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美云
新學期伊始,學校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小班化教育實驗。所謂小班化教育,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數的減少或班級規(guī)模的縮小,而是在該背景下,教師需要深入地思考如何借此契機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認為,在優(yōu)化初中地理小班化教育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以學生為本”是小班化教育倡導的教學理念。地理學科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教學中隨時可以滲透學生生活中的事例或經驗,讓學生在生動、熟悉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地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一定要有趣、有用、與生活貼切??梢允窃诰W上下載各種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視頻,也可以是平時搜集的一些小故事等。比如,在教《大洲和大洋》一節(jié)時,我搜集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富有代表性的圖片,風光秀麗的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目光,每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了,主動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了,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要讓學生‘動’起來,實現耳、眼、口、手、腦的‘全頻道’接受,‘多功能’協(xié)調,‘立體式’滲透?!蔽覀兘處煵环晾贸踔袑W生“愛動”、“多動”的特性,通過和老師一起“說一說、聽一聽、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體驗,讓他們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樣是《大洲和大洋》這一節(jié)內容,如何讓學生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地圖上的輪廓及相對位置關系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我在這里做了這樣的教學設計:⒈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互相之間介紹,找到記住輪廓的最好方法,比如有的學生說非洲像數學課上用的三角板、大洋洲像漢字“凹”、南極洲像天鵝;⒉進行Flash拼圖游戲,讓學生在電腦上操控鼠標,將大洲和大洋放在合適的位置,其他學生也可以對其進行指導,學生激情高漲;⒊讓學生以某一大洲或大洋為例,進行角色扮演,介紹周圍的大洲大洋的位置。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利用自己的感官,大膽地嘗試和實踐,在學到了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所有學生在接受教育時,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也會大大促進學生的進步,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在小班化教育中,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此時,教師在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的同時,要更加注重“賞識教育”,盡量讓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讓他們愉快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見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潛力,以更飽滿和自信的姿態(tài)投入到快樂的學習中去。比如,在介紹地球的海陸分布時,學生對我們生活的星球是叫地球還是叫水球,展開了大討論。其中有個課外知識豐富的學生說“地球上的生物起源于海洋,我們生活的星球應該叫水球”。這樣的回答,對于一個農村學校的學生來說是很難得的,我對這個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并且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籍增加自己的知識面,從這個學生的笑聲中我能體會到他成功的喜悅。
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有用。學生僅僅坐在教室里學習地理是不夠的,要充分利用我們走出校園的機會,指導學生在自由的空間中體驗生活中的地理。當我們去“園博園”秋游時,不妨印發(fā)園內的景點圖給學生,讓他們將地圖上的知識運用到游玩中;當我們去如東參加實踐活動時,不妨在中午和傍晚帶著學生光著腳走在海邊,體驗一下在泥地上和在水中的溫差;當我們去如皋參觀時,不妨告訴學生這里曾經是一片海洋,是海陸的變遷讓這兒成為了有“長壽之鄉(xiāng)”美譽的陸地。這樣的校園外的教學,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能服務于生活,從生活中也能學習到地理知識,讓學生在地理的世界中自由飛翔。
對于我來說,初中地理小班化教育之路才剛剛開始,要讓學生喜歡地理課并能在生活中運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我認識到,只要我們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認真做好以上四個方面,一定能達到優(yōu)化初中地理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真正地領略到地理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