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攸
(侯馬建筑設計院,山西侯馬 043000)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各項事業(yè)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都得到了相應的進步。尤其是土木工程事業(yè),過去罕見的高層、超高層結構在當今社會已經是比比皆是、不足為奇?,F代高層結構通常采用混凝土框架結構。在現代工程施工中,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通常采用現澆法,在施工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很多通病,本文將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通病進行分析,同時對相應的預防措施進行闡述。
在多層、高層建筑采取現澆法進行柱子施工過程中,上下柱部分的樓板處極易發(fā)生位移、錯臺。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1)施工過程中的放線準確度不高,使軸線或柱邊線出現過大偏差;2)下層柱模板支立不垂直,支撐不牢固和模板受到側向撞動(施工器械中的料斗、模板等設備)可能造成柱體的位移。
針對這種施工通病和現象的預防措施主要也是針對成因制定的。1)在施工過程中,保證放線的精確度;2)在上下柱部分樓板處,采用預埋鋼筋進行定位固定的方式,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外力造成的柱體位移。
現澆法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柱子主筋位移現象也是經常遇到的,這種現象極易造成柱子的承重能力、使用壽命急劇下降。這種現象的成因一般有以下三點:1)梁、柱節(jié)點內布筋較密集,狹小空間內布置大量鋼筋會導致鋼筋相互沖突,造成柱上端外伸主筋位移;2)柱體鋼筋在綁扎工藝中質量不過關,柱體現澆階段會造成主筋外移;3)基礎或梁內柱的插筋位置存在相應的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在進行現澆工藝施工之前要進行預防,一般采用如下方法:現澆法施工前,對基礎和樓層插筋、外伸鋼筋的位置進行檢查,確定其準確性。插筋和主筋等要進行嚴格綁扎工藝,對相應箍筋連接處,必要時可采用焊接工藝。通過主筋外側加設混凝土墊塊來保證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對相應鋼筋位置較難控制部分,可采用在基礎和模板上口用鋼筋進行井字套箍焊接。然而對于已經發(fā)生主筋位移的柱子,要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挽回損失和保證工程質量。治理原則是:經過糾偏處理后縱筋位置恢復到正確位置;柱的上下層縱向受力鋼筋連接過渡傳力可靠,截面的設計承載力不會受到削弱;糾偏的方法要簡潔有效,方便施工;糾正前提是要保證工程的質量。相關治理措施為:另施作臺階重新插筋、承臺鉆孔重新插筋、加大截面“穿靴”法等,注意插筋比例為1∶6。
現澆法在施工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模板漏漿問題。由于現澆法施工工藝要求,在現場施工過程中,模板在現場組裝,相關部分密封問題、組裝人員粗心問題等,都會導致模板密封性不牢,極易出現澆筑過程中的漏漿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對結構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問題。我們知道,出現漏漿問題時,漏出的大部分為水泥膠體,這種液體的漏出會改變混凝土內的水灰比。降低了骨料的包裹程度,會大幅度降低相關結構部件的力學性質和耐久性、穩(wěn)定性等性質。例如,筆者在進行施工過程中發(fā)現,樓板處、拐角處極易發(fā)生漏漿現象,在進行澆筑過程中,部分漏漿現象嚴重,成型后石子等骨料脫落,結構物的穩(wěn)定性、耐久性和相關力學特性不用做實驗也可想而知。經過相關實驗,混凝土強度不足原設計要求的3/10。出現此類情況的最主要原因是單位的資金投入力度不夠,部分模板經過多場地轉運、長期使用等之后,產生疲勞現象,造成模板間距過大,導致漏漿現象。另外相關模板布置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對質量認識不到位,過于追求工程進度也是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
對于現澆法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模板問題,相應的規(guī)范已經做出明確規(guī)定,模板縫隙超過5 mm的要進行防漏處理。對漏漿現象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1)相關企業(yè)加大資金投入,對于產生疲勞現象的模板進行定期的更新,對不合格產品進行報廢處理。2)對相應施工人員不能僅僅采用計量付工資的方式,應該采取質量和數量結合的審查方式進行工資支付。3)應該組成相應的質量檢查小組,在現澆法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對模板的質量進行檢查,對于不合格部分要進行相應的改進措施和懲罰措施。盡量杜絕現澆法施工過程中的模板漏漿問題。
現澆法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振搗工作。實施正確的振搗方案和振搗方法是保證混凝土密實性、結構的穩(wěn)定性、耐久性等性質的關鍵。然而在施工過程中,相關施工企業(yè)和施工人員對此項技術措施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這項任務技術含量不高,誰干都行,在工程結束后往往發(fā)現存在漏振和過振現象。漏振一般會導致混凝土拆模后出現蜂窩、麻面、漏洞等現象,而過振現象往往得不到相關施工人員的重視。一般都認為過振現象不會對混凝土強度造成影響,實則不然。過振通常會產生析水反砂現象,混凝土結構拆模之后會發(fā)現模板縫隙處有大量的浮砂。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導致混凝土內部骨料和細集料的結合性出現問題,另外混凝土對鋼筋的裹握力不足會導致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結構性損失。
針對現澆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漏振和過振現象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加強人員培養(yǎng)。相關施工企業(yè)和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對振搗操作人員做出相關規(guī)定,實行技術施工、專項施工。通過對振搗工作人員的相關技術培訓,進而安排專業(yè)振搗施工人員,能夠有效的減少漏振和過振的現象。另外,相關企業(yè)在進行施工過程中,尤其是現澆階段應該由相應的檢查小組對振搗工作進行檢查,確保不出現漏振和過振現象。
框架節(jié)點等相關部位是現澆法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的重點結構部位。在進行相關封模工作之后,周圍會存在大量土石、木屑、編織袋等雜物。在進行下一步的澆筑過程中,可能會造成雜物落入模板的現象,極易導致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使用壽命下降等后果。針對這種狀況,相關施工人員在框架節(jié)點等關鍵部位模板封模之后要進行清掃工作,嚴禁模板周圍存在雜物。用模板的水刷步驟,來保證框架節(jié)點部位的相關模板整潔,以避免出現雜物影響澆筑工程的施工。
在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各類建筑也越來越多的體現不同功能效應。尤其現在多層、高層、超高層建筑在城市的建設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建筑物的根本結構和質量問題?,F代社會在高層、超高層建筑中越來越多的采用現澆法進行施工,針對現澆法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探究和相關預防措施的運用能夠打造質量過硬的多高層建筑。在現澆法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問題防治方面,其實并不存在很多技術難點,只需要相關施工企業(yè)和相關操作人員能夠認真負責,加大部分經濟投入即可達到防治目的。只要在施工過程中能夠自上而下、從嚴要求進行相關項目的施工,保證質量并不是難以達到的目標。
[1] 王德騫.淺析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質量通病和解決方式[J].廣西城鎮(zhèn)建設——工程技術,2012(5):67-68.
[2] 黃振江.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節(jié)點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J].技術與市場——技術研發(fā)(電子版),2011(22):18-19.
[3] 王亞利,張 軍.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三大施工質量通病及預防[J].建筑施工——經濟技術協作信息(電子版),2009(14):95-96.
[4] 張學峰,李 鑫.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研究[J].山西建筑,2011,37(22):33-34.
[5] 王 龍.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主要通病及預防措施[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電子版),2011(1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