,一直努力去探求45分鐘效益的最大化,為國家培養(yǎng)適應新時期需要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