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琳,楊建梅
評價理論自創(chuàng)立以來,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快速的推廣,如新聞、廣告、小說、信件等等,但這個新興理論應用在中國本土化的研究中尤其是對人物傳記性文學的應用還是比較少見的。本文以不同版本有關武則天的人物傳記為例進行研究,這對評價理論的應用與發(fā)展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另外,國內對武則天的研究大部分是從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文學、藝術、宗教的角度考慮,而對武則天不同版本的人物傳記研究本身就鮮見,運用國外新興的評價理論進行對比研究更是鳳毛麟角。
因此,本文從女性非典型性格特征出發(fā),以現(xiàn)代不同版本武則天傳記中關于同一歷史事件的具體描述為研究對象,從評價理論三個子系統(tǒng)(態(tài)度、介入和級差)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女性非典型性格特征在不同時期不同性別的作者筆下發(fā)生了具體怎么樣的嬗變,從而讓我們更好地反思其背后的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tài)。
評價理論是悉尼大學James.R.Martin等人自1992年以來對Halliday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SFL)中人際功能這一元功能的深入與發(fā)展。Martin認為:“目前,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沒有涉及到的是對評價意義的闡釋——談話者的感覺、他們做出的判斷以及他們對各種現(xiàn)象或經歷的價值判定?!痹u價理論主要包括態(tài)度系統(tǒng)(包括判斷、情感和鑒賞)、介入系統(tǒng)(包括自言和借言)和極差系統(tǒng)(包括語勢和聚焦)。態(tài)度是指心理收到影響后對人類行為、文本過程及現(xiàn)象做出的判斷和鑒賞;介入是指語言使用者利用介入手段調節(jié)對所說或寫內容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極差是對態(tài)度的介入程度的分級資源,力度的強弱歸于語勢,介入是明顯還是模糊歸于聚焦。由此可見,評價理論能更好地理解特殊語篇中(如獨白語篇)的人際意義,以及話語中的情感表達。
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有:(1)傳記文學中對女性非典型性格特征的語言描述有什么特征?(2)評價系統(tǒng)及其子系統(tǒng)是如何在不同傳記中進行具體對比研究的?(3)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女性的性格特征千姿百態(tài),其分類的標準也各有其異。本文試圖將認知語言學的原型范疇理論作為標準,以女性其非典型的性格特征為研究的切入點。
關于范疇原型的確定和表征,Taylor的說法較有影響力:范疇的原型既可以指一個范疇中的核心成員或該范疇中的一群核心成員,也可以對應于范疇中核心概念的圖示表征(schematic representation)。李勇忠認為,對于范疇原型可以是通過范疇中的典型成員來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對范疇中核心成員的特征的描述來實現(xiàn),而較為完美的則是通過圖式來實現(xiàn)。本文從現(xiàn)代的有關武則天人物傳記作品中切入,旨在運用評價理論系統(tǒng)及其子系統(tǒng),揭示現(xiàn)代不同階段中不同性別、不同國籍的作者在本應該盡量保持客觀的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武則天這個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描繪上的不同之處,并揭示武則天人物形象現(xiàn)代嬗變背后的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tài)。
林語堂:武氏施展這個計謀,覺得津津有味。她深知皇帝的弱點,她使出渾身解數(shù)兒,滿足皇帝欲望,甚或薦賢自代,務使龍心大悅而后已,淫穢無恥,可謂達于極點。
原百代:武曌后來在太宗身邊,看到了和她關系重大的第九皇子晉王治?!痪弥螅鋾装l(fā)覺有人在注視自己,悄悄地向那個方向看過去,發(fā)覺是晉王。兩個人的視線霎那間不期然而遇,一陣慌亂后,又迅速轉開。雖然只是短暫的交匯,武曌已經敏感地察覺,晉王眼里有著贊美、憧憬。
1.態(tài)度子系統(tǒng)下的對比分析
同樣是寫武則天與晉王治相遇這件事,但兩位作者在運用的筆法及所用詞語的描繪上卻是大相徑庭。
首先我們很容易注意到稱謂上的不同。林語堂用邠王守禮的身份描述,邠王守禮是武則天的孫子,直接稱呼自己的祖母武氏,形同陌路般地述說著自己看似陌生卻又熟悉的親人,可見心理距離之遙疏,親情關系之疏遠。從通篇邠王守禮的經歷和語境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祖母的態(tài)度是否定的。而原百代則是選擇直陳歷史的方法描寫武則天,并且通篇稱其武曌的地方很多,有些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曌”是武則天自己造的字,并且她也非常欣賞自己造的這個字,意為日月當空,普照大地,非常迎合一個女性能作為帝王的一種近乎心理平衡的欲望和滿足。而原百代通篇選擇這個字來稱呼武則天,可見其情感基調基本持肯定態(tài)度,甚至還飽含了傾慕贊美迎合之意。
在林語堂的描述中,“使出渾身解數(shù)兒”、“務使”等詞語可以看出情感的級差是強勢的,而這與當時武則天計謀實施有關,更離不開作者意識形態(tài)下的創(chuàng)作意圖。其中還有“淫穢無恥”、“達于極點”更是體現(xiàn)出情感的不滿足。“使出渾身解數(shù)兒”、“淫穢無恥”、“達于極點”也體現(xiàn)出判斷系統(tǒng)中社會尊重范疇下的不“正?!?,但狐媚惑主的能力卻是非常成熟的,如“薦賢自代”就可很好地體現(xiàn)。這些詞還可以說明社會認可范疇下的不 “正當”,其行為甚至可以達到令人發(fā)指了。在鑒賞方面,“淫穢無恥”、“達于極點”的描述非常醒目,并讓我們覺得這個行為是必須要去譴責的,它們的價值是不值得贊賞的,甚至是遭人唾棄的。
在原百代的語料中,“贊美、 憧憬”、“禮貌”、“嬌媚”、“秋波”、“眨眨眼”、“欣喜”和“紅暈”等都給讀者留下了高興、滿足的情感體驗。這樣的描述似乎把讀者拉到了類似瓊瑤作品中的情愛小說去了,絲毫感受不到武則天為自己將來謀生的計謀與壓抑。語料的基調似乎讓人忘記了武則天還是先帝的才人,給讀者留下的都是郎才女貌、郎情意切、情投意合的氛圍。這里武則天與晉王治的情感是強烈的,但與武則天利用晉王的意圖無關,卻與作者創(chuàng)作武則天人物形象的意圖有關。
2.介入子系統(tǒng)下的對比分析
從介入子系統(tǒng)來看,林語堂的這段描述耐人尋味。從“武則天施展這個計謀”到“覺得津津有味”,再到“甚至皇上的弱點”,然后“她使出渾身解數(shù)兒”、“滿足皇帝欲望”、“甚或薦賢自代”和“務使龍心大悅而后已”這幾個小句無一不是在“單聲”,因為只有武則天一個人的聲音,給人感覺武則天就是確確實實做了這些事??梢姡髡咧苯印敖槿搿蔽鋭t天是其承擔后面小句言語內容所負的責任,同時也讓我們感覺到作者的主觀性,因為誰也不能確定武則天到底是不是真的就那樣做了那些事,不過這也是傳記文學語言的特點。而后面“淫穢無恥”和“可謂達于極點”則是赤裸裸的“介入”,這里的介入就是屬于“借言”(多聲)了,是誰的聲音呢,很明顯是作者或者是作者人為和他有共鳴的讀者一起的聲音。其中,“淫穢無恥”是直接投射,而“可謂”則暗示了最后一個小句是話外投射,相當于英語的“so-called”。這種直接投射和話外投射結合起來貌似非??陀^,作者很輕易地就把這樣的責任推卸給了他認為有共鳴的讀者了。
對比原百代預料中的 “武曌來到”、“看到”、“發(fā)覺”、“察覺”、“突然產生”、“香晉王秋波一轉”、“看到”、“飛上”的物質過程和心理過程的描述,這里都是“介入”的單聲或自言。這種單聲造成的主觀性是傳記文學中的特點,這里會讓讀者覺得這種情竇初開的情節(jié)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事,他們應該為自己以后將來要發(fā)生或者可能發(fā)生的負責任?!奥冻鲂老驳墓饷ⅰ笔侵苯油渡?,是武則天向晉王治秋波一轉后看到的結果,所以這對武則天來說是一種客觀現(xiàn)象,將來晉王治要是后悔和她交往了,武則天是可以不用負這個責任的,正所謂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3.級差子系統(tǒng)下的對比分析
從級差子系統(tǒng)分析林語堂大師的語言?!吧钪钡摹吧睢弊?、“渾身解數(shù)兒”、“務使”的“務”字,還有“極點”都是對武則天被計謀熏心乃至不擇手段這個品質程度的描寫,其程度是屬于強勢的。
當時武則天已經是先帝的才人了,怎么還能和他的兒子勾搭起來,這種倫理道德相信很多人都是難以接受的,這也為林語堂對武則天性格特征的塑造上提供了契機。而且林語堂在文中對武則天的相貌和脾性等一切進行了否定,表達了赤裸裸的父權審美標準,突出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tǒng)理論,強調的是女性的工具性地位,可見林語堂思想中傳統(tǒng)性別文化觀念的根深蒂固。他的這種價值取向想必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中國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意識形態(tài)是分不開的。
原百代語料中的幾個小句大都是物質過程的小句,心理過程的小句只有兩句。僅從形式上還是比較客觀的。這里的武則天不再是狐媚惑主,而是自己先被晉王治看上了,即便后面有利用晉王治使自己擺脫苦海之嫌,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講得通的。這種被看上的行為是刺激的,因此也是短暫的,如“不期然而遇”、“一陣慌亂”和“迅速轉開”等。在社會認可的子系統(tǒng)下,“視線霎那間不期然而遇”、“一陣慌亂”、“又迅速轉開”、“秋波一轉”和“飛上一陣紅暈”等都是“誠實的”,這種行為看上去也是“正當?shù)摹?,因為不是武則天去主動勾引晉王治的,這樣也會減少讀者對以前武則天狐媚惑主這個性格特征的“批評”?!扒那牡亍笔菍ξ鋭t天發(fā)現(xiàn)有人注意自己但在宮中又不得不小心翼翼行事行為品質的描述,屬于語勢里面的“弱勢”?!耙魂嚮艁y”是對二者相見時撞出愛情火花時短暫的心理狀態(tài),這個“一陣”充當了語勢中“量”的角色,說明他們都是正常的人,這種本應該不典型的性格特征竟然被典型化了,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所在,即似乎極力還原出武則天正常的“人性化”。
(1)傳記文學中對女性非典型性格特征的語言描述具有強烈的隱藏性和主觀性,背后往往就是作者意識形態(tài)和情感價值的流露;
(2)通過對評價系統(tǒng)及其子系統(tǒng)在不同傳記中進行的具體對比研究,我們可以總結出不同評價資源的分布,從而可以得出不同國籍、不同性別的作者的情感偏向與走勢;
(3)通過前兩個問題的觀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在近一百年內的不同性別、不同國籍的作家思想的演變,這個演變的過程可以讓我們看到從兩邊的極端到盡量還原武則天一個真實的特殊女性形象。這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一次革命性的演變,而語言正是這個演變的載體。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武則天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成為具有非典型性格特征女性的典型代表,即原型形象,而原型形象又不斷發(fā)生“嬗變”,這不僅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更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2004.
[2]Martin J R,White P R 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London/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in Press,2005.
[3]Martin J R,Rose 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Continuum,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3.
[4]Martin J R.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M]//Hyland K.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London:Longman,2000.
[5]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李發(fā)根.評價的識別、功能和參數(shù)[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1).
[7]李戰(zhàn)子.評價與文化模式[J].山東外語教學,2004(2).
[8]梁曉波,李勇忠.原型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6(7).
[9]林語堂.武則天傳[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10]原百代.武則天:全5卷[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92.
[11]王振華.介入:言語互動中的一種評價視角[D].開封:河南大學,2003.
[12]王振華,馬玉蕾.評價理論:魅力與困惑[J].外語教學,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