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貴州苗族自由戀愛習(xí)俗 “搖馬郎”研究

      2013-08-15 00:50:10李良品陳鐘琪
      長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男女苗族男子

      李良品 ,陳鐘琪

      (1.長江師范學(xué)院 烏江流域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研究中心,重慶 408100;2.西南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重慶 400715)

      貴州苗族自由戀愛習(xí)俗是苗族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苗族文化中最集中的反映。這里基于貴州地方文獻(xiàn)的分析及田野調(diào)查的認(rèn)識,試圖從歷史文獻(xiàn)學(xué)和民族文化學(xué)的角度對貴州苗族自由戀愛習(xí)俗的相關(guān)問題做一些膚淺的探討,以就正于方家。

      一、清代及民國時期貴州地方文獻(xiàn)對苗族“搖馬郎”的記載

      苗族青年男女,達(dá)到十五、六歲且行完成年禮后,就可以同異性交往,并通過一定的社交活動來尋找意中人,這是一種較為開放的自由戀愛活動。 “松林樹下影橫拖,男女雙雙在唱歌。木葉吹來隨意和,馬裙飄去任風(fēng)搓。心懷舊愛增嬌媚,面證新婚自揣摩。此是苗疆風(fēng)俗志,客童咸頌馬郎坡?!边@是民國時期梁甌第 《搖馬郎》論文的引題詩。 “搖馬郎”是苗族青年業(yè)余休閑中最活躍的戀愛活動,也是苗族社會中促成男女婚姻所必經(jīng)的戀愛過程[1]。其名稱又有 “打馬郎”、“搖阿妹”等。

      清代及民國時期,苗族自由戀愛習(xí)俗不僅盛行,而且在貴州多種方志、鄉(xiāng)土教材和調(diào)查報告、《貴州苗夷叢考》等地方文獻(xiàn)中對 “搖馬郎”也多有記載。貴州方志中對 “搖馬郎”習(xí)俗記載最早的是清代康熙年間的田雯,他在 《黔書》中寫道:八寨苗在 “各寨野外均造一房,名曰馬郎房,為男女歡會之所”[2]153。據(jù)民國 《貴州通志》載,清代的《黎平府志》、《鎮(zhèn)遠(yuǎn)府志》、《興義府志》及 《安順府志》均有一定記述[2]150-154。此后,史載不絕。

      翻檢貴州各地方志及其它地方文獻(xiàn),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大凡從貴州全省的角度來撰寫,多從苗族不同的支系來記載 “搖馬郎”習(xí)俗,并取材于各地方志;大凡各地的地方文獻(xiàn),或從婚俗或從娛樂角度來記述 “搖馬郎”習(xí)俗。

      (一)《貴州通志》的記載

      乾隆 《貴州通志》和民國 《貴州通志》在記載“搖馬郎”習(xí)俗時是有區(qū)別的。前者僅限于黑苗,后者除黑苗外,還有花苗等支系。

      據(jù)乾隆 《貴州通志》載:八寨黑苗之婦女,“結(jié)婚亦有媒妁,遇節(jié)跳月笙歌,又鄰寨共建空房,名曰馬郎房。未婚嫁者遇晚聚歌,情稔,即以牛只行聘,歸三日即回母家,或半年而一返?!そ着c八寨同,但無馬郎房”;“九股苗……其衣服、飲食、婚姻、喪祭概與八寨、丹江等同”[3]。

      民國 《貴州通志》在集中各地方志的基礎(chǔ)上,無論苗族支系還是涉及范圍均有較大增加。作者記載黑苗時地域更為廣闊。如引述 《黎平府志》云:“黑苗在都勻之八寨、丹江、鎮(zhèn)遠(yuǎn)之清江,黎平之古州……衣服皆尚黑,故曰黑苗。遇節(jié)跳月笙歌,又鄰寨共建空房,名曰馬郎。未婚嫁者遇晚聚歌,情稔,即以牛只行聘,歸三日即回母家,或半年而一返。但無馬郎房”[2]。記載黃平時:“黃平州屬黑苗,跳月時吹笙,間以山歌木葉,兩相勾引于深溝密箐,促膝私語,謂之搖阿妹,又謂搖馬郎。父母不知禁,親戚不為羞,相歡即成夫婦”[2]152。作者轉(zhuǎn)引 《興義府志》的內(nèi)容寫道:“孟春合男女以擇偶,名曰跳月,即馬郎房。麻欄桿欄而合成一會,有謂此苗俗大禮也。自正月初三日至十三日皆跳月期,兩男對跳,四、五女聯(lián)臂為之滿場,凡數(shù)百圍。男跳易乏須互換也。笙聲沸天。兩相偕則目成心許矣。十三日跳畢,男吹笙于前,女牽帶從之,繞場三匝,相攜入?yún)搀溟g,先為野合,名拉陽,然必有娠而后得嫁?!盵2]162該書特別引 《安順府志》對花苗有一定交代:“花苗跳月時,男吹蘆笙,女振響鈴,謂之打馬郎,余與貴陽同”[2]150。

      (二)貴州各地文獻(xiàn)的記載

      “搖馬郎”作為苗族青年男女的一種社交活動方式,自清代開始,各地均有一定的記載。乾隆《鎮(zhèn)遠(yuǎn)府志》載:“八寨結(jié)婚,亦有媒妁,遇節(jié)跳月笙歌。又鄰寨共建空房,名曰馬郎房;未婚嫁者,遇晚聚歌?!盵4]62道光 《永寧州志》的 “苗俗”中同樣有類似的記載:“男子與苗女輩偶坐私語,名曰打馬郎,父母兄弟皆不之禁?!盵5]光緒 《安順府志》又載:花苗 “男吹蘆笙,女振響鈴,擇地跳月,名打馬郎”[6]。清末及民國時期,貴州苗族的 “搖馬郎”習(xí)俗極盛。在 《黃平縣志》中有賀緒蕃的 《蘆笙曲》一詩,云:“嗚嗚木葉吹黃昏,連村阿妹群出門。長者煙鬟雛椎髻,山坳四集如鴉屯?!鄲倞A生來馬郎,雞翹飐首發(fā)油光?!鼻懊嫘⌒蛱貏e提到:“貴東苗俗,于農(nóng)隙之夜,男女輒相期會于山曲田塍間,夾坐歌謠,以自求偶。其男子曰馬郎,手蘆笙而吹;女子曰阿妹,曼聲和之,并幽咽往復(fù),如不勝情。然兩意雖極狎洽,而不輕及于亂,是亦無禮之中之禮也?!盵7]“搖馬郎”活動之盛由此可見。當(dāng)時的一些方志對此也有一定記載。《劍河縣志》在記述風(fēng)俗之中的 “婚禮”時記載云:“苗族男女,本人同意即自行結(jié)合,或集合男女多人,各自為配,相約于山中唱歌,歌酣互相慕悅,則為桑中之會,曰搖馬郎?!盵8]546《清鎮(zhèn)縣志稿》在介紹花苗時也載:“男吹蘆笙,女振響鈴,擇地跳月,名打馬郎。生子而后坐家”[9]。同時,一些其它文獻(xiàn)也有記載。 《臺拱縣文獻(xiàn)紀(jì)要》在 “風(fēng)俗”之 “苗蠻”中載:“遇良辰佳節(jié),童年男女聚于野,吹笙唱歌,名曰搖馬郎”[10]。 “打馬郎”又叫 “換表”,民國時期黃元操在 《貴州苗夷叢考》中說,青年男女 “口吹木葉或吹哨笛,即足挑引情人,不論白晝夜間,切切私語林木深處,人跡稀時即其佳境矣”[11]158。

      民國時期記載苗族 “搖馬郎”最為詳細(xì)的方志莫過于 《鎮(zhèn)寧縣志》,該書在 “民風(fēng)”之 “苗族禮俗”之 “自由戀愛”條載:“先是甲寨男子于月明風(fēng)清之際,三五相邀,行至乙寨門外,用木葉一吹,由遠(yuǎn)而近;乙寨女子聞木葉鳴聲,即開門而出,視男子幾人,女子即出幾個,如寨門已閉,或翻屋,或逾墻,遙相問詢,及至情投意洽,彼此相近,各敘思慕之忱。雙方同意,女子即就亂草邊中或引回家內(nèi)私宿,父母不之禁也。翌日,男子歸家,白其父母,隨即請人說訂婚事,即漢族所謂問名禮也”[12]。這段文字交代了苗族青年 “搖馬郎”的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相關(guān)規(guī)定及最終結(jié)果。

      二、“搖馬郎”自由戀愛習(xí)俗的規(guī)則

      “搖馬郎”習(xí)俗的形成有深遠(yuǎn)的歷史淵源,這與苗族的遷徙有關(guān)。清水江流域的苗族都堅信他們的祖先由長江流域而來,由江西入黔后,沿清水江依山而居,散處四方,聚族生息。因為同姓不婚,男子不得不遠(yuǎn)行,以求婚娶。女子不得不漫行山坡,以求邂遇。山旁水邊,男女相逢,相口歌唱,口情喜悅,便成婚姻。這種風(fēng)習(xí),初為事實需要,輾轉(zhuǎn)相承,遂成為一種定型的風(fēng)俗習(xí)慣——有固定的社交地點,有不成文的社交禮俗。從某種角度講,“搖馬郎”是貴州苗族地區(qū)古代一種重要的婚姻習(xí)慣法制度。因此,世代流傳的規(guī)約是青年男女必須遵守的義務(wù)[1]。

      (一)“搖馬郎”的時間、地點和人員

      1.時間?!皳u馬郎”的活動時間受著相當(dāng)?shù)南拗疲恨r(nóng)閑及春節(jié) (即陰歷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每日下午至昏黑。在這個活動時間,熱情的男女風(fēng)雨無阻。若在非農(nóng)閑時節(jié)參加搖馬郎活動,男性青年就要受社會鄙棄。這種規(guī)定與貴州苗族地區(qū)以農(nóng)耕生產(chǎn)方式為主密切相關(guān)。

      2.地點。一般有固定的場所,并要求離道路不能太近,又能被人看見,被公認(rèn)為適合 “游方”的地方。女子不能主動去外寨的馬郎坡。但是在走親戚時,可與表姊妹一起參加 “搖馬郎”活動;男青年須選擇外寨 “馬郎坡”參加 “搖馬郎”活動。馬郎坡是每個苗寨周圍的草地斜坡,多在苗寨的左右后三方,依寨的形勢而定。設(shè)置馬郎坡的必備條件有三:其一是在寨的鄰近,以便女郎進(jìn)出;其二是要有斜坡,以便男子眺望及呼號;其三是要有草皮和樹林,以便青年們可以有幽雅的環(huán)境,并稍作掩蔽。參加搖馬郎的青年苗女各依其住屋的方向擇定其所屬馬郎坡。平時馬郎坡可作曬谷、曝衣之用,在搖馬郎時節(jié)卻是本寨男子的禁地。

      3.人員。按搖馬郎規(guī)定,凡苗族青年男女年屆十三、四歲,均可參加搖馬郎活動。十六、七歲至二十歲左右是搖馬郎活動的活躍時期。當(dāng)他們在各種公開社交活動中,一旦情竇初開,本能地自然會產(chǎn)生對戀人的愛慕之情。

      (二)“搖馬郎”的過程

      中午過后,在馬郎坡上穿著整齊的苗族男子三三兩兩漫步而來,他們眺望著寨景,用吹口哨、吹木葉、拍樹葉、唱馬郎、打招呼等方式招致穿著華貴的苗族女郎。若女郎先到馬郎坡,男子可趨前招呼,免除上述方式。否則,女郎于寨中聽到各種暗號,即三五成群,穿著盛裝而來。女郎出來之后,男子群集女郎面前,男稱女為 “姐”,女稱男為“哥”,彬彬有禮,然后男子請求女郎同坐,女郎請男子先坐,坐定之后相互攀談。小伙子十分禮貌地和姑娘打招呼,稱贊姑娘的美貌,然后通過對唱山歌互相介紹。對唱山歌的內(nèi)容為 “相見歌”、“青春歌”、 “贊美歌”、 “相思歌”、 “求愛歌”、 “成雙歌”、“逃婚歌”、“苦情歌”、“離婚歌”以及 “分別歌”等。夜幕降臨后,男子吹起蘆笙,姑娘在蘆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步隨著舞曲變換,進(jìn)退回旋,整齊而優(yōu)美,多樣而和諧,時而強健有力,時而輕盈舒緩,體現(xiàn)了苗族青年男女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

      (三)“搖馬郎”的行為

      在 “搖馬郎”過程中,男子對女子須有禮貌,不許謾罵,以免產(chǎn)生爭端;“搖馬郎”的男子只許在坡上活動,不能闖入寨中挑引女郎,女郎如未出寨棚,男子只可望而不可及;男女在馬郎坡上只能席地而坐,不能擅取女子家中板凳以資坐用;男女私談不能離坡太遠(yuǎn),且不能有不禮貌的行為;男子不能攜酒肉來馬郎坡飲食。

      (四)“搖馬郎”的互助

      “搖馬郎”的男子如遠(yuǎn)道而來,可徑投寨中任何人家住宿,寨中人家不得拒絕,并有招待飲食之義務(wù);數(shù)九寒冬之時參加 “搖馬郎”活動,男子須在坡上集木生火,以體現(xiàn)負(fù)責(zé)任的精神;在陰歷正月間,男子可偷偷進(jìn)寨內(nèi)取柴至坡上焚燒,如不幸被擒,只須退出柴料,不受遣責(zé);在 “搖馬郎”過程中,兄弟姊妹對其所歡有互助之義務(wù)。

      (五)“搖馬郎”的回避

      同一祖先的兄妹姐弟不能在同一個馬郎坡一起參加 “搖馬郎”活動;兩親兄弟也不在一個場地一起活動,若一個先在,另一個必須回避;舅甥不在一個場中活動;在 “搖馬郎”過程中,女郎的父母、兄弟及寨中長老不能進(jìn)入馬郎坡干涉男女間的行為,在路上看到 “搖馬郎”的青年男女,男的要主動離女方遠(yuǎn)一些或隱藏起來不讓人看見。若不經(jīng)意地看到,“搖馬郎”青年男女須假裝未看見,否則就是不敬。青年情侶在竊竊私語或唱歌時,陌生的第三人不能闖入或偷聽,否則被認(rèn)為是侮謾。對于這些回避制度,若有人故意違反,就要受到相應(yīng)譴責(zé),甚至?xí)鸺m紛與沖突。

      (六)“搖馬郎”的結(jié)果

      “搖馬郎”習(xí)俗給苗族青年帶來了歡樂,“馬郎歌”以美麗的詞句和抑揚的音調(diào)表達(dá)了對意中人的真情熱愛,幫助無數(shù)情侶實現(xiàn)了婚姻的愿望?!抖ǚh鄉(xiāng)土教材調(diào)查報告》在敘述 “苗人婚禮”時載:定番苗人的婚事,頗重自由。男女經(jīng)過 “搖馬郎”而后結(jié)婚,即先相愛悅而后經(jīng)媒人說合者[13]。男女因搖馬郎定情后,女郎可將佩飾贈與男子,男子可酌贈女郎以手帕和脂粉等。男女青年在“搖馬郎”活動中確定戀愛關(guān)系后就開始締結(jié)婚約。締結(jié)婚約一般由雙方密友一人為證人或介紹人,將信物交給對方收藏,信物交換就算婚約已經(jīng)締結(jié)[14]131。

      三、“搖馬郎”自由戀愛習(xí)俗的當(dāng)代詮釋

      “馬郎憑木葉,鳳侶藉蘆笙”的詩句,是清代及民國時期貴州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習(xí)俗的佐證。有 《苗竹枝詞》這樣唱道:“苗女如云耍歲新,路旁山旁戲風(fēng)情。公然調(diào)笑公然笑,不計生人與熟人。歌聲遙起亂山中,男女樵蘇唱和同。只是鴦鳳求匹配,自由婚姻最開通?!盵15]435貴州苗族的自由戀愛之風(fēng)不僅在古代和近代盛行不衰,在當(dāng)代國家婚姻法的保護(hù)下,一些隆重節(jié)日,如在 “姊妹節(jié)”、“爬坡節(jié)”、“四月八”、“蘆笙節(jié)”等節(jié)日活動中,人們?nèi)钥煽吹矫缱迩嗄昴信呻p結(jié)隊唱情歌、談情說愛的情景,這無疑是 “搖馬郎”的遺風(fēng)。

      (一)相對自由的婚戀

      “搖馬郎”習(xí)俗只是一種貌似婚戀自由的活動。其實,它是相對的、有條件的[16]。

      1.婚姻制度的限制。苗族的婚姻,一般實行本民族的家族外聯(lián)姻制度,通婚原則主要有同苗姓不婚 (即同苗姓男女,一律禁止通婚;而不同村寨不同宗祖而相同姓氏者,有互相通婚現(xiàn)象)、同宗不婚 (即同一宗祖的同族之人不得互通婚姻,違者被斥為禽獸)、姨表不婚、禁止 “舅霸姑婚”(即舅舅的兒子有娶姑母女兒做媳婦的優(yōu)先權(quán))、苗漢不婚等幾種情況[17]617-620。這種婚姻制度的限制,直接導(dǎo)致青年男女選擇戀人的量小面窄。

      2.雙方家族的干預(yù)。在熱戀中的青年男女,要想成為夫妻,男方首先要請媒人到女方家去說親。而說親能否成功,關(guān)鍵在于女方父母是否同意和家族是否應(yīng)允。因為苗族人認(rèn)為,青年男女結(jié)親是男女兩家、兩個家族之間的利益。如果一對青年男女的結(jié)合對雙方家庭、家族都有利,那么這樁婚事可望成功,反之則多半會以失敗而告終。苗家女兒不輕易許人,也是因為家族的干預(yù),女方父母要將女兒許人,也要得到家族的贊同才有效力。如果父母叔伯兄弟干預(yù)青年男女的婚戀,那么,苗族青年男女婚事成功的可能性就十分渺茫。

      3.經(jīng)濟(jì)能力的困擾。苗家青年男女之間的婚姻,雖不特別注重彩禮,但也要 “以牛只行聘”,女方 “父母向婿家索頭錢,不與,或另嫁”[3]122。在興仁縣黑苗中,“婚姻用媒妁,聘金由雙方父兄面議”[18]122; 也有 “女之母舅要輒 ‘姜錢’”[8]546者。八寨縣黑苗 “還娘頭聘資,自四兩至十六兩,分四等,視家之有無以為多寡”[19]215。同時,有的地方行聘禮時規(guī)定:“聘以牛,牛必雙;聘以羊,羊必偶?!盵2]162也就是成婚之時,女婿必須給岳父岳母一筆 “娘錢”。如果男方拿不出這些錢財,這樁婚姻就會受阻,甚至被富厚之家 “搶親”。這種無情無義的富家 “搶親”,就自然不是婚姻自由了。

      (二)祈盼自由的婚戀

      在苗族婚戀自由的背后,存在著各種限制,存在著不自由的成分和因素。正是這種自由與不自由的矛盾、對立和統(tǒng)一,構(gòu)成了貴州苗族多姿多彩的婚戀圖[16]。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苗族青年男女渴望通過 “搖馬郎”活動,實現(xiàn)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夢想。

      1.正常的社交[1]。首先,“搖馬郎”是合法的。苗族青年男女參加 “搖馬郎”活動,被苗族社會普遍認(rèn)同。從習(xí)慣法的角度講,它具有合法地位。依照苗族的傳說,男子不搖馬郎,死后走不過陰山,穿不過地獄。在這種強有力的宗教理論指導(dǎo)下,“搖馬郎”成為青年男女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農(nóng)閑時間,青年男子漫游鄉(xiāng)郊,父母視為當(dāng)然,鼓勵不遺余力。少女艷裝登馬郎坡,從不為長者兄弟所訕笑。其次,“搖馬郎”是文明的。 “搖馬郎”活動在一般外人眼中,認(rèn)為是一種淫風(fēng)敗習(xí)之穢事。其實,搖馬郎男女間的行為至為高貴,因為它是集體的,有固定活動的地點,寓有互相監(jiān)視的意味。又因為他們寄情于歌唱,態(tài)度熱誠矜持,行動合于正軌。加之那些傳統(tǒng)的約束,都使苗族青年們不容違反。因此,“搖馬郎”活動具有高度的文化價值。最后,“搖馬郎”活動是節(jié)儉的。 “搖馬郎”社交活動除女郎用盛裝以資炫耀外,并無其它任何消費,青年男子從事此種戀愛活動,也不用金錢耗費。他們僅在一定時間內(nèi)聚集郊外,載歌載舞,純屬精神娛樂,不附帶任何物質(zhì)要素。因此,通過“搖馬郎”活動而產(chǎn)生的愛情,不僅真誠,而且互信又可靠。

      2.情感的宣泄。在苗族 “搖馬郎”活動期間,主要以歌唱來表達(dá),尤其在初期,歌唱更為重要。直到雙方歌興已盡,才轉(zhuǎn)為對白、談話。唱歌時此唱彼和,歌調(diào)天真艷麗。無論是歡迎來客的 “飛歌”、互相問答的 “恰嘎老”、相互愛慕的 “恰梆窩”、還是憧憬美滿婚姻的 “恰慎些”、婚后幸福的“恰榮秧”、表達(dá)相互留戀的 “恰東榜”、互相盡情歡樂的“恰良窩”和抒發(fā)悲憤的 “恰倒先”。這些悅耳的曲調(diào)和美麗的歌詞,在青年男女中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為唱著這些歌可以傾吐衷懷,毫無含羞帶澀之感。通過歌詞可以真實地吐露出來,不能冒昧出口的話也可以通過歌詞說得一清二楚[20]112-115。如有一首女子對情郎訴說苦情的山歌:“一棵梔子一棵梅,昨晚挨打因為你,每回挨打都為你,哥哥??!永遠(yuǎn)不敢想起你”??梢?,苗族青年通過對歌,能達(dá)到衷懷傾吐和情感渲泄的目的。

      3.包辦婚姻的反叛。 “搖馬郎”活動是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婚姻的強烈反叛。苗族居家禁忌頗多,不準(zhǔn)男女嬉笑胡鬧。但男女青年離開家門之外,則絕無任何束縛,雖與異姓追逐談情,父母明知也不加干涉,反以其兒女能博得異性歡心為榮。所以,“搖馬郎”活動,必須行之于家門之外。如果一對陌生男女,道途相遇,男子若鐘情于女,便唱山歌挑逗。女子或迎或拒,也必以歌唱答復(fù)。若男女情投意合,便可相約同行同坐一處,結(jié)成一對互相愛悅的情侶。下面這首男女所唱的 “馬郎歌”充分表達(dá)了對包辦婚姻的反叛之情。男子唱:“包谷桿子甜如糖,遠(yuǎn)客來到妹地方;家栽竹子在園里,先是一根在一旁。等到竹子長成林,枝枝丫丫相打撞;人到青年心意亂,想來找伴 ‘搖馬郎’;若妹有心就來坐,莫等白頭空悲傷?!迸映骸鞍葪U子甜如糖,遠(yuǎn)方客人來得?。患以灾褡釉趫@里,一高一矮總不齊。等到竹子長成林,枝枝葉葉來相依。趁著年輕力氣壯,出來游逛想安逸。再過幾年就老了,莫要錯過這良機?!盵20]125當(dāng)然,青年男女在社交場合中,每次 “搖馬郎”的對象不一定限定于某一個人,所以,一個美麗的姑娘,可能有許多追逐者。有歌詞唱道:“老遠(yuǎn)看妹白茫茫,手上戒指十二雙。手上戒指十二對,一個戒指一個郎。”又道:“隔河看見一個妹,手上戒指亮堂堂。不是爹娘買送你,一個戒指一個郎。”[21]94這些歌詞就是對封建社會那種典型的包辦婚姻的反抗。在苗族婚姻史上,有少數(shù)青年男女在 “搖馬郎”過程中培養(yǎng)了真正的愛情且不顧一切地自訂了婚約。后經(jīng)父母兄長的堅決阻撓,無法達(dá)到目的時,也不乏血淚交織的殉情者[20]122。

      四、余論

      隨著時間的推移,“搖馬郎”名稱在新中國成立后發(fā)生了變遷,即 “搖馬郎”逐漸被 “游方”所取代。貴州地方文獻(xiàn)對 “游方”活動記載頗多?!妒┍h志》在介紹苗族婚姻時,對苗族自由婚姻的整個過程 (包括游方、訂婚、成親)有一定介紹:游方一般在農(nóng)閑時節(jié),分為白日游方和夜間游方。白日選擇女方村后為游方場所,夜間選擇院旁空地為游方場所。屆時,男青年到場用吹木葉、拍手掌、唱飛歌等方式邀出女青年,經(jīng)過對歌相互有了一定了解,再另尋僻靜處進(jìn)一步傾吐情意;如不滿意即借故離開,互不埋怨。游方場內(nèi),規(guī)矩文明,禁止粗魯?shù)难孕信e止;凡遇長輩或兄長路過,必須回避或立即低頭調(diào)臉,切不可以目正視。通過游方,男女雙方若情投意合,就以手鐲、戒指、圍腰或其它銀飾物件作為信物相互交換,過后各自征求父母同意,再另請媒人說親,認(rèn)定婚約[22]173?!秳涌h志》強調(diào)游方是縣境苗族青年男女締結(jié)姻緣的主要渠道。 “游方”本意為 “走村竄寨”,引伸意為 “談情說愛”。在縣境內(nèi),除 “溫泉服式”各村寨有固定游方場外,其他服式的村寨均無固定的游方場所。夜間多在姑娘家門口,白天多在山坡、路口、田邊進(jìn)行這一活動。外村青年進(jìn)寨后,以打口哨、唱歌、吹木葉為邀約信號。姑娘們聽到信號后,才邀約同伴去游方……從游方到成親一般要經(jīng)過初相會階段、互相了解階段和交換信物階段[23]232。

      總之,“搖馬郎”是一種經(jīng)常性的在夜晚進(jìn)行的以一男一女為主的社交活動方式;而 “游方”則是一種有一定日期的以白天為主的集體性較強的社交活動方式[24]。為什么貴州地方文獻(xiàn)將 “搖馬郎”改為 “游方”?據(jù)我們分析,這主要出于兩個原因。第一,苗語中稱妹妹為 “馬”,“搖馬郎”、“打馬郎”、“玩馬郎”、“搖阿妹”等名稱略帶有侮辱苗族青年女子的意味。因此,后來改用 “游方”,這或許屬于道義上的原因。第二,因為 “游方”二字的聲音接近臺江方言 “友方”,意義也近似,故用“游方”一詞,這無疑是語義方面的原因。

      [1]梁甌第.搖馬郎[N].貴陽晨報,1939-1-9(社會旬刊).

      [2]劉世顯,任可澄.(民國)貴州通志·土司志·土民志(點校本)[Z].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

      [3][清]鄂爾泰等.(乾?。┵F州通志(卷之七)地理·苗蠻[Z].乾隆六年(1741)刻本.

      [4][清]蔡宗建.(乾隆)鎮(zhèn)遠(yuǎn)府志(卷九)風(fēng)俗[Z].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清]楊德明.(光緒)永寧州志[Z].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

      [6][清]常 恩.(道光)安順府志[Z].光緒十七年(1891)刻本.

      [7]陳紹令,李承棟.(民國)黃平縣志·藝文志[Z].民國十年(1921)刻本.

      [8]阮 略.(民國)劍河縣志(卷七)民政志[A].貴州府縣志輯(卷 22)[Z].成都:巴蜀書社,2006.

      [9]方 中等.(民國)清鎮(zhèn)縣志稿[Z].民國三十七年(1948)刻本.

      [10]丁尚固等.(民國)臺拱縣文獻(xiàn)紀(jì)要[Z].民國十八年(1929)刻本.

      [11]黃元操.貴州苗夷叢考[A].西南民俗文獻(xiàn)(第十五卷)[C].蘭州: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3.

      [12]胡 翯,饒燮乾.(民國)鎮(zhèn)寧縣志[Z].民國三十六年(1947)刻本.

      [13]吳澤霖.(民國)定番縣鄉(xiāng)土教材調(diào)查報告[Z].民國二十八年(1939)刻本.

      [14]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志[Z].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15]石啟貴.湘西苗族實地調(diào)查報告[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16]姚金泉.試論湘西苗族婚戀自由的相對性[J].西北第二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2001(4).

      [17]吳榮臻等.苗族通史(卷五)[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8]冉 晸,張俊穎.(民國)興仁縣志(卷九)風(fēng)物志·風(fēng)俗[A].貴州府縣志輯[Z].成都:巴蜀書社,2006.

      [19]郭輔相,王世鑫.(民國)八寨縣志稿(卷二十一)風(fēng)俗[A].貴州府縣志輯(卷 19)[Z].成都:巴蜀書社,2006.

      [20]吳澤霖.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區(qū)苗族的婚姻[A].苗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三)[C].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87.

      [21]羅榮宗.苗族歌謠初探(未刊稿)[Z].西南民族學(xué)院民族研究所,1984.

      [22]貴州省施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施秉縣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23]貴州省劍河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劍河縣志[Z].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24]楊 鹓.“搖馬郎”和“游方”[J].辭書研究,1984(5).

      猜你喜歡
      男女苗族男子
      苗族蠟染
      男女有別
      婦女生活(2020年2期)2020-03-27 12:14:11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級分
      棋藝(2019年8期)2019-12-25 01:25:06
      從男子力保衛(wèi)戰(zhàn)開始
      男女交往最忌諱什么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19
      盛大節(jié)慶——苗族牯藏節(jié)
      苗族民歌
      感覺那時男女很平等
      男子買執(zhí)照騙47萬拆遷款
      苗族老照片
      焦點(2015年12期)2016-01-26 08:22:45
      朝阳区| 炉霍县| 荆门市| 武义县| 平乡县| 广元市| 六安市| 青海省| 兴山县| 庆阳市| 上思县| 甘洛县| 杭锦后旗| 揭西县| 普安县| 武清区| 女性| 五大连池市| 邵阳县| 措勤县| 博客| 遂川县| 娄底市| 镇康县| 屏东县| 大同县| 辽源市| 缙云县| 睢宁县| 龙井市| 泰宁县| 霍山县| 隆林| 光泽县| 罗平县| 寻乌县| 福鼎市| 科技| 桃园市| 鹤庆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