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大偉
(淮陰工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分析與思考
咸大偉
(淮陰工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針對當前社會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的現(xiàn)狀,各高校都在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我們通過對目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揭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建議,為高校更好地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提供參考。
大學生;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
伴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的加快,大學生所面對的各方面的諸如來自生活、學習、就業(yè)的壓力是有增無減,再加上多元價值觀的沖擊,現(xiàn)在“9 0后”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校園危機事件頻發(fā),這使得大學生成為了當今社會心理問題的高發(fā)人群,其心理健康狀況引起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維護和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優(yōu)化其心理素質成為了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而心理咨詢成為了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有效措施,在高校開展心理咨詢能夠有效地幫助大學生積極應對問題,主動尋求積極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知自我、悅納自我,提升自信,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詢工作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當前新形勢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目前幾乎所有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詢中心,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工作,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詢工作也開展得有聲有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F(xiàn)行很多高校在心理咨詢工作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一是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提高學生對心理咨詢中心位置、機構、工作機制等的知曉,提高學生對心理咨詢本身的接受度。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服務,主要包括門診咨詢、電話咨詢、網(wǎng)絡咨詢、現(xiàn)場咨詢等。例如,以一些重大節(jié)日或事件為契機,開展現(xiàn)場咨詢活動,提高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可度,擴大咨詢的覆蓋面。三是心理測評,如每年針對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測,并以此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學生職業(yè)傾向測評,幫助大四畢業(yè)生了解自己的職業(yè)傾向,為他們更好地就業(yè)提供指導;在必要時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測試,為個案咨詢提供參考。從以上可以看出,很多學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都非常關注,并且采取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盡管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個方面表現(xiàn)為,很多學生對接受心理咨詢還心存畏懼。由于心理咨詢在我國是一門起步比較晚的新興學科,很多人對它了解得不夠透徹,有很大一部分人誤以為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對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礙、人格缺陷、心理異常的大學生。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把接受心理咨詢視為一件“丟人”的事情不愿意、不敢去正視和面對。通常情況下,很多來訪者都是在經(jīng)歷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才鼓起勇氣走進心理咨詢室的,并且在心理咨詢老師對保密原則一再強調下,才肯傾訴。前去咨詢的學生往往怕讓熟悉或認識的人知道。就像曾經(jīng)有學生告訴筆者她在來咨詢的時候,在電梯口遇到了一個同班同學,別人問她做什么,她因為有顧忌沒有講。這反映出了很多大學生對心理咨詢仍缺乏足夠的了解或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qū)。另一個方面表現(xiàn)為,某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拒絕尋求心理幫助。有些大學生并不認為自己在某方面確實存在問題,即使接到邀請,也不愿意前去咨詢。
對于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新生,一般高校都要進行心理普查,并建立心理檔案。通常采用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UPI)、癥狀自評量表(SCL-90)等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對篩選出的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應盡快約談,以作進一步的篩查。但實際的實施過程是存在困難的。例如,新生普查通常是在學生升入大學軍訓結束后開始施測,調查后學生中被確定在第一類的即為有可能有較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應盡快約談,以了解其具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而一般情況下,像我們學校每年都有500名左右的學生需要約談。但咨詢的時間常常與學生上課的時間有沖突,這樣至少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普查的咨詢工作,有時甚至學期末也沒有完成,而且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問題,不需要約談,盡管再三邀請,還是不肯配合。
學生一方面會抱怨學校提供的心理咨詢服務不充足、不到位,強烈要求學校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詢服務。另一方面又會對學校為他們提供服務的心理咨詢機構“漠不關心”,對咨詢室等場所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很低。現(xiàn)在
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的硬件設施都比較齊全,像沙盤室、情緒宣泄室、音樂放松室應有盡有,但利用率卻不是太高,有些甚至是閑置的,而且學生也沒有充分利用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網(wǎng)站等資源。例如,網(wǎng)站內容雖然豐富多樣,但師生之間互動性較差。因此造就了一種矛盾現(xiàn)象,即學生一邊對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不足抱怨不斷,一邊又“漠視”學校給學生提供的現(xiàn)有服務條件和資源,這恰恰反映出了高校在心理咨詢服務工作中學校供給與學生需求兩者之間嚴重脫節(jié)的現(xiàn)實狀況,致使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的資源沒有得到好好利用,部分資源被白白浪費。
按照國際標準,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應為1:500。而許多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只有兩三個專職教師,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需求。即使有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隊伍,但兼職教師一般是輔導員,或是沒有心理學背景、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培訓的熱愛學生工作的教師,師資水平明顯參差不齊,專業(yè)化程度有待加強。再加上輔導員流動性比較大,容易出現(xiàn)心理咨詢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的局面。
另外,心理咨詢師資隊伍還存在專業(yè)培訓與督導欠缺的問題。像在國外一個能夠勝任工作的咨詢師的培訓需要經(jīng)過數(shù)百小時的個人體驗、數(shù)百小時的案例、數(shù)百小時的督導過程。而目前國內大學生的心理咨詢老師自身受訓遠遠不夠,在工作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特別是在面對有嚴重心理困擾的學生時,如何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以及面對學生日益復雜的心理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干預以避免危機事件的發(fā)生也需要進一步的督導。
改善心理咨詢工作狀況,首先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與宣傳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報紙、雜志、校園廣播、宣傳櫥窗、心理健康網(wǎng)站多種媒介和途徑。同時,學校既要根據(jù)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如自我認知、學習、情感、人際交往等問題,又要根據(jù)不同階段、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加大講座開設的力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要注重內容、形式上的靈活多樣性,既要考慮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需要,也要考慮一些特殊情況學生的需要。同時,在校園內增設固定的心理健康輔導的宣傳欄、墻報,或者像有的學校在學生的一卡通上印上心理咨詢中心的辦公地點和電話,方便學生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及時地尋求有效的幫助??傊?,要在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穿插有關本校心理咨詢服務資源的相關介紹,努力擴大心理咨詢機構的影響力,提高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尋求幫助的意識,能夠把學生需求與學校服務緊密地銜接起來。
團體咨詢、現(xiàn)場咨詢相比較個別心理咨詢而言,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更多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很有效的心理咨詢手段。但就目前高校個別心理咨詢的實際來看,重點是為少數(shù)有問題的大學生提供服務。而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重心應以發(fā)展性取向為主,兼顧矯治。因此,要想更好、更大范圍地為學生提供服務,應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工作方式,特別是個別心理咨詢與團體咨詢、現(xiàn)場咨詢的有機結合。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會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如不正確的自我認知、對個人發(fā)展的憂慮、價值觀念模糊等,以及成長過程中相似的煩惱和困惑,如個人發(fā)展、戀愛、學習、人際交往問題等。而在團體中,他們可以相互分享自己成功或失敗的經(jīng)歷,相互支持、鼓勵,通過團體的人際互動來完善自我,共同成長。團體咨詢、現(xiàn)場咨詢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卻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解決更多學生的心理問題,可以與個別心理咨詢互相補充,從而使心理咨詢手段更多樣,整體效果更佳。
學生朋輩心理咨詢打破了只有專職心理咨詢師才能開展助人行為的局面,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高校心理咨詢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開展朋輩心理咨詢,需要對朋輩心理咨詢員進行短期的培訓,同時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播自我心理調適、朋輩心理咨詢的技巧,以便他們能夠向周圍的同學宣傳、普及,并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朋輩心理咨詢員具有和周圍同學在時間、空間上接近的優(yōu)勢,并具有相似價值觀、經(jīng)驗、生活方式,具有年齡相近、性別相同或者所關注的問題相同等特點,所以更易于開展工作。大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下產生的,而朋輩輔導員和周圍同學生活、學習在一起,對他們了解得比較全面,并且在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與他們交往、互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另外,朋輩心理咨詢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由于專職咨詢教師不足而不能滿足學生需要的壓力。
現(xiàn)有對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往往偏重于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能方面,而忽視了咨詢人員自身素質和修養(yǎng)的提升。咨詢工作中所需要的個人安全感、活力與自信心與咨詢師個人成長是分不開的,如果缺乏這些,咨詢工作可能會受到限制,從而無法真正地幫助到來訪者。因此,心理咨詢師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開展同行之間的督導或者是尋求專業(yè)督導的幫助來促進咨詢師自身的個人成長;督導可以通過錄音、錄像、案例討論等方式進行個體的或團體的督導。
[1]張華等.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研究[J].社科縱橫,2009,(1).
[2]張敏等.淺談高?!芭筝呡o導員”的心理咨詢[J].世紀橋,2009,(9).
[3]鄭巖.對“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下旬刊).
[4]白璐.淺談現(xiàn)行高校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問題及應對策略[J].現(xiàn)代交際,2013,(3).
G 6 4
A
]1673-0046(2013)11-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