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意識流文體下譯者的翻譯策略——接近作者與接近讀者

      2013-08-15 00:54:11王治江
      關(guān)鍵詞:中心論尤利西斯意識流

      陳 辰,王治江

      (河北聯(lián)合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一詞顧名思義,意識像河流一樣流動,從不停歇,永無靜止。它是由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xué)家先驅(qū)威廉·詹姆斯創(chuàng)造,在現(xiàn)代哲學(xué)和現(xiàn)代心理學(xué)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用來表示意識的流動特性。意識流文學(xué)主要是指以描寫人物意識形態(tài)變動及思想感情流程的文學(xué)作品,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xué)的主要分支。其中,更是以意識流小說成就非凡。公認的意識流小說代表作有:法國作家埃杜阿·杜雅爾丹的《被砍倒的月桂樹》、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流年》、英國小說家維吉尼亞·伍爾夫的《到燈塔去》、愛爾蘭語言大師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國小說家威廉·??思{的《喧嘩與騷動》等等。意識流小說不同于傳統(tǒng)小說,其特點是故事不是按照某種特定的空間、時間、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和銜接的,而是以個人意識為主導(dǎo),從當下一個點面向四周輻射又收回,邏輯錯綜復(fù)雜,時間、空間跳躍多變,目的是通過小說人物的意識本身來揭示人物隱蔽的情感和龐雜的內(nèi)心世界。意識流小說在20 世紀興起并發(fā)展于西方,20 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潮使中國社會生活的許多層面發(fā)生了質(zhì)的轉(zhuǎn)變,意識流小說亦開始為我國所接受。意識流小說作為西方主義文學(xué)的一股潮流,在國內(nèi)涌現(xiàn)了一批對西方意識流小說進行吸收、借鑒和引入的學(xué)者。與此同時,通過譯者孜孜不倦的努力,一些巨著得以被中國廣大讀者所知曉,他們?yōu)橹袊膶W(xué)的發(fā)展所做的貢獻是舉足輕重的。

      在面對意識流這樣一種特殊的文體,譯者所選擇的翻譯策略將會直接導(dǎo)致譯文的質(zhì)量水平,影響到原著內(nèi)涵的傳達。提到意識流小說,我們不得不提到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該書被稱為是“意識里小說的開山之作”,被視為代表了意識流文學(xué)的高峰。[1]本文以《尤利西斯》及其兩個中文譯本為例,擬從“作者中心論”與“讀者中心論”兩個方面,特別是從意識流典型的創(chuàng)作手法——內(nèi)心獨白這個角度來論述譯者翻譯策略的選擇。

      一、譯者翻譯策略的選擇

      (一)譯文“作者中心論”(Author-Center Theory)

      “作者中心論”是指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必須首肯作者的權(quán)威性,譯文單指向作者,為作者獨尊。在西方,“作者中心論”已經(jīng)逐漸衰落,并受到大量的批判。文本的存在是作者思想、意向的外在表現(xiàn)。這也就是說從源語到譯文,譯者的地位是卑微的,譯者的身份是隱形的,甚至是“奴仆”,“舌人”。[2]這要求譯者對原文、對作者要做到“絕對忠實”。這就把“信、達、雅”中的“信”絕對化,機械化了,而一部好的譯作絕不僅僅是從這一個方面來衡量的。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作者中心論”對忠實程度的看重在某種程度上對傳達作者的本意、揭示原文的意義是有裨益的。

      “作者中心論”更加重視作者的背景內(nèi)容,特別是作者的出身、種族、國家、情感經(jīng)歷、教育背景、思想觀念等。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則要考慮上述內(nèi)容,特別是面對以意識流為文體的文學(xué)作品,意識流文學(xué)的翻譯比普通文學(xué)的翻譯更有難度,過程更加復(fù)雜。由于作品是以作者的意識為索引并貫穿到整部作品,所以,譯者在翻譯時不得不去揣摩作者的意圖、思想,甚至是作者的成長歷程和作者所處的社會大背景。而這一切,與“作者中心論”的翻譯策略是分不開的。金隄先生在其譯本的前言中提到,“我的目的是盡可能忠實、盡可能全面地在中文中重現(xiàn)原著,要使中文讀者獲得盡可能接近英語讀者所獲得的效果?!保?]由此可見,《尤利西斯》的金隄譯本的翻譯策略更加側(cè)重于以作者為中心。

      詹姆斯·喬伊斯在這部作品里就透過Stephen這個人物影射了作者本人的一些生平經(jīng)歷。喬伊斯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出生并長大,他一生的寫作主題都未曾離開愛爾蘭,特別是都柏林。對于自己的祖國,他的情感是復(fù)雜的,憤怒之中夾雜著無盡的愛憐。在作者的諸多作品里,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國家、特別是對社會生活的描寫是諷刺而又痛心的。Stephen 這個人物形象,早在《尤利西斯》之前就出現(xiàn)在了作者的長篇小說《一個青年藝術(shù)家的畫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之中了,與其說Stephen 是作者刻畫出來的小說人物,不如說喬伊斯把自己的思想、靈魂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這個小說人物,Stephen 身上有太多作者本人的影子,但是他又不完全等同于喬伊斯。因此,對于譯者來說,由于意識流小說常常透過小說人物的的言行和內(nèi)心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因此這就要求譯者需要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礎(chǔ)上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才能有助于把意識流作品中作者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完整地重現(xiàn)在異國讀者面前。例如,在《尤利西斯》中Stephen 向Mulligan 開誠布公地說出自己悶悶不樂的原因后,Stephen 由此而引發(fā)的內(nèi)心的“自由聯(lián)想”就是以喬伊斯本人的真實經(jīng)歷為背景的,

      Her eyes on me to strike me down.Liliata rutilantium te confessorum turma circumdet;iubilantium te virginum chorus excipiat.[4](P.11)

      金隄譯: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要把我按下去。Liliata rutilantium te confessorum turma circumdet;iubilantium te virginum chorus excipiat.[3](P.14)

      蕭乾& 文潔若譯:她兩眼盯著我,想迫使我下跪。

      飾以百合的光明的司鐸群來伴爾,極樂圣童貞之群高唱贊歌來迎爾。[5](P.11)

      句中的“她”是指Stephen 的母親,這里暗指作者本人的母親。當時愛爾蘭正處于半殖民地以及黑暗的專制統(tǒng)治歷史時期,宗教帶來的不是希望,而是腐敗。喬伊斯中學(xué)后認識到宗教的虛偽和陰暗,便與從小信仰的天主教決裂,力圖擺脫宗教的控制。但他們一家人都是天主教徒,作者母親臨終前希望他皈依天主,但他還是拒絕了母親的請求,這在作者心中一直是一種折磨和苦痛,他一方面懺悔自己不應(yīng)該違背母親臨終遺言,一方面卻又堅決不向宗教妥協(xié),他被這種矛盾的情感糾纏著。喬伊斯借用Stephen 的內(nèi)心聯(lián)想,對于拒絕母親彌留之際的心愿一事,在文字上通過拉丁文的禱告語來表達作者深深自責(zé)之感,同時這也是作者在宗教與母親之間的一種折中表現(xiàn)形式。金譯本譯者站在作者的角度上,以作者為中心,將源語中的拉丁文祈禱文原樣出現(xiàn)在譯本中,暗示揭露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將讀者帶到作者的情感之中,使原作品在目的語中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而蕭譯本則選擇了直接將此拉丁文與源語——英語一樣地被譯成了中文,并沒有區(qū)分,這樣就掩蓋了小說人物的心境和作者意圖。

      (二)譯文“讀者中心論”(Reader-Center Theory)

      與“作者中心論”相對而言的是“讀者中心論”,也就是說,作者寫出來的東西要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無論是藝術(shù)還是具體的藝術(shù)作品都是需要被傳播和為人接受,而不是屬于作者一個人的孤芳自賞。這與“作者中心論”中認為作者才是語言的表達者,語言是單獨為作者服務(wù)的觀點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白x者中心論”確立了讀者的中心地位,把能否為讀者所接受作為譯文質(zhì)量的最終評判基準,這把翻譯引入到了一個更新、更高的研究領(lǐng)域。

      在我國,尤金·奈達(Eugene Nida)的翻譯理論在當代西方翻譯理論中介紹得最早、最多,影響也最大。[6]奈達提出了著名的“動態(tài)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理論,即“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理論。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yīng),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奈達認為“所謂翻譯,是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首先是意義,其次是文體?!保?]意識流作為小說的一種特殊文體,考慮讀者的反應(yīng)就需要譯者在翻譯時要做到對原文的“忠實”,使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能夠盡可能地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有機而又自然的聯(lián)系。然而,“讀者中心論”本身就是強調(diào)讀者對譯文的影響,讀者雖然未參與翻譯這一過程,但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用于衡量譯文質(zhì)量的指標。我們知道,不同的語言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譯者很難做到完全等同的讀者反映效果。“讀者中心論”解放了譯者,使譯者從“隱形”走到“幕前”,不再受作者緊緊地束縛,可以在“信”的基礎(chǔ)上得到想象和發(fā)揮的空間,有助于讀者更好理解和接受。

      《尤利西斯》的蕭乾& 文潔若譯本主要地采取了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正如譯者在譯本的序中提到“作為初譯者,我們的目標是,盡管原作艱澀難懂,我們一定得盡最大努力把它化開,使譯文盡可能流暢,口語化?!保?]“化開”一詞讓我們不禁想到錢鐘書先生“化境”的翻譯思想,即“文學(xué)翻譯的最高理想可以說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zhuǎn)變成另一國文字,既能不因語文習(xí)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風(fēng)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化”字可以理解為化解原文中晦澀難懂的地方,這在蕭譯本中主要體現(xiàn)在把原文中用破折號引出的對話改為我國讀者所習(xí)慣的前后雙引號;書中第十八章是毫無標點的大篇幅的純意識流描寫,在翻譯時譯者選擇了加空格的方式,從而讓讀者有一個直觀的、清晰的理解;在每一章譯文后加上集中注釋,特別是書中涉及到的愛爾蘭文化、多國語言、宗教文化、典故引用等都給了來源和詳細解釋,這樣極大地方便了異國讀者的閱讀。例如,在原文第三章,Stephen 對女人展開性幻想的一段中寫到,

      O,touch me soon,now.What is that word known to all men?[4]

      有關(guān)那個“字眼兒”究竟是什么,原文第三章并沒有給出答案。然而根據(jù)上下文,讀者也不易猜出作者想要引出的那個答案。但是,在蕭譯本中,譯者便在注釋中給出了答案,

      當天中午在圖書館,斯蒂芬做了這樣的解釋:“愛——是的。大家都曉得的字眼?!币姷? 章注[231]及有關(guān)正文。[5](P.81)

      確切的說,這是一個呼應(yīng)注。使用呼應(yīng)注可以使讀者在閱讀時內(nèi)容更為完整,結(jié)構(gòu)更為緊密,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尤利西斯》一向被稱為“天書”、“奇書”,這樣一來,通過呼應(yīng)注這一方式可以大大減輕讀者的困惑和閱讀困難,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現(xiàn)了譯者的身份,而讀者也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翻譯時首要考慮的因素。

      二、結(jié) 語

      在翻譯的整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可以把作者看作是源頭,作品是中轉(zhuǎn)站,讀者是終端,而譯者在中轉(zhuǎn)站中起著運行的作用。無論是“作者中心論”還是“讀者中心論”無非是在強調(diào)是把作者帶到讀者那兒去還是把讀者帶到作者那兒去的問題。由于意識流文學(xué)更加注重人的心理,探索人物內(nèi)心世界,譯者如果選擇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譯文則會更具有直接性、針對性,但是譯者身份將會大大被隱藏,作者說什么,譯者就重復(fù)什么,忽略了讀者的感知;譯者如果選擇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譯文則會更具有主導(dǎo)性、廣泛性,但是如何確定大眾的接受能力則是一個無法恒定的量,不同層次的讀者對同一部作品也會有不同的反應(yīng)。譯者在翻譯策略的選擇上不僅僅局限于“作者中心論”和“讀者中心論”或者其中的某一種,除此之外還有歸化與異化、直譯與意譯、結(jié)構(gòu)主義與解構(gòu)主義理論等諸多翻譯策略。譯者在進行從源語到目的語這一轉(zhuǎn)換過程中,特別是面對意識流這樣一種非傳統(tǒng)文體,單純地運用某一種翻譯策略將會很難譯出作品的內(nèi)涵和風(fēng)格,況且任何單獨的一種翻譯策略據(jù)我們所知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它們都分別有著各自的缺陷。因此,在意識流文體下如何去選擇翻譯策略,以及對意識流翻譯的研究,譯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盡管譯者的地位已逐漸從邊緣走向中心,但是“忠實”始終還是譯者要恪守的信條,在這個毫無疑問的根本原則上最終為讀者奉獻出更加卓越的譯作。

      [1]勿罔.天書可讀——《尤利西斯》以及意識流[J].出版廣角,1995,(3).

      [2]金元浦.作者中心論的衰落——現(xiàn)代西方文學(xué)批評史上的一次重大轉(zhuǎn)折[J].文藝理論研究,1991(4).

      [3]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M].金隄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7.

      [4]James Joyce,Ulysses,Yilin Press,1996.

      [5]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M]-蕭乾,文潔若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4.

      [6]許均.當代美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中心論尤利西斯意識流
      與《尤利西斯》偕行百年
      英語文摘(2022年5期)2022-06-05 07:46:40
      中國古代“飛翔”意象審美意識流變史建構(gòu)
      齊魯藝苑(2022年1期)2022-04-19 13:56:56
      同步發(fā)電機理論的一個奇點與氣隙中心論
      防爆電機(2020年3期)2020-11-06 09:07:30
      “蕭譯本”《尤利西斯》暢銷原因探析
      出版廣角(2019年12期)2019-08-13 08:49:54
      暴力、歷史與殖民——論《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國家中心論”旗幟下《大公報》的自由思想與愛國情懷——讀《〈大公報〉政論研究:以“國家中心論”為中心》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36
      當邊緣遇上意識流——寫在呂紅《美國情人》發(fā)表十周年之際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論英美文學(xué)的意識流文本的現(xiàn)代批判
      習(xí)總書記“人民中心論”指導(dǎo)下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批判及提升的研究
      新聞傳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48
      伍爾夫《黛洛維夫人》的意識流技巧
      北川| 西藏| 吐鲁番市| 莆田市| 尖扎县| 南郑县| 高邮市| 武川县| 上虞市| 诸城市| 绥宁县| 房山区| 六安市| 饶平县| 尼木县| 清徐县| 盘锦市| 平乡县| 科尔| 济源市| 江永县| 宝应县| 水城县| 和政县| 驻马店市| 平谷区| 泸水县| 阳东县| 长沙县| 邳州市| 得荣县| 武陟县| 民乐县| 贵阳市| 醴陵市| 高唐县| 昌都县| 来安县| 金华市| 张家界市|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