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薇,梁 紅
(哈爾濱工程大學 外語系,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語言變體是認知社會語言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語言具有極強的社會性,隨著人類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所以,任何語言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由于人類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群體和語言差異,語言的使用也不盡相同。相同的語言形式可以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出現(xiàn),不同的語言形式也可以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下顯示出相近的核心意義。這種語言發(fā)生變化的形式被稱為“語言變體”。根據(jù)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和特點,語言變體被分為方言變體和語域變體。方言變體一般與語言使用者自身成長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語域變體體現(xiàn)了語言的具體用途,尤其是語言的交際功能的一種變體。
有關性別語言的研究源遠流長。1922年,Jesperson在Language 一書中專門討論了男女語言差異。隨后,Lakoff 等語言學家對性別語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近十年來,國內(nèi)也有很多語言學研究者以專題的形式對性別語言展開了討論,大多集中在男女語言表現(xiàn)形式和使用方面的差異對比。也有一些學者專門從女性語言的角度探討了認知社會性。然而,鮮少有人探討女性語言變體的形式與功能。“在20世紀70年代,語言學家如R.Lakoff,P.Trudgill 和Zimmerman 等對性別差異存在的原因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女性語言是英語語言中重要的變體之一”(何柱,2012)。
本文選定電視訪談節(jié)目為語域,選取“魯豫有約”、“楊瀾訪談錄”為研究文本,結(jié)合采訪者和受訪者的語言標題表現(xiàn)形式及特征,從女性所使用的話語標記語角度出發(fā),探求女性語言變體的人際功能,力求突出語言交際中的隱含信息,還原語言交際者的意圖。
本文以電視訪談節(jié)目為研究對象,主要原因在于“新聞傳播是媒介與廣泛、分散、隱匿的受眾為傳遞最新的、真實的信息而進行的‘對話’” (陳維嘉,2009)。訪談節(jié)目是新聞傳播中最直接、最典型地通過語言建立和保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表達對事物或世界的看法的一種手段?!棒斣ビ屑s”節(jié)目由于涉及的嘉賓來自不同的地域,有用不同的職業(yè)、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對于女性語言變體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平臺。
所謂“加強型話語標記語”指的是那些具有強調(diào)意義、往往具有副詞詞性的話語標記語,可以把自己的情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一點在主持人的語言中體現(xiàn)得極為明顯。
例1:魯豫:最后一次。那您這樣來不怕真的回去以后家里面還是風波不斷嗎?
嘉賓:以后再說吧,反正我已經(jīng)獻身了這么多年了。
例2:楊瀾:你特別倔是受你媽影響嗎?
嘉賓:我有主意是天生的吧。
例句中,“真的”、“特別”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體現(xiàn)了主持人對嘉賓目前狀態(tài)的一種關懷,并期待他們的合作回應。通過使用加強型話語標記語,可以引起受話者的情感共鳴,推動話題和交談的順利進行。
為了使自己的語言不那么生硬和強勢,女性經(jīng)常使用反義疑問的話語標記語,如“是吧”、“對嗎”、“啊”、“唄”、“是不是”、“會不會”等。使用這些話語標記語可以避免使用絕對性的詞匯表達模糊的概念。此外,還可以充當緩和語,減少主句造成的沖突意義,通過要求對方的回應,讓受話者能夠自然地參與到談話中。
這些形式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末,如:
例3:靳羽西:沒有夢的人是多沒意思啊?
嘉賓:那可能她是美國教育唄。
例4:楊瀾:可是當時,你在投入到這個新行業(yè)之前,已經(jīng)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電視制作人,包括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現(xiàn)在再投身到這個行業(yè)當中,這個角色演起來,可能會比較吃力一點,會不會?
嘉賓:最開始的時候,的確會這樣。
借助語境,我們可以看出,例3 中主持人使用“啊”緩和了說話的語氣。一般來說,主持人的話語僅代表個人觀點而非嘉賓也就是聽話人的想法。他們需要使用話語標記語緩和語氣,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例4中,主持人使用“會不會”,向嘉賓探求事實的真相。相反,如果不使用“會不會”,可能會讓嘉賓產(chǎn)生誤解,產(chǎn)生不信任感。
我們發(fā)現(xiàn),確定型話語標記語如“我相信”、“我確定”、“我敢說”被主持人頻繁使用,這樣能夠推動主題,引導嘉賓闡述信息,具有一定的語境特征。據(jù)此,主持人可以更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與嘉賓之間的積極互動和交流。例如:
例5:魯豫:我相信如果我要是不介紹她是做什么工作的話,可能很多人能猜出來。她在這一坐就一動不動的,而且那個姿勢已經(jīng)擺好了。
嘉賓:我可以待一個多小時吧,一動也不動。我不覺得累,因為也是一種職業(yè)習慣了。
主持人使用“我相信”,表明自己的傾向,使得聽話人感受到她的具體觀點。話語標記語在這里起到了連接和連貫的作用,體現(xiàn)了訪談節(jié)目的說服力和吸引力。
委婉型的話語標記語在女性的語言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在訪談類節(jié)目中更是如此,尤其是嘉賓,無論他們的身份、地位、學歷如何,都始終處于受訪的狀態(tài),大多數(shù)人都會配合主持人的問題進行回答和交流,然而,如果他們對某些敏感話題進行安全規(guī)避時,就會使用委婉的表達方式,如:
例6:楊瀾:你說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點不好意思?
嘉賓:不好意思,特別不好意思。
女性語言中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具有試探性、不確定性的話語風格。這并不是說女性真的猶豫不決,往往通過這種試探性的表達,可以委婉地表達自己想要探究的問題,讓嘉賓感受到朋友之間溝通的親切與輕松,避免引起嘉賓的反感。
模糊型話語標記語指的是說話人使用非確定性、更多可能性的話語標記語形式。這非常符合女性話語中柔弱的語言風格。但是,在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主持人并非想要通過使用模糊型話語標記語表示自己的柔弱,而是體現(xiàn)其對嘉賓的一種保護。如:
例7:楊瀾:你捐了好幾億元給世界各地,支持開放社會的工作。
嘉賓:是,但我沒有花股東的錢,我捐的都是自己的錢。我想捐就捐,因為這是我的信念,我不能這樣花股東的錢。
“好幾”到底是多少,主持人并沒有提及,并不是說她對此一無所知,而是通過對數(shù)字前修飾語的概述,維護嘉賓的私人信息。
以往整個社會形成的觀念是“女性應該是溫和的、被動的、相對沉默”,所以她們需要使用緩和性、模糊性的語言避免沖突和敵對。而男性應該是強勢的、主動的、表現(xiàn)力強的,應該使用確定性、明晰性的語言來進行交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社會的進步,女性追求與男性平等的地位,兩性的差異被弱化,因為語言的差異也逐漸變小。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入社會,獨立工作,這給女性帶來自信,在使用溫和、得體的語言的同時,更多地使用了確定性、疑問性等堅強而有力的語言形式。由此,女性的語言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根據(jù)Halliday 的觀點,人際功能指的是說話人運用語言參加社會活動的功能,也就是指人們用語言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態(tài)度;用語言來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際歡喜,并用語言來影響別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同時還表達了說話人的交際目的”(李韌,2007)。簡言之,語言的人際功能指的是通過語言表達講話者的身份、態(tài)度以及他對事物的推斷等功能。
通過這一功能,講話者使自己參與到某一情景語境中,來表達它的態(tài)度和推斷,并試圖影響別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胡壯麟,1989)。言語交際的雙方分別為發(fā)話者和受話者。發(fā)話者的主要目的是準確有效地將信息傳遞給受話者,所以要考慮交際對象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策略,以順利地完成交際任務。受話者,也是交際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沒有交際對象的存在,交際就失去了意義。話語中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指發(fā)話者和受話者之間的關系。話語標記語廣泛存在于人們的交際活動之中,能夠使發(fā)話者與所說話語的命題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產(chǎn)生一定的效果。在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女性主持人通過使用話語標記語,使語言發(fā)生變體,能讓話語聽起來禮貌客氣,可以微妙地平衡說話者和受話者之間的關系,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具有一定的人際功能。
中國社會傳統(tǒng)的價值觀對女性的形象和行為方式做出了具體的限定。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女性應該溫柔、善良,語言應該溫婉、文雅。通過話語變體,女性可以展示自己的自信,更能取得嘉賓的信任,贏得他們的肯定與贊賞,從而保證訪談節(jié)目的順利進行。例如,女性主持人總是使用加強型和確定型話語標記語,這樣不僅給了嘉賓一種“敞開心扉”的動力,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為主持人的女性堅韌、自信的一面。
“許多社會語言學家都曾證實:語言使用在表達說話人身份上起著重要的作用。Tabouret keller (1997:315)曾這樣說過,一個人說的語言和他作為這門語言的使用者的身份是密不可分的”(陳彩霞,2011)。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女性語言都通過話語標記語的表達發(fā)生了變體,期待受訪者在原語言理解的基礎上識別出變體形式、推斷出變體的含義。女性語言變體的使用表達了主持人的平和身份,拉近交際雙方的距離,增進了他們之間的情感。
“縱觀女性言語發(fā)展歷程,女性用詞、句式和語氣等方面均表現(xiàn)出相當文雅禮貌,她們所采用的語言策略也明顯體現(xiàn)出其禮貌方式和特色,并在社會交際中顯示出特有的魅力”(李韌,2007)。在語言層面上,女性語言通過話語標記語使用的變體維護了他人的身份、隱私甚至面子。所謂“面子”就是每一個社會成員努力為自己掙得的那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女性語言發(fā)生變體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達到交際目的,滿足人們的面子需求。我們發(fā)現(xiàn),訪談節(jié)目中頻繁出現(xiàn)反義疑問的語氣、模糊型的話語標記語等,由此,女性語言的話語標記語變體可以讓對方在接受話語內(nèi)容時有較多的自由和舒適度,能夠更加推進主題的延展。
女性往往被認定是天生的外交家。這是由社會背景及女性與生俱來的溫柔、細膩等性格因素決定的,從而促成了女性較強的親和力和人際協(xié)調(diào)能力。在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主持人經(jīng)常使用委婉型話語標記語,使自己的語言發(fā)生變體,婉轉(zhuǎn)地表達了自己的問題,既能夠讓談話得以繼續(xù),又維持了良好的人際關系。
本文以話語標記語為切入點,對中國目前著名的一些訪談節(jié)目如“魯豫有約”、“楊瀾訪談錄”等中的語言進行女性語言變體的特征進行分析,并基于此展開了女性語言變體的人際功能的研究?;谝陨涎芯浚覀兛梢缘贸鲞@樣一個結(jié)論,女性語言的話語標記語變體可以很好地展示主持人的自信,維護嘉賓的身份和面子,縮小交際雙方的距離,營造和諧、溫馨、融洽的氛圍。筆者認為,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女性語言變體的人際功能,才能正確對待人際交往中的性別差異,促進交際雙方的溝通與合作。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白解紅.性別語言文化與語用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陳彩霞.英語習語變體的人際功能[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 (6):22-24.
[4]何柱.女性語言的特征及其性別原型對兩性言語交際的影響[J].邢臺學院學報,2012 (12):106-108.
[5]李韌.女性語言中模糊限制語的人際功能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8):119-121.
[6]李戰(zhàn)子.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7]宋海燕.性別原型及其在兩性言語交際能力中的反映[J].外國語,1998(2):33-37.
[8]王麗琴.女性交際語言學[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