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教授,文克成;長沙大學原黨委書記,陳振坤
本文標題取自魯迅詩句,意為真正的英雄豪杰并非都是“刑天舞干戚”一類的猛士,也還有如親朋好友之間的誠摯柔情。
毛澤東是一位謀全局、論興廢、做大事的革命領(lǐng)袖,也是一位豪氣沖霄漢、筆底有風雷的大詩人,其豪放的性格古今無人可比。然而,他在與黨外人士交往時,卻往往情意真摯、親切感人,具有巨大的親和力。
所謂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指朋友間要真誠相待,情誼深厚,能共享光榮,共蒙恥辱。這本是儒家文化的一種人際倫理觀念,后來隨著儒家文化的發(fā)展,就不斷延伸為一種政治倫理,從而對中國歷代政治人物產(chǎn)生影響。它可以使人義薄云天,化敵為友,也可以兩肋插刀,義以獻身。
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大中,鄧小平根椐黨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實踐經(jīng)驗和與時俱進的需要,提議將毛澤東所制定的對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八字方針增加“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八個字,發(fā)展成十六字方針。從而,新方針從原則到功能,從思想到情感,從言論到行動,高度概括和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與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結(jié)成的新型關(guān)系和合作共事的高格局、高境界,也是對毛澤東與黨外人士交往的親和力的生動寫照。
1949年2月22日,傅作義在北京剛剛宣布和平起義,即去西柏坡拜見毛澤東。毛澤東誠心誠意地對他說:我俘虜你的人員,都給你放回去,你可以接見他們,然后都送到綏遠去。
當時綏遠尚未解放,被傅作義的部屬董其昌所占據(jù)。毛澤東此舉是想讓這些俘虜去綏遠以現(xiàn)身說法宣傳共產(chǎn)黨對俘虜和起義人員的優(yōu)待政策。可過了幾個月,綏遠的問題還未解決。傅作義自告奮勇,向毛澤東請求親自去綏遠勸董其昌起義。毛澤東開會研究此事時,大家有不同意見,擔心傅作義去了,萬一情況有變,他或者被扣,或者反水,豈非放虎歸山?毛澤東相信與傅作義能彼此真誠相待,就派飛機把他送到綏遠。不久,果然董其昌宣布起義,并與傅作義同機飛來北京。此事成為傳頌一時的“一虎歸山,二虎同回”的佳話,顯示了毛澤東超人的膽略、高度的自信和肝膽相照待人的巨大親和力。
肝膽相照往往和榮辱與共連在一起,前者是后者的基礎(chǔ),后者是前者的表現(xiàn),唯其彼此有忠肝義膽,才能榮辱與共。毛澤東與黨外朋友黃炎培的交往就是這種關(guān)系。
1945年7月,著名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民盟負責人黃炎培等五人應中共中央、毛澤東的邀請,為推動國共和談飛抵延安訪問,毛澤東親到機場迎接并邀他們?nèi)テ渥√幾骺?。當黃炎培走進毛澤東的會客室時,立即被掛在墻上的一幅畫所吸引,所感動。畫中一把酒壺,壺上有“茅臺”二字,壺邊有幾只酒杯。畫面上方有題詩:
喧傳有客過茅臺,
釀酒池中洗腳來。
是真是假我不管,
天寒且飲兩三杯。
此畫頗有些來歷。1943年抗戰(zhàn)期間,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大力制造反共反民主的輿論,誣蔑八路軍、新四軍,迫害革命青年和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對此頗為反感,就應友人之請,在其畫作上題寫了上面這首詩。此詩揭露了國民黨造謠誣蔑紅軍長征路過貴州茅臺鎮(zhèn)時在酒池中洗腳,表達了作者在天寒地凍嚴酷的政治氣候下,不畏強權(quán),敢于用自己的行動去澄清事實,為紅軍說公道話。后來這幅畫輾轉(zhuǎn)被毛澤東收藏并懸掛于客廳,對黃炎培為共產(chǎn)黨困難之時說了公道話不能忘懷,表示欲與其共呼吸同命運。從此,他倆成了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好友。幾年之后,新中國成立,毛澤東親自動員黃炎培出任政務(wù)院副總理。
由此觀之,共產(chǎn)黨與民主黨派所形成的團結(jié)合作的關(guān)系,是有著長期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深厚基礎(chǔ)的。
“柔情似水”是宋代婉約派詞人秦觀名作《鵲橋仙》的佳句,它贊美了牛郎織女的真摯愛情。此處借用,意在比喻毛澤東對黨外人士關(guān)愛、體貼的拳拳之情。
新中國成立后,原宣統(tǒng)皇帝的大臣載濤當上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有一次他在政協(xié)開會,突然家人打來電話說家里北房塌了。他即請假趕回去,然而修房的錢不夠,他一連幾天獨自發(fā)愁。未幾,政協(xié)委員章士釗專程送了一筆錢到載濤家,說是領(lǐng)導給他修房用的。原來,在參加政協(xié)教育界坐談會上,毛澤東聽說載濤生活不寬裕,房子壞了沒錢修,就從自己的稿費中拿出2000 元請章士釗轉(zhuǎn)交給他。載濤知道后,十分感動地說:毛主席日理萬機,終日籌劃國家大事,怎么會知道我家的小事呢,他真英明偉大啊!
毛澤東急人所急,助人解難,真正把工作做到家了。他送給載濤的修房錢,豈只是2000 元的價值,而是共產(chǎn)黨對黨外朋友的無限關(guān)懷。
唐代詩人杜甫寫過一首《春夜喜雨》的詩,詩曰:“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贝颂幰闷渲小皾櫸铩薄盁o聲”四個字,是借喻毛澤東對有疑慮的黨外人士的關(guān)心、啟迪、勸勉象春夜細雨一般沁其心田,助其轉(zhuǎn)變觀念,提高認識。
1949年,毛澤東剛進北京,民主人士司徒美堂就要去拜訪他。毛澤東素來與之少交往,得知他年老多病不能走路,就叫衛(wèi)士把自己的躺椅綁上兩根木棍作成一滑桿,待司徒下車后把他抬到客廳門口,又親自攙扶他走進。毛澤東在與之交談時,了解到他對共產(chǎn)黨的政策尚有疑慮,以為民主人士只能為共產(chǎn)黨捧臺、抬轎,就解釋道:我們以后要長期一塊共事,我們大家既是坐轎者,又是抬轎者。每一個愛國志士仁人,都能以自己的特長參加人民政府的工作,不但要做到盡職盡責,還要做到有職有權(quán)。
毛澤東就近取譬,以事喻理,以身作則,循循善誘,如春風拂面,細雨潤物,使司徒老人感受到了毛澤東人格的力量,體會到了“坐轎”與“抬轎”的喻意,理解了共產(chǎn)黨的英明政策。
世間最復雜的工作,莫過于轉(zhuǎn)變?nèi)说乃枷搿H思扔欣碇怯钟星楦?,光憑法律、政策不一定能轉(zhuǎn)變思想,但人格的感染、情感的影響往往是轉(zhuǎn)變思想的最佳催化劑。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自古君臣相見、主仆相見、長幼相見等等都有一套禮儀程序,到了現(xiàn)代,這些禮節(jié)雖然簡化,但尊長敬上之風依然存在。毛澤東是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大黨領(lǐng)袖人物,他接見黨外人士,從無講究,常常憑自己的博聞廣識解字析名來緩釋客人的緊張、局促情緒,使人有一見如故的親切感。
1949年9月下旬,民主人士程星齡應毛澤東約請到其住所作客,他雖與毛澤東同為湖南一師畢業(yè)的校友,但毛澤東先入校。為了述舊之便,程星齡特意帶了一本保存了30 多年的一師同學錄赴約,以師弟禮進見。
兩人相見時,毛澤東聽說程星齡帶來一本一師同學錄,十分高興,立即要過來翻閱。當他翻到26 頁時,笑著說:“星齡呀,你的名字在這里。你的族兄頌公(程潛)字頌云,你的別號卻是“不云”,我的叫“潤之”呀。你不云,天上沒云就不能下雨,我怎能潤之,就潤不了土地嘛。
程星齡聽了拘謹頓釋,也笑著說:“主席,你先我入一師,已借得了洞庭云雨,滋潤著一師和三湘大地,我這沒云的水,也靠了您的滋潤,才有今日啊。”
如此見面,如同兄弟相會,朋友相聚,多么和諧,多么親切。毛澤東幾句會心的笑語,尤具親和力,一下子拉近了共產(chǎn)黨領(lǐng)袖與黨外人士的距離。
毛澤東的析字解名術(shù),不僅給人以親切感,而且還能暗含玄機,發(fā)人深省。
1945年8月,毛澤東在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時,重慶文藝界的名流請他作一次關(guān)于時局的演講。當場有人問毛澤東:假如和談失敗,國共全面開戰(zhàn),毛先生有沒有信心戰(zhàn)勝蔣先生?此問相當敏感,如果回答肯定,則有損和談氣氛,如果回答否定,則是示弱。毛澤東急中生智,妙語作答:國共兩黨的矛盾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蔣先生嘛,蔣先生的“蔣”字是將軍頭上一棵草;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腳的毛字,而是一個“反手”。話畢,眾皆大笑不止。
毛澤東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兩難問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
所謂“國共兩黨的矛盾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利益的矛盾”,是指共產(chǎn)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所謂“‘蔣’字是將軍頭上一棵草”,是喻指蔣介石少才無德,是個草頭將軍,根基不深。而“反手”一說,取自明朝開國軍師劉伯溫《燒餅歌》(回答朱元章吃燒餅時提出的問題)中的一則關(guān)于500年后的預言——“一牛生二尾,反手掌乾坤”。前一句是“?!弊旨右黄惨晦喑闪恕爸臁弊?后一句是“手”字反寫成了“毛”字,暗含500 多年后姓毛的和姓朱的人會掌天下的天機。后來,此預言正好在毛澤東和朱德身上應驗。
毛澤東不信迷信和傳言,當然也不會看破“天機”,他只是利用所謂《燒餅歌》的預言來說明共產(chǎn)黨得道多助,一定會取得革命勝利,以此和黨外朋友說幾句貼心話,鼓勵他們要相信共產(chǎn)黨,要對光明前途的到來充滿信心。
毛澤東與黨外人士交往的這些動人事跡,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貫徹群眾路線,增進黨和人民群眾的親密關(guān)系,必須把政策的力量、人格的表率、情義的感染結(jié)合起來,而且,優(yōu)良人格、深厚情義必須是真的,否則,作秀是沒有任何親和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