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玲
背景片作為電視新聞背景,在電視直播中對于延伸拓展信息時空感、增強信息針對性、提高信息感染力與趣味性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電視直播中新聞價值的幾大屬性及其特點出發(fā),結合電視背景片自身特點,研究電視新聞背景該如何最大程度上發(fā)掘信息的新聞價值。
電視直播從類型上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電視欄目直播報道,像《新聞聯(lián)播》之類強調的僅僅是節(jié)目的播出模式上采用直播而非錄播,背景片在此類節(jié)目中往往已經事先錄制好;另一種則是電視直播,即電視報道與新聞事件同時發(fā)生,這也就要求新聞記者在面對突發(fā)事件報道的同時對事件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外圍狀態(tài)進行交代,對相關信息及歷史態(tài)勢有一個總體的回顧。
一直以來,我們普遍認為新聞價值屬性體現(xiàn)在客觀存在的五個方面,即時新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因此,新聞價值常常不是以社會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而是內涵于物質本體之中的。我們評價事物是否具有新聞價值,也僅僅從靜態(tài)、客觀的角度,對它是否是新近發(fā)生的、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有一定知名度的、貼近群眾生活的、有趣味性的新聞來判斷。
于是,“9·11”事件在今天對于我們顯然已經失去了它的新聞價值,普通百姓的尋常生活小事也不足以構成其登上大眾傳媒的新聞價值,更不用說一些人物傳記、幕后故事了,它們更應該被作為“垃圾”清理出價值新聞的陣地。顯然,這種做法是有悖于我們當今電視媒體的發(fā)展趨勢的。這些被稱為“垃圾”的材料恰恰便是構成背景片的重要元素。
背景片全稱電視新聞背景片,指的是一種以電視鏡頭語言對新聞報道中事件發(fā)生的歷史、環(huán)境、人物以及原因等方面所做的補充性說明。一般來說,背景片中的內容多為已經發(fā)生過的或不為人知的事情,其本身并不屬于新聞,在新聞成分中處于從屬地位。正因為我國長期以來對于新聞價值的客觀、靜態(tài)的定位,背景片在電視直播中的重要作用常常被忽略。例如體育賽事現(xiàn)場直播中,記者往往更專注于對比賽進程進行專業(yè)性解說,對比賽結果進行預測。往往忽略對球隊發(fā)展歷史、教練訓練風格、球員賽前狀態(tài)以及球隊的一貫風格的把握。因此難免造成業(yè)余球迷云里霧里,不知所云。
與我們不同的是,西方主觀主義價值論者更傾向于把價值定義為一種觀念和評價,認為價值是作為主體的人依據(jù)自身的情感、興趣、欲求、好惡態(tài)度等對客觀事物作出的評價。[1]他們把讀者的共性趣味歸納了一下,像利害關系、金錢、性、沖突、反常、大規(guī)模的事件、競賽、犯罪等,認為這些內容是受眾最為感興趣的因而也就成為判定新聞價值的客觀標準。[2]正如《紐約時報》記者阿爾比恩·羅斯所說:“任何事件的新聞價值全在于通常被稱為背景材料的上下之中”。[3]新聞價值屬性更應該被放置在一個相對的、主觀的、動態(tài)變化的角度來看??此菩侣剝r值是由主體決定的,但實際上,它是由主體的社會型決定的,是由主體的社會化程度及其所構建的社會關系決定的。這也就從理論上強調了背景片提供的新聞背景在構成事件整體新聞價值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了背景的新聞,沒有任何價值!
背景片作為新聞的一部分在豐富事件內容、構成新聞價值的同時其本身也有著一定的新聞價值。為什么這么說呢?下面我們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幾個新聞價值屬性出發(fā),看一看在現(xiàn)場報道中,背景片又是如何動態(tài)地展現(xiàn)、重塑新聞價值屬性的。
對于背景片的時新性有人提出,一方面背景片的拍攝需要提前進行策劃、拍攝與剪輯,決定它只能著力于事后盤點與歷史回顧,這也就從一方面為它的內容時新性大打折扣。其實不然。
新聞不單單可以指新近發(fā)生的事件,也可以將范圍擴大到新近產生的某種社會現(xiàn)象或某種社會思潮。例如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直播類節(jié)目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每年春晚開播前都有主持人深入春晚幕后,對即將登場的演員進行采訪互動;春晚開始后,在實現(xiàn)前景直播的同時,又有后臺演員們慶祝春節(jié)的熱鬧場面。前臺直播、后臺探秘、演播室評論,三者有機結合,全方位地展示過年的味道??梢哉f,在這里,背景片的制作又一次沖破了時間的束縛,與新聞事件本身共同構成了其更大的新聞價值。
艾豐在談新聞價值的社會性時就曾明確指出:“新聞價值不同于事物的那些自然屬性,乃是一種社會屬性,它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盵4]強調的是新聞價值與主體需求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隨著大眾媒體的發(fā)展,人們不再滿足于成為魔彈論中的靶子,受媒體的控制,作為信息的被動受體。而是更加期待以一種自主化、人性化的方式主動參與社會信息傳播中。于是,也就日益造成了大眾傳媒的專業(yè)化與分眾化趨勢。
背景片所謂的“針對性”是指新聞價值的產生是由于特定領域、特定專業(yè)、特定指向的人群不同的需求而產生的。新聞價值屬性之一的重要性在這里有了確切的受眾目標與指向性,而新聞背景的加入則在一定程度上對新聞主體的廣泛性起到了調節(jié)作用。例如,假若一則報道上海治安問題的新聞,從新聞本身來看包含著“上海”“治安”等多個話題,倘若加上一個以“上海自古以來治安問題調查”的背景片介紹,就會給人以明確的針對性,引起人們對于監(jiān)管部門工作的質疑與思考,提高了新聞信息針對性,增強了報道的新聞價值。
接近性包括心理上的接近性和利益的接近性,指的是新聞消息能夠喚起人們共鳴的特性。復旦大學李良榮老師說:“有些事情雖然發(fā)生在遠方,但由于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人事上有密切聯(lián)系,遠方發(fā)生的事情會引起公眾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鳴?!盵5]強調的是背景作為事實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事情來龍去脈的“龍”,是前因后果的“因”,是更多的新聞事實。而更多的新聞事實將是多項價值的統(tǒng)一體,一個政治事實可能包含經濟事實、文化事實等多方面的價值,因此也就放低了受眾門檻,贏得了更多人的情感共鳴。
例如我國非典時期非典疫情的直播報道,倘若單純地進行疫情的直播報道,相信有不少觀眾會說:“這關我什么事?!钡拇_,在人們看來,不足以影響其精神內核與切身利益的變化,不足以引起人們更多的重視。這時候,倘若利用背景片對非典病毒本身進行介紹、對流感疫情造成的社會危害進行回顧,以及對如何預防非典的日常措施作進一步說明,就會引起大部分人對于個人健康、對于大眾公共衛(wèi)生的關注。這種做法也就是通過“獲得更多的事實并建立事實存在的背景,從背景中去尋找新的事實關聯(lián)和對事實的解釋?!盵6]從而對新聞主體起到幫助、引導、服務的作用,能給新聞主體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現(xiàn)實利益。
趣味性指的是新聞事實能夠提供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生活樂趣,實現(xiàn)風格上的生動有趣和喜聞樂見。你在現(xiàn)場報道中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記錄這個人的性格轉變過程、思考過程,在直播大會的報道中也不可能全程記錄某位領導人的講話。因此,背景片的作用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背景片作為一種靈活的記錄方式,可以采用對比強調、設置疑問烘托氣氛等,穿插一些與新聞事實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傳奇和科技知識,可以使新聞事實的敘述和表達更活一些。
另外,背景片的報道也凸顯了新聞事件背后的人情味。電視傳媒作為一種大眾傳媒,它要求我們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能夠提供和諧多彩的審美情趣,引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樂趣。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們在直播報道中往往不再“就事論事”,這場奧運會也不僅僅作為一場體育賽事,更多地作為增強民族向心力與民族自豪感的象征,通過對奧運會歷史的回顧與中國人艱辛申奧歷程的重現(xiàn),在無情的體育競技中展現(xiàn)一種濃濃的人文情懷。
總之,背景片作為事件靜態(tài)新聞價值的動態(tài)體現(xiàn),日益成為電視直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構成其新聞事實完整性、拓展新聞價值、增添新聞趣味性、體現(xiàn)人文價值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在記錄的同時要將新聞事實的新與舊、前與后、動與靜等因素結合起來,最大程度上深化事件背后的新聞價值,取得更好的收視效果。
注釋
[1][2]趙振祥:《正向與負向——新聞價值的兩面性》,《重慶社會科學》2008(07):69-70。
[3]秦寶青、石建文:《新聞背景的運用對提升新聞價值的作用》,《當代電視》2007(07):52-53。
[4]艾豐:《新聞采訪方法論》,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年版,P118。
[5]李良榮:《新聞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P170。
[6]楊曉云 趙青:《新聞背景與電視深度報道》,《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