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周娣
(揚州市邗江區(qū)運西中學 江蘇揚州 225128)
“期待效應”這一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和雅格布森教授提出的。所以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它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提示: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暗示來啟發(fā)引導學生,只要恰當、適度,常能得到出乎意料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它所培養(yǎng)的應該是具有一定知識、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個性,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人?,F(xiàn)代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了一小部分,而絕大部分則是取決于情感因素。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面對困難的勇氣、自我激勵、持之以恒的韌性、同情和關心他人愛心等等。簡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會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內(nèi)容??梢?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對于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極為重要。
學生,尤其中學生,在他們身體迅速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學習本領的。這就像雛鷹的翅膀是在飛翔的活動中練硬的?!昂脛印笔敲總€孩子的天性。在生物課上,很多學生也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摸一摸。不要一味地責罵與批評,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虛擬的正面形象,促使學生反思,從而達到潤無細無聲的教育目的。
比如,在一次“探究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特點”的實驗課上,我剛把實驗材料分發(fā)下去,就看到一個學生偷偷地把蚯蚓抓起來嚇唬旁邊的同學,看到我走過去,立刻一邊對照課本一邊假裝觀察蚯蚓,而我也假裝沒看見他先前的行為,大聲地表揚他:“毛某某同學已經(jīng)開始探究蚯蚓的結構特點了,我們也不能落下啊,咱們比比看,看看哪組同學的觀察既仔細,又認真!”在接下來的實驗中,這個平時很調(diào)皮的學生,做的很好。實驗結束的時候,我又特地表揚了他的勇敢,并委派他替大家把蚯蚓送回大自然。
在這件事情中,我通過給于他正面的評價,使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主動把自己的行為想老師所期望的方面糾正,從而達到教育者的目的。
在教學中意外事件是常有的,比如,同學間的小摩擦,但這些小事情往往會干擾課堂的正常秩序,處理不當又會給學生留下不良影響。如能通過一些虛擬事件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不僅操作起來簡單易行,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教育者的機智。人的情感隨時都會變化,而不同的情緒情感會使他對學習的注意力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積極的、良好的情緒情感有利于積極性的發(fā)揮,有利于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效率;消極地、不良的情緒情感會使人消沉、萎靡不振、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生物課堂往往需要的是活躍的積極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要及時注意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引導他們保持一份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情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記得在一次校內(nèi)公開課開課前的幾分鐘,兩名學生不知道為什么發(fā)生了爭執(zhí),其中那位女生還哭了起來,其他學生和陸續(xù)走進教室準備聽課的老師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一時間,氣氛有些尷尬,看著兩位爭執(zhí)的學生,我并沒有生氣,把他們叫過來,問明了事情的原委,實際上并不是什么嚴重的事情,為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我對其中那位在爭執(zhí)中哭了鼻子的女生說到:“呀,我忘記準備彩色粉筆了?你能幫我去找點過來嗎,我今天上課要用到的!”學生先是一楞,繼而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急忙擦了擦臉走出了教室。飛快地拿來了一盒彩色粉筆。就這樣,我順利上完了課。上課結束后,我再次真誠地感謝了她,她很高興,也早將課前的不愉快忘記的干干凈凈。
如果,當時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給他們擺事實、講道理,解決他們之間的誰是誰非,那么勢必,會延誤到我的上課時間,可是,如果我置之不理,假裝沒有看見,一來有損教師的威嚴,其他學生會認為你是個不聞不問的教師,二來,這個孩子一整節(jié)課都會沉浸在這件事情的陰影中。因此,我虛擬了“彩色粉筆”事件,迅速轉移她的注意力,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同時也激發(fā)了她幫老師解決麻煩,積極向上的動力。
學生的情感和心理是脆弱的,需要老師細心的關愛,學生對自己前途的思考和憧憬是迷茫的,需要教師適時的指導。美好的前景是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的不可替代和估量的動力。因此,虛擬美好的前景,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制定了學習中的奮斗目標,使學生在信念的理性支柱下,激發(fā)出強烈的學習熱情,產(chǎn)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在教育教學中更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智慧與情感的融合,是人類追求文明的活動。為學生樹立偉大的信念,創(chuàng)設美好的前景,我們責無旁貸。
現(xiàn)在的學生很脆弱,一點小問題、小挫折就大喊大叫,不愿吃苦,不肯吃苦,就像草莓一樣:外面光鮮奪目,卻質(zhì)地綿軟,稍一施壓就整個抵抗不住變成一團稀泥。于是在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總會帶兩樣東西給學生,一顆飽滿的珍珠,一粒不起眼的沙石。我問他們:“這兩件你喜歡哪一樣?”學生們各抒己見,大多數(shù)都選擇珍珠,也有少部分同學選沙石。這時我給他們講了珍珠的故事:“從前,有一只不起眼的珍珠貝,偶然的機會,它的身體內(nèi)進入了一粒沙石,珍珠貝感到非常疼痛。于是它開始分泌黏液,來驅(qū)除異物,減少疼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將沙石緊緊裹牢。很多年之后,這只珍珠貝還是好好地活著,并且體內(nèi)多了一顆閃亮圓潤的珍珠?!?/p>
我給學生們時間,讓他們?nèi)ン@訝,去討論,去比較,去發(fā)現(xiàn)。
然后我告訴他們“如果你是那只珍珠貝,那么,你遇到的每一次困擾與艱難,都是幫你生成珍珠的沙礫。是它們,讓你感到劇痛;也是它們,讓你有機會生成珍珠,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所以,請你珍惜每一次的困難,他們是你成功路上的鋪路石。踩過它你將變得更加優(yōu)秀,超越它你將變得更加完美”。
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今天的奮斗是有價值的,是美好前景對自己的考驗,是通向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由此,讓學生產(chǎn)生持久的動力,在學習上虛心求教,刻苦鉆研,一絲不茍,持之以恒。
《圣經(jīng)》上有這樣一句話:富有的還要給予,沒有的還要剝奪。越有的就越有,越?jīng)]有的就越?jīng)]有。這句話應該給我們?yōu)槿藥熣咭跃?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成人成才。在教學中要統(tǒng)籌兼顧,重視全員參與,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重視“期待效應”的作用,通過虛擬正面形象,虛擬事件,虛擬榜樣,虛擬前景,激發(fā)每個孩子學習的動力,發(fā)掘每個孩子學習的潛力,讓每個孩子的今天都比昨天更優(yōu)秀,讓他們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