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唐山學院 繼續(xù)教育學院,河北 唐山063000)
書肆,又有書鋪、書林、書坊、書堂等稱呼,它是伴隨著文字載體的進步應運而生的一種圖書貿易場所。關于書肆的最早記載出現(xiàn)于西漢楊雄的《法言》的《吾子》(卷2):“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笨梢姡瑫猎谖鳚h時期就存在了。唐代是我國封建經(jīng)濟的繁榮時期,書肆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新階段。唐代書肆的發(fā)展深刻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經(jīng)濟下的文化傳播狀況。經(jīng)史子集、佛教經(jīng)典、醫(yī)藥星卜等都在書肆的經(jīng)營范圍之內。
唐代書肆具有規(guī)模大、數(shù)量多、種類豐富的特點,這與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環(huán)境密切相關。同時,唐代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使印刷、刊刻等技術上進步以及社會需求的增加都促進了書肆的發(fā)展。
繁榮的經(jīng)濟催生了大的商貿中心,圖書貿易也是這些商貿中心的經(jīng)營活動。唐代形成了以長安、洛陽等城市為中心的圖書貿易場所,如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的編號為S.P.15《上都東市大刁家太郎》雕印歷日就是在長安東市印售的。唐代的書肆不僅聚集在繁華的城市,邊遠的襄陽也有書肆,皮日休曾有詩,“乃將耒與耜,并換槧與鉛。閱彼圖籍肆,致之千百篇。攜將入蘇嶺,不就無出緣?!逼と招菔窍尻柸?,可見在當時的襄陽,也有稍具規(guī)模的書肆。不然,皮日休無法買到“千百篇”的書卷。《太平廣記》卷85《李客》引《野人閑話》:“有百姓張贊,賣書為業(yè),……因鼠嚙其文字數(shù)卷?!贝擞涊d中,沒有詳細的城名、地區(qū)名,或可推斷為兩京之外的地區(qū)。
《新唐書·呂向傳》記載:“疆志于學,每賣藥,即市閱書,遂通古今。”[1]卷220:5758“即市閱書”即表明在書肆看書?!短綇V記》的《李娃傳》中記載滎陽公子在書肆買書:“娃命車出游,生騎而從。至旗亭南偏門鬻墳典之肆,令生揀而市之,計費百金,盡載以歸?!睆摹坝嬞M百金,盡載以歸”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這個書肆是為科考人員專設的書肆,而且規(guī)模不小,消費百金一次購全?!洞筇菩抡Z》卷十二載:“徐文遠,齊尚書令孝嗣之孫,江陵被虜至長安,家貧,無以自給。兄林,鬻書為事。文遠每閱書肆,不避寒暑,遂通《五經(jīng)》,尤精《左氏》?!保?]176徐文遠兄長書肆中的《詩經(jīng)》,既是經(jīng)書,又是詩集。“每閱書肆,不避寒暑”,足見書肆圖書的豐富。
唐代書肆的種類也很多。唐代重視“文治”,尊崇儒學,繼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舉制度,在統(tǒng)治階級的這種文化意識影響下,長安的國子學、太學等學校都以儒家經(jīng)典為基礎教材,儒家經(jīng)典成為書肆的重要經(jīng)營品種,《李娃傳》中的“墳典之肆”即為此類書肆。唐皇室視道家老子為本家始祖,《道德經(jīng)》等道家經(jīng)典也成為當時人們閱讀的主要種類,玄宗時,貢舉人要加試《老子策》,所以此類書籍也成為書肆的經(jīng)營項目,滿足人們的不時之需。書肆的試卷,則是適應科舉考試而產(chǎn)生的品種。唐政府從民間購求圖書也刺激著書肆的發(fā)展,《新唐書·藝文志一》載:“貞觀中,魏征、虞世南、顏師古繼為秘書監(jiān),請購天下書,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繕寫藏于內庫,以宮人掌之。”[3]卷73:2597在唐代的書肆,進士考試的試卷也在出售之列。[4]唐代應試的舉子將自己的文學作品加以整理編輯,以卷軸的形式即所謂行卷,在考試之前送呈當時在政治上和文壇上都很有地位的人,請求他們向考官推薦,從而增加錄取的可能。這種行卷文也能在書肆中買到?!短綇V記》記載,李播任蘄州刺史時,閱讀李生的行卷文后發(fā)現(xiàn)竟是自己先前應舉時的作品,當被追問是從何處得來時,李生答道:“二十年前,實于京輦書肆中,以百錢購得?!保?]卷261:2036
唐代的詩歌繁榮,作詩成為社會各個階層的風尚行為。因此,在書肆中,名家詩集廣泛流通,受到歡迎?!度莆摹肪矶偃溯d盧藏用《陳子昂別傳》云:“時洛中傳寫其書。市肆閭巷,吟諷相屬,乃至轉相貨鬻,飛馳遠邇?!保?]2412說明陳子昂集曾熱賣于唐代書肆?!短綇V記》(卷261)還記載舉子李某“于京輦書肆中以百錢贖得”李播詩卷,唐代東西二京均有這種書店。錢仲聯(lián)在羅時進《唐詩演進論》所作序中說:“唐之世三百年,詩稱極盛?!_省、幕府、市肆、廟觀、樓館、田園,無不播揚清音,為文學史一大奇觀?!保?]其中所提到的“市肆”,就是對書肆經(jīng)營唐人詩文集這一人文景觀的寫照。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詩人元稹為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作序時寫道:“《白氏長慶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鴺诽臁辞刂幸鳌?、〈賀雨〉、〈諷喻〉等篇,時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年間,禁省觀寺、郵侯墻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于繕寫模勒,炫賣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又自注說:“揚、越間多作書模勒樂天及余雜詩,賣于書肆之中也。”元稹、白居易二人的詩集在揚州、越州等地被人“繕寫模勒,炫賣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保?]卷51:654
唐代崇圣佛教,書肆售賣有大量佛經(jīng)。書肆組織大量人力抄、刻佛經(jīng),以便售賣。敦煌遺書中也流傳下來許多關于敦煌當?shù)毓賳T、百姓以及僧侶出資雇人抄寫佛經(jīng)的記載。日僧園仁在揚州“十一月二日,買5維摩關中疏6四卷,價四百五十文。”[9]卷1:18
傳奇小說類圖書在唐代書肆也有出售,《研神記》是魏晉南北朝時的一部志怪小說,在唐代書肆依然有售,唐代呂溫寫有《上官昭容書樓歌》:“……君不見洛陽南市賣書肆,有人買得《研神記》?!碧拼鷷r,書法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書法字帖也成了書肆售賣的種類。歐陽通就曾在書肆中將歐陽詢的書法字帖買回:“潭州臨湘人,父詢以書名著于時。通蚤孤,母徐氏教以父書,俱其家學不振,于是每遺通錢紿云:‘質汝父書跡之直?!ㄋ炜桃馀R訪,不數(shù)年乃繼詢名,號大小歐陽體”。另外,另據(jù)史書記載有人在成都“閱書于重城之東南”,發(fā)現(xiàn)書肆中的書“多陰陽、雜記、占夢、相宅、九宮、五緯之流,又有字書、小學”(柳砒《柳氏家訓》)。這些文字足見其種類之多。
歷日、占卜等雜書類、醫(yī)學書籍也是書肆出售的圖書品種,東川節(jié)度使馮宿在給文宗的奏章中就有“劍南西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歷日鬻于市,每歲司天臺未奏頒下新歷,其印歷已滿天下”的話語。英國不行顛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劍南西川成都府樊賞家歷》(S.P.10)就是在成都雕印后,售賣流傳到敦煌的。英國不列顛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具注歷日》殘頁(S.P.6),除印刷歷日、節(jié)氣等內容外,還增加了十二相屬災厄法及十二生肖圖、五姓安置門戶井灶圖、宮男宮女推游年八卦法等,這些內容已經(jīng)超出單純的歷日范圍,屬于相宅、算命之類。太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文宗頒布的“敕諸道府不得私自歷日板”的禁令[10]卷17:563,可見這類圖書在書肆受歡迎的程度,統(tǒng)治者為維護權勢的穩(wěn)定,不得不對此類某些圖書發(fā)布“私自歷日板”的禁令。
首先,書肆經(jīng)營的圖書本身就是作為商品在出售,有明確的價碼。日僧園仁在揚州“十一月二日,買《維摩關中疏》四卷,價四百五十文?!保?]卷1:18書籍甚至可以用來典當質錢,《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一“周愿”條記載:一日“李公子有故人子弟來投,落拓不事。逼問舊別墅及家童有技者,圖書有名者,悉云貨卻。李責曰:‘末官家貧,產(chǎn)業(yè)從貨?!沃習女嫷瓯顺??惆悵久之。復問一曰:‘有一本虞永興手書《尚書》,此 又 在 否?’。 某 人 慚 愧,不 敢 言 貨 云:‘蹔 將 典錢。’”[5]卷251:1945圖書的價格也受流通因素的影響,例如元稹、白居易的詩集在揚州、越州“持之以交酒茗者”[8]卷51:654,到了偏遠的朝鮮,則“雞林賈人,求市頗切,自云:‘本國宰相每以百金換一篇’?!保?]卷51:65
再者,唐代書肆的經(jīng)營具有市場競爭性?!短普Z林》記載:“僖宗入蜀(880年),太史歷本不及江東,而市有印貨者,每差互朔晦。貨者各征節(jié)候,因爭執(zhí)。里人拘而送公,執(zhí)政曰:‘爾非爭月之大小盡乎?同行經(jīng)濟,一日半日,殊是小事。’遂叱去?!保?1]卷7:256這足以反映當時歷日市場的競爭程度。在書肆圖書的特色上,也存在競爭,如前文《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具注歷日》殘頁(S.P.6)所記載的配合歷日、節(jié)氣而印刷的相宅、算命之類的內容就是應需求而生產(chǎn)的特色讀物。
唐代書肆的經(jīng)營具有產(chǎn)業(yè)化的特點。從圖書的生產(chǎn)到銷售,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從事生產(chǎn)與經(jīng)營者的參與。不少書肆雇人抄書,由此產(chǎn)生了專門以抄書為業(yè)的“傭書人”。傭書人的名氣、圖書的裝訂效果、質量,紙、筆、墨的選擇等都是影響圖書價格的因素。敦煌遺書中有許多關于敦煌當?shù)毓賳T、百姓以及僧侶出資雇人抄寫佛經(jīng)的記載。伯希和2912v號《施舍經(jīng)疏及寫經(jīng)施銀賬》記載:“寫《大般若經(jīng)》一部,施銀盤子三枚,共三十五兩,麥壹百碩,粟五十碩,粉肆斤。右施上件物寫經(jīng),謹請炫和上(尚)收當賀賣,充寫經(jīng)直(值),紙筆墨自供足,謹疏。四月八日弟子康秀華疏。”[12]188-189銀盤、麥、粟等都是用來支付寫經(jīng)的費用。唐代是寫本向印本過渡的時代,雕版印刷品進入市場,大大降低了圖書的成本。因此,寫本和印本的價格是不同的。寫本書難復制、抄寫周期長、有的做工相當講究,導致價格偏高,印刷本復制性強、生產(chǎn)周期短、模式單一,價格相對較低。
唐代書肆的發(fā)展是我國圖書史上重要的一頁,對圖書出版、文化傳播學都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對了解唐代的文化有重要的歷史借鑒,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1]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劉肅.大唐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楊希義.漢唐之際書肆考[J].江漢論壇,1991(4):68-70.
[5]李昉,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6]董誥.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7]羅時進.唐詩演進論[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8]元稹.元氏長慶集[M].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
[9]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0]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1]王讜.唐語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2]黃永武.敦煌寶藏:第125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