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玲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麥爾維爾是美國著名的文學家,于1819年出生于紐約,青年時代在海上度過,20 歲時候在商船上當服務員,兩年之后又去了航海遠行。長期的海上生活,為他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麥爾維爾的成名之作是1851年所出版的小說《白鯨》。這部小說是麥爾維爾融合了寫實與虛幻的兩種寫作手法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故事題材選自19世紀美國主產業(yè)——捕鯨業(yè)?!栋做L》描寫了一艘名為“裴圭亞特”號的漁船在海上搜捕白鯨的故事,船長亞哈一心想尋找到咬掉自己腿的白鯨莫比·迪克,但其想盡各種辦法卻難以實現(xiàn),最終被白鯨莫比弄得船毀人亡。這部小說中的白鯨莫比象征著一種不可改變的自然力量,作者運用這種象征手法來反映出人類自身的殘忍和偏執(zhí)必然會遭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主題。
《白鯨》主要敘述了人與鯨長期較量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亞哈是漁船“裴圭亞特”號的船長,一次出海時被一條名叫莫比的白鯨咬掉了一條腿。白鯨莫比是一條非常聰明的鯨魚,能在離船而去的瞬間,回來給捕魚者致命的打擊。船長亞哈受傷之后,用鯨魚骨做了一條假腿,又登上了捕鯨船,發(fā)誓不惜船毀人亡,也要將白鯨莫比捕殺。之后,亞哈帶領著他的船隊,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上來回穿梭,追捕白鯨莫比,他們在途中遇到被白鯨莫比咬掉手臂的船長,仍舊不知退卻。這期間,還有一艘名為“拉吉”號的捕鯨船不幸沉沒。但亞哈他們還是堅持要捕殺白鯨,終于在海上漂泊數(shù)日之后發(fā)現(xiàn)了白鯨莫比。亞哈親自和船員一起駕上小艇追趕,最終小艇被撞得粉碎,幸好船員及時脫險。之后,亞哈又與白鯨莫比進行了生死搏斗,白鯨莫比身中數(shù)叉,但仍撞毀了兩艘小船。經過不斷的搏斗,白鯨莫比最終疲乏了,但當其背部露到水面時,船長亞哈不幸被拖著鯨魚的繩子纏住而死,剩下的船員不是身亡,就是消失于大海之中,最終只有一個名為瑪利的水手活了下來。這部小說中的白鯨莫比具有象征意義,代表著不可改變的大自然,亞哈則代表著試圖改變大自然的人類,最終遭到自然的懲罰。
《白鯨》全篇分為135個篇章,但卻只有一個簡短的結尾。小說借用以實瑪利的視角來描述整個捕鯨故事,同時作者還穿插了許多非敘事章節(jié),梳理了從古到今的捕鯨歷史。這部小說中還有許多關于社會、宗教、人生的哲理性探討,時而風趣、時而嚴肅、時而凝重。小說完全可以被認為是一本關于鯨魚的百科全書或者是一部哲理書。小說《白鯨》打破了傳統(tǒng)冒險小說的模式,尋找了一種全新的敘事方式,作者賦予了這部小說許多現(xiàn)代藝術特征。
小說《白鯨》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中相對一致清晰的敘述人模式,這部小說敘述人前后不一致。這部小說中,前二十章是通過以實瑪利來講述故事,故事發(fā)生情節(jié)與他一路發(fā)生的經歷相似。但是在船長亞哈海捕殺白鯨之時,以實瑪利這個敘述者卻不見蹤影,而第三十七章是船長亞哈的獨白,第三十八章則是以一個全知視角的口吻來描述故事情節(jié)。無論講述哪種類型的故事,敘述者總是站在一個特定的語言視角來描述故事,不同的語言視角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小說《白鯨》具有錯綜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敘述視角也不斷變換。整個捕鯨過程中,作者時常跳脫以實瑪利的視角,用大幅篇章來描述捕鯨知識或對人生哲理的探討,把對往事的回憶和當下的思考融合在一起,充實了小說的內容,使得故事情節(jié)更具藝術張力。這就是小說《白鯨》的敘事特征中最為顯著的一面,也是這部小說具有濃厚的現(xiàn)代藝術氣息的有力體現(xiàn)。小說《白鯨》將讀者與小說人物對話距離拉近,使得讀者能夠親自體驗小說中所描述的情境。這部小說的敘述者、隱含作者和故事內容之間的關系相互交錯。比如,捕鯨故事中,作者借用以實瑪利的口吻來說他厭倦了陸地上的生活,期待去遠航,以此為這個故事的發(fā)展奠定了基調,并通過這一過程反映了逃過一劫的以實瑪利所代表的作者的哲學觀。
小說《白鯨》的敘事時間可分為故事時間和對話時間。這部小說是劫后重生的以實瑪利對過去經歷的一種追溯。小說的時間通常與現(xiàn)實時間有所不同,依據(jù)故事情節(jié)需要,小說可以用幾十頁來講述一小時的故事,還可以用一頁來描述十年的故事。如何有效地把握故事敘事節(jié)奏,是小說藝術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部小說的高潮是船長亞哈帶領船員與白鯨莫比三天的生死搏斗,小說簡單地描述了之前的內容,運用大量的篇幅對捕殺白鯨的過程進行描述。這部小說在第一章簡單地交待了以實瑪利為何要出海,而第二章到第二十三章“裴圭亞特”出海去捕鯨,都是依據(jù)時間順序來進行描述。但船長亞哈帶領船員出海之后,其敘事時間就有所不同。麥爾維爾沒有依照時間順序將航海行程逐日描述出來,而是抓住重點場景進行描述,將大量日常航海行程略過。這部小說以時間順序為長度,以捕鯨船為空間,以茫茫大海為載體,獨具匠心地提取了部分片段進行描述,向讀者呈現(xiàn)了重點橫切面連接在一起的“畫廊”。這種方式激發(fā)了讀者的想象力,強化了這部小說的藝術表達效果。這部小說打破了一般小說人物一脈漸進的認知過程,承載了深刻的哲學意味。
小說《白鯨》的敘事結構既繼承了傳統(tǒng)結構,又有所突破,是一種介于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的作品。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構建了一種描述捕鯨故事和捕鯨知識以及人生哲理的螺旋式結構方式,其中蘊含了作者精心設計的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源自于麥爾維爾對傳統(tǒng)敘事結構的否定,對小說結構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如果故事直接描述船長亞哈與白鯨莫比的爭斗,則難以覆蓋小說的全部內容,而先讓以實瑪利出場,其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因此,本文以以實瑪利為主角,而船長亞哈則為一種隱性狀態(tài),這部小說主線可分為船長亞哈和以實瑪利兩個不同的敘事層面,這兩個敘事層面形成了兩條相互平行的雙螺旋式敘事結構。這種敘事結構隨著故事內容展開,其中不同敘事要素在不同的階段或隱或現(xiàn),以此來達到其藝術效果。小說《白鯨》中兩條并行的雙螺旋式敘事結構是作品的骨架,而多種文體構成的文體是小說的血肉,二者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如果小說沒有這種精妙的敘事結構,那么其復雜的文本就失去其意義,整部小說將成為索然無味的文字,小說所蘊含的主題就難以表達出來,讀者也無法體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使得這部小說僅僅成為了簡單的暴力故事。正是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雙螺旋式的敘事結構,才能呈現(xiàn)出這部小說復雜的文本和深刻的意蘊,同時能夠深入刻畫和生動塑造船長亞哈、以實瑪利等人物的性格特征。
總之,這部被列入世界文學寶庫的美國經典文學著作《白鯨》,其所蘊含的藝術魅力是無需贅言的。這部小說的意義與內涵超越了傳統(tǒng)小說,它的敘事藝術和敘事技巧更被視為現(xiàn)代主義文學之師。
[1]白錫漢.論《白鯨》的悲劇實質[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2).
[2]張立玉.從麥爾維爾的反超驗主義看《白鯨》的主題思想[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2).
[3]王瑩.《白鯨》意蘊層次剖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2).
[4]容新芳.論《白鯨》中的宏大氣魄[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