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暉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學生應具備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電影能夠提供真實的場景和語料,學生從中學到更為地道的表述,學會真正可以應用于實際語言交際場景的詞匯和表達。因此,基于英語原聲電影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和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
電影在有限的時間內向觀眾展示風土人情、文化內涵和人生哲理。電影語言具有真實語境,觀看一部電影相當于置身于真實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感受各國風土人情,習得文化背景知識,改進英語發(fā)音和語調,提高英語聽力水平。同時,原聲電影集視聽說與一體,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第一,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基礎課,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基礎較差,缺乏學習英語的信心。原聲英文電影直觀立體地再現(xiàn)真實情景,利用圖像、聲音、音樂、文化信息植入等方式將語言立體化,給學生創(chuàng)造新鮮感,豐富了學習內容,增強了學習興趣。
第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西方電影是學生直接接觸西方文化的一種良好渠道。通過觀看電影,學生可以學習英語國家風土人情,了解歷史文化。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和溝通,最終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而語言的交流和溝通更多的需要建立在理解文化的基礎上,如果不能夠了解與該語言相關的文化,就很難真正掌握這種語言,因此也就無法到達交際的目的。而電影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給予學生一個真實廣闊的平臺充分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和歷史,這無疑是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絕好契機。
第三,改進口語語音語調。觀看英文電影能夠讓學生直接接觸到最地道最生活化的英語,便于模仿學習。在教師合理引導下,觀看電影可使學生口語水平、語音語調、聽力水平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1.教師準備。(1)電影取材。選取的電影一定要發(fā)音地道,不能有很重的口音,要便于學生學習標準的發(fā)音。電影同時要有中英文雙字幕,這樣可以方便學生積累和記憶詞匯。電影的主題要健康向上,能夠深刻揭示人生哲理,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陶冶情操。另外,如果電影具有某種時代意義,便于學生了解某個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則更有選取價值。如美國電影《冷山》(The Cold Mountain)就展現(xiàn)了美國內戰(zhàn)的歷史背景,觀看后學生會對這段歷史記憶猶新。而電影的難度雖然不宜過難,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教師亦應把握影片的難度需要比學生掌握的水平稍難,這樣才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2)知識準備。在放映前老師應提前觀看電影,并發(fā)掘其中的知識點,如俚語、文化信息、宗教內涵和詞匯知識等等。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水平設置相關問題,并想好放映電影過程中進行學習和討論的步驟和方法。
2.學生準備。學生主要是知識準備。學生可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影片和相關問題,上網(wǎng)搜集影片信息,了解故事梗概和相關背景。這樣在觀看影片時學生就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詞匯和難點的理解上,而不是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理解情節(jié)。
在影片放映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間斷放映并提供不同的任務讓學生來完成以達到學習的目的。主要方式為:(1)文化信息植入。如影片突出體現(xiàn)了文化和宗教上的知識,教師應及時給與相關內容的補充,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如影片《為戴茜小姐開車》(Driving Miss Daisy),教師可以植入種族歧視的相關文化內容,而如影片《賓漢》(Ben-Hur)則需植入宗教文化知識。(2)討論。教師可在放映過程中就相關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進行提問,并且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自由發(fā)言。該方式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和自主學習能力。(3)搶答。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搶答,并最終給予回答正確問題較多的組以適當獎勵。但需留意問題難度要把握好,不能太難,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無法達到鍛煉學生口語水平和反應能力的效果。
此階段,學生根據(jù)影片內容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并自我反思。教師可以根據(jù)影片內容進行相關測試并布置作業(yè)來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的方法有:
1.角色扮演。學生可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一段電影片斷進行角色扮演,并在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臨場發(fā)揮能力,提升自己的口語水平。
2.臺詞背誦。教師可要求學生選取經(jīng)典臺詞進行背誦,要求盡量模仿主人公的語音語調和情感,借此機會改進自己的語音語調。
3.寫作練習。教師可布置與影片揭示的人生哲理相關的作文話題讓學生寫作文表達自己對主人公、情節(jié)或者主題的見解,鍛煉書面表達能力。
4.字幕翻譯。教師可去掉中文字幕,截取部分英文字幕讓學生進行現(xiàn)場翻譯,截取內容可以是俗語、俚語或較長較難的句子,讓學生通過翻譯字幕了解一些口語中的通俗表達,同時鍛煉自己的翻譯能力。
電影教學步驟、程序和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其流暢的教學過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多方面的語言能力。
首先,當前英文電影教學缺乏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導致教師只能憑借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文化知識進行課堂設計,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模板和要求,有時難免出現(xiàn)教學上的偏差。
其次,影視教學耗費大量課堂時間。這與課程的緊張安排勢必發(fā)生沖突,放映電影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第三,影視教學尚無統(tǒng)一的測試評估體系,其學習效果的檢驗缺乏可操作性,很難保證學習的延續(xù)性和有效性。
根據(jù)以上情況,筆者認為英文電影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進:
一是建立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把握方法進度,避免出現(xiàn)偏差。條件成熟時可撰寫出版相關教材,探索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的具體實施辦法,注意事項以及相關教學內容和要求。
二是培養(yǎng)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英文電影教學對教師提出要求,包括全面的知識結構,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專業(yè)的藝術鑒賞力,較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高超的雙語能力,并且深諳外語教學理論,運用教育心理學上好英語電影教學課程,教會學生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真正掌握英語知識,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英語水平。
三是建立標準化的統(tǒng)一測試體系。沒有科學的測試體系就很難引導教學。英文電影教學應立足于語言的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和國際交往,建立統(tǒng)一的測試體系,填補影視教學測試標準的空白。
英文原聲電影具備文化特色,貼近生活,內容豐富,能讓學生接觸到最地道真實的英語,因此,通過觀賞原聲英文電影學習英語是學習英語的極好途徑,它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也能幫助學生了解西方的風俗民情和價值觀,同時也能夠陶冶情操,提高鑒賞力,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個人素質。
英文原聲電影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因此,教師應當通過合理的教學安排和觀后活動來加強學生學習的效果,通過活動將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發(fā)揮英文電影教學的優(yōu)勢。隨著教學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們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必須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進一步更新教學模式和理念,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復合型外語教學人才。
[1]柴丹璐.論英文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新西部,2012(12).
[2]杜艷.國內外電影英語教學研究現(xiàn)狀與思考[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8).
[3]高辰鵬,李宏毅,崔麗杰.中英雙字幕英語原聲電影與大學生英語詞匯學習[J].電影文學 2010(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6
[5]雷惠,羅揚.初探英文電影輔助大學英語教學[J].決策管理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