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軍
閱讀對于學習外語、獲取信息、提升學養(yǎng)都具有重要性[1]。任何語言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尤其是大量閱讀。英語學習中閱讀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中文學習也是如此,“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強調閱讀的重要[2]。但是,閱讀的重要性長期為人們所忽視,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較低,影響了其他語言技能的提高。所以,對閱讀課的重要性有必要提高和深化認識。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大致為三個方面:(1)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2)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揭示著該民族的文化的內容。(3)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3]25-26。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外語教學的共識。新《教學大綱》除了強調語言知識的基礎作用,更重要的是強調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化意識的滲透,強調在實踐中培養(yǎng)和獲得語言能力。
文化和語言的關系密切,所以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體現(xiàn)應是全方位的。尤其是語言的整體性不能被割裂,即文化和語言的整體性不能被割裂。但英語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做到語言和文化的完全融合。這是母語與外語在教學中的最大區(qū)別。每個兒童都可在短短的幾年內不需任何正式的學習而成功地掌握母語[4]132。而且語言與文化的習得是一體的。外語則不同,語言能力的的獲得要以語言知識為基礎,這樣在教學中就勢必要把語言和文化割裂開來。因此,語言知識教學為語言能力培養(yǎng)服務,語言能力培養(yǎng)要盡可能與文化結合。
小說內容豐富,包羅萬象,立體地呈現(xiàn)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文化。它沒有把語言的文字符號和它的文化割裂開來。在小說等文學作品中語言本身是有生命力的。這也符合語言的本質屬性,語言不是孤立的,沒有生命力的文字符號,只有植根于活生生的語境中,他才有意義,有生命力,才是真實的。所以閱讀是在外語教學中體現(xiàn)文化作用的最好方式。
閱讀有助于擴大詞匯量,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詞匯的掌握多半靠重復,閱讀是重復詞匯的最好辦法。中國學生詞匯量普遍偏小,成了影響外語水平進一步提高的瓶頸[1]。單詞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基礎,詞匯量直接決定著英語語言能力,所以擴大詞匯量是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但詞匯的教學和詞匯量的擴大一直以來效果并不明顯,詞匯量不足是學生和教學中最為艱巨的任務之一。如何擴大詞匯量一直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法。
首先,閱讀可以提供單詞實際使用的語境。文學作品中的內容包羅萬象,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單詞使用的語境。讀者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實際使用的語言環(huán)境,為單詞的掌握提供了良好的支撐。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單詞的使用是靈活的并具有實際語言使用的語境,所以單詞的用法也可以靈活掌握,而不再是枯燥和機械的意義符號。再次,閱讀為讀者提供了實際語境中單詞反復有意義的重復,為單詞的記憶和鞏固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法和詞匯一樣,是語言基礎知識,是英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語法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雖經幾次變化,但其重要性沒有改變。而如何把語法的知識轉化為語法能力卻一直是英語教學界沒有明確解決的問題。語法是英語教學中的基礎知識,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我們要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閱讀是促成這一轉化的重要手段。
閱讀是一種語言應用方式,同時也是一種語言輸入方式。作為輸入方式,閱讀為讀者提供了比較全面的語言使用場景和具體的語言形式。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大量的吸收豐富多樣的語言養(yǎng)料,并對語言逐步達到量的積累,這樣,語言形式、意義以及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作為一個整體就被讀者所消化,儲存在讀者的記憶中。
語法作為語言知識,在閱讀過程中,隨著量的積累,就逐漸轉變?yōu)樽x者的語言能力。在閱讀積累了一定的量之后,語法就不再是單純的規(guī)則了,而是語言的具體使用形態(tài),這就達到了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的目標。
語言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而閱讀則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段。雖然現(xiàn)在由于互聯(lián)網等傳媒的發(fā)展,使得外語學習的信息輸入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但閱讀仍然占據(jù)語言信息輸入渠道的主要地位。學好英語還要靠大量的閱讀不同知識的書籍,因為英語主要通過其他課程來學[5]。語言學習需要各類知識的支撐,因為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其表達的內容無所不包,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盡可能地熟悉那些相關的知識,學習者才能提高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廣闊的知識面對外語學習非常重要[6]。
語言學習是一個整體的學習,語言信息的輸入也需要整體的輸入。即語言的輸入應以篇章為主要單位,而不是單個的句子或單詞本身。學習單個的句子和單詞是必要的,但這僅起基礎知識的作用,不是語言本身。真正語言能力的獲得還要靠整體語言信息的輸入。
完整的語篇是以一個主題來展開進行的,因此語篇包含了與這一主題相關的某一領域的詞匯常用句式和習慣說法。同時語篇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不管其采用什么樣的語篇結構,都有其內在的行文邏輯。這是語言與思維同步的重要表現(xiàn)。語篇的完整性還表現(xiàn)為語篇內容的豐富性和多層次性。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個完整的語篇自然會以文化為基礎,并在方方面面體現(xiàn)其所承載的文化,包括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政治背景、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哲學理念和自然環(huán)境等都會在語篇中得到完整的體現(xiàn)。語言學習就是一個語言和文化并存的學習,而不是語言符號的學習,語篇正是語言和文化的有機結合。只有具體的語境作支撐,語言才有生命力,才是鮮活的,才容易被我們所掌握和吸收。語篇在內容上則可以為我們提供這樣的語境。閱讀同做練習不一樣,不是在虛擬語境中,而是在真實語境中學習英語,學來的英語是地道的。學習者通過語言現(xiàn)象的大量重復,終而獲得語感,語感在外語學習中至關重要,而語感的獲得,除了通過大量接觸語言,別無他路[7]。
英語專業(yè)各門課程的設置都有其目的和作用,但各門課之間又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現(xiàn)在高校英語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大體相同,主要有綜合英語、閱讀、語音、口語、聽力、寫作、翻譯等基礎課程。其中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和翻譯5門課對應的是聽說讀寫譯5種英語基本技能。通常認為,綜合課是這幾門課程的紐帶,該課程的初衷即綜合培養(yǎng)英語語言技能。
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閱讀的紐帶作用也不可忽視,甚至與綜合課相比,其紐帶作用更為明顯。閱讀是英語語言能力生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礎。英語語言能力的生成首先有賴于大量英語語言的輸入,而在缺乏英語實際使用的環(huán)境下,閱讀則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最大可能地彌補了英語使用環(huán)境的缺失這一缺點。由于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渠道,它也就成為了其他4門課程的重要基礎,綜合課一個主要的作用就是新詞匯和語法的輸入,為理解語言和生成語言創(chuàng)造語言的知識性基礎,但這一課程的量畢竟有限,要擴大語言知識的輸入,還要靠大量的閱讀來進行,綜合課只是為閱讀的進行提供了知識基礎,而鞏固和擴大知識基礎還要靠閱讀??谡Z 聽力寫作和翻譯課是分別培養(yǎng)英語語言的一項技能,其前提是英語語言的足夠輸入,這也要靠閱讀來達成,雖然聽力也是語言輸入,但它重在以聽力的方式理解語言,而不是語言的輸入。尤其對寫作來說更是如此,讀多了,掌握的語言表達方式多了,對語言的敏感性提高了,寫作水平自然也會相應提高。所以,閱讀是寫作的先導[8]。所以不論是綜合課還是口語、聽力、寫作和翻譯都要依賴閱讀來提供基礎或加以鞏固。閱讀的紐帶作用就顯而易見。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首先閱讀是鞏固詞匯記憶和用法的重要手段;其次,閱讀是鞏固語法知識并把其升華為語言能力的重要方法;再次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渠道;最后閱讀是英語專業(yè)教學中連接各門課程的紐帶。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把閱讀放在基礎的地位來對待閱讀,閱讀是學習英語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方法,閱讀主要在量的積累,是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使英語水平由于量變而逐漸達到質變的主要渠道。因而閱讀在英語學習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英語學習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其重要性的認識有助于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正確地對待和使用閱讀這一有效而重要的方法。閱讀的重要性是由語言的文化屬性決定的。文化是語言的本質屬性,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內容即文化,而閱讀由于其輸入的廣泛性便成為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能滿足語言文化屬性的最佳方法,同時在英語學習中具有基礎性地位。
[1]黃源深.大學英語閱讀課應該抓什么——兼談《閱讀教程》(第五至八冊)的編寫思路[J].外語界,2011(2).
[2]黃源深.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英語教學談之一[J].外語界,2006(4).
[3]秦建華.跨文化交際學引論 [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黃源深.英語專業(yè)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1).
[6]黃源深.英語學習的功夫主要在于課外——英語教學談之三[J].外語界,2007(6).
[7]黃源深.多讀多寫—英語學習談[J].外國語,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