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 熊建峰
閱讀文章要“以貌取人”
重慶 熊建峰
常言說,人不可貌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只根據身材相貌、衣著服飾去判斷一個人的好壞、貴賤。然而,閱讀文章卻要“以貌取人”,透過人物的長相體態(tài)、穿著打扮、音容笑貌,去體察人物的身份地位、個性風采和精神品質。閱讀文章時怎樣“以貌取人”呢?
認識個性風采 透過身材長相和音容笑貌,可以體察出人物的個性特點。比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說:“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薄暗P”、“柳葉”,可見美麗漂亮;“三角眼”、“吊梢眉”,足見丑陋兇狠?!暗P三角眼”,“柳葉吊梢眉”,這樣描寫充滿了矛盾、對立,表現出王熙鳳美麗的外表下隱藏著刁鉆和狡黠的個性: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老謀深算。
了解思想品質 透過描寫的容貌、神態(tài)、舉止,可以體會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品質。比如《金色的魚鉤》一課中說:“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崩习嚅L欲吃不能,欲罷不行的神態(tài),表現了他為戰(zhàn)友吃苦,為革命受難的高貴品質。病號不吃,他“皺起眉頭”;吃了,“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一絲笑意”。多么強烈的對比,把老班長為誰憂愁、為誰欣喜,為啥痛苦、為啥歡樂表現得一清二楚。
顯示風俗習慣 透過穿著打扮,可以看出當地的風俗習慣。比如《少年閏土》一課中說:“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小氈帽”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江浙一帶農村人常戴的帽子;“銀項圈”是當地的風俗習慣,表明父母對閏土的疼愛。這樣寫活現出一個健康、樸實、可愛的鄉(xiāng)村少年形象。
預見人物命運 透過穿著打扮和神情舉止,可以預見人物的命運。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小女孩沒有鞋穿,還在街上賣火柴,她的命運如何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