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存芳
(南京市第三初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2)
近段時間區(qū)教育局舉行語文公開課時,每次必開一節(jié)作文教學研討課,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且處在摸索前行的階段。中學生真正對作文感興趣的較少,普遍害怕作文,厭煩作文,將作文視為語文學習頭頂上的一塊烏云,一到作文課學生就唉聲嘆氣像一只斗敗的公雞。筆者在日常作文教學中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了影響作文教學效果增強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從學生角度看,無內(nèi)容可寫,不知如何表達。
學生寫作文的第一感覺就是無內(nèi)容可寫。學生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家庭和學校來回穿梭,早上很早起床開始一天的學校生活,晚上放學回家做作業(yè)、休息。
第二,學生不知如何去寫。有些學生對某件事有自己的感悟但卻不知如何表達,正所謂“只能意會不會言傳”。因此在他們的筆下作文瞎編亂造,無病呻吟,篇幅是微型之微型。長此以往,學生也就越來越怕寫作文。
(二)從教師角度看,不知所措。
從教師角度看,一到作文課,教師將作文題布置下去,對學生提出要求,學生隨即課堂完成,教師在接下來的時間就覺得無事可做,備備課、改改作業(yè)。評講作文時,教師就班上作文的總體情況提出優(yōu)缺點,然后找兩篇典型作文加以分析,有關作文教學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綜上所述,作文儼然成為另師生深感頭痛的事。如何改變這種局面,筆者就以上所述現(xiàn)象在日常教學中做了思考,并進行了實踐,收到較顯著的教學效果。
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多了,熟了,知識豐富,“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多讀書是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平時,鑒于學生的課余時間有限,所以課堂上教師精講少析,強化誦讀,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努力讓學生走入文本,掌握好詞好句好篇段。使每一堂課都有所獲,長期的積累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信手拈來。
為了使學生多看書,用心閱讀書,留心觀察生活,幫助學生認識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強烈的表達欲望。教學中采用寫周記,課前三分鐘演講,每一篇課文補一篇同類型的課外閱讀文章。采用這些做法都有所要求和一定的教學目的。學生的作文大抵是從模仿開始的。周記練筆時先采用片斷訓練,這一星期為肖像描寫訓練,下星期為動作描寫訓練,先選文中或課外有個性的例子,然后從周圍人群中尋找典型。三分鐘演講可將自己寫的精美片段展現(xiàn)給同學,分析這樣寫的目的和原因。學生對此項活動比較感興趣,大大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學生積累多了,自然就會生發(fā)出一種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
假期推薦學生閱讀名著。暑假兩部,寒假一部,其中包括中學生必讀篇目及當代優(yōu)秀篇章,諸如曹文軒的一系列純美小說《草房子》、《青銅葵花》、《根鳥》等;朱自清的優(yōu)秀散文;百家講壇《三字經(jīng)》、《論語》等。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寫出相關鑒賞文章,內(nèi)容不限,可以就某一情節(jié)、某一人物或某一主題發(fā)表看法。開學后組織學生分AB組就閱讀寫作情況雙方展開提問和討論,教師對優(yōu)勝組給予表揚和獎勵。
這種作文教學方法,厚實了學生的文化底蘊,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能夠做到《語文課程標準》上所要求的“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不重視閱讀,不注意積累,學生腦子里一片空白,教師即使很用心地教給他們寫作的技巧,也是無益的,教師的批改再精細,學生的寫作能力也難以提高。因此,讀書是作文水平提高的不二法門。
從教師角度看,自己得有一桶水才能給予學生一杯水。古代私塾先生文章寫得好,才會被人請去當老師。所以語文教師有必要親自“下水”寫作文。好的足球教練都會踢幾腳好球,優(yōu)秀的舞蹈教練都會幾套優(yōu)美的動作。語文老師如果只會“看”作文,出作文題目,還妄下評語,故作老道,而自己卻不會寫作文,那就稱不上一位稱職的語文老師。教師與學生同時“下水”,能夠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教者也會從中尋找點感覺,便于與學生交流和評講。
在學生想寫的情況下,教師的指導是有作用的。寫作技法的積累儲存最直接的、可供利用的素材就是語文課本。
初中語文課本名篇佳作薈萃,用好它對寫作大有裨益。諸如,《羚羊木雕》讓我們學會設置懸念,使文章波瀾起伏,緊緊吸引讀者,文章的主旨在讀者的情感起伏中得到強化;《社戲》讓我們學會剪裁精當,與主題緊密相關的情節(jié)應該詳寫,與中心關系不緊但必須稍作交代的應該略寫,與中心無關的堅決不寫;《春》讓我們學會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采用擬人、比喻等手法表達作者的情感;《口技》讓我們明白正面與側面相結合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
如能將課堂上所傳授的方法學以致用,學生就知道如何表達要寫的內(nèi)容,能極大地提高寫作水平。
著名作家葉圣陶說:“訓練寫作的人只須平心靜氣地問問自己平時出給學生的題目是不是切近他們的見聞、理解、思想等等,總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們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誠’的基礎?!比~老這段話意思很明確,我們要學生表達的思想必須是學生的實際思想。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作文題目的確定顯得非常重要。作文題目應與學生的生活相關,應當適合中學生寫。平時作文訓練題目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來,大家商討決定。也可以一次提供幾個題目供學生選擇。只有學生感興趣的題目,才能給他們思維的空間和思想的自由,才能寫得出好的文章。例如,筆者曾讓學生練過筆的有《班主任》、《最高興的一天》、《失敗》等,這些題目學生都有話可說,有的同學甚至寫到八九百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的趨勢,近幾年來的高考、中考作文都是能夠讓學生有話可說的,諸如 《綠色生活》、《我做主》、《今天真好》。但在寫作時教師應加強文本規(guī)范意識,記敘文得像個記敘文,議論文得像個議論文,千萬不能出現(xiàn)文體模糊不清的現(xiàn)象。
作文的講評對于學生寫作的提高也很重要,它能使學生在身邊找到模仿的對象、競爭的對手,從而激勵優(yōu)秀、鞭策后進,帶動中游。評講作文時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和成人的眼光為尺度,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生活,珍視學生的情感,學會欣賞學生的體驗和心情。對學生的作文不要求全責備,要盡力發(fā)現(xiàn)挖掘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勢和特長,充分肯定并推動進一步發(fā)展。
傳統(tǒng)的評講做法是老師站在講臺上說某同學作文寫得較好,對其內(nèi)容與形式評講一番,然后就請此學生讀習作。但是,學生對此似乎早已厭倦。再好吃的菜天天吃,也會感覺不如以前好吃,不如換個做法適應學生的胃口。學生寫好一篇作文后,我們可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刹捎米寣W生大聲朗讀自己作文的評改方法,先由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在課堂中大聲朗讀一遍,再由學生及教師當場評議,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也可分小組進行,教師根據(jù)學生作文情況選中四到五篇為被評改者,請他們自己找?guī)讉€同學進行評論。讀后先說自己的感受,而聽眾是最好的評改者。他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互相促進,取長補短。事實證明,這樣的評改方式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效果遠比傳統(tǒng)評講方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