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琛姣
作為鄉(xiāng)土詩人,王書懷的詩既富有濃厚的東北地方文化氣息,又以敘事和抒情見長。比如在《第一次趕車時的小伙子》中,詩人就用“羞臊”,形容小伙子趕車的難堪與局促,而《第一書記的自行車》又以抒情見長:“車呵,/車是書記一雙腿,/量遍公社好山河;/車呵,/車是書記一匹馬,/第一線上急奔波!/車,/忙碌的車!/戰(zhàn)斗的車!/哪里盼它它在哪里,/哪里有它哪里騰騰火火!”詩歌以誠摯的感情,熱誠地歌頌了人民書記為人民的大公無私。不僅如此,王書懷的詩還多采用農家口語的形式,多用問答、對白的方式,極力拓展詩歌的表現內容,這使得他的詩歌不僅語言質樸自然,并且十分富有生活氣息。
文學形式作為文學文本的“語言圖像”,其不僅僅是詩人技巧與詩藝的集中顯現,也是文學作品內涵的集中顯現。王書懷在詩歌樣式上也多有創(chuàng)新。在這之中,他最擅長的是多用問句形式,以表現詩人的內心世界,比如以下一組詩句:
“吹向果園的風,/為什么這樣輕?/紅果過高墻,醉人也醉風?!保ā豆麍@的風》)
“不管人們怎么評鑒/姑娘們的心事別人怎能拆穿……隊長說:‘扯牛尾巴長大的孩子,難道怕跟咱們出牛氣?’”(《家鄉(xiāng)戀》)
“他們在談論什么?/什么是話題的中心?/童年的回憶么,還是故鄉(xiāng)的風景?”(《三伙伴》)
這些問句,一方面有助于引發(fā)讀者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又能在某種程度上,引起讀者的共鳴。古人云,一葉而知秋。從王書懷這一創(chuàng)作技巧運用看,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著自己獨到之處,加之他詩歌的獨特內容,這就為其在鄉(xiāng)土文學創(chuàng)作上,留下了濃彩重墨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