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平
(安徽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曾獲得享有盛譽的“布克獎”。他偏愛采用回憶的敘事方式編織小說,《長日留痕》就是一個例子。小說中,主人公史蒂文斯從新雇主那里得到短暫假期,他決定去旅行。在旅行途中,史蒂文斯回憶起他在達林頓府邸與其父親和肯特小姐共事的歲月。小說情節(jié)就在這旅行和回憶之間交叉展開。主人公充滿矛盾對立的性格在這交叉情節(jié)的敷設鋪展中顯露無遺。
“二元對立”是結構主義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且深及各個層面,在神話、語言形式及語義等方面,都有上與下、黑與白、男與女、陰與陽之類的種種二元對立結構,使意義得以在對立的結構中產(chǎn)生。[1]21“二元對立”也是分析文本意義產(chǎn)生的有效手段,深入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二元對立項有助于挖掘文本的隱含意義以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2]101采用“二元對立”視角分析《長日留痕》中人物性格以及主題上的二元對立,挖出文本的深層結構,達到對主人公史蒂文斯悲劇性格形成的深層次理解,正是本文的動機。
人物性格決定人物行為。因此,作者往往通過人物行為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在小說《長日留痕》的人物性格塑造中,石黑一雄并沒有直接告訴讀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是通過人物行為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在小說人物性格對立面上,主人公史蒂文斯的兩面性最為明顯,是個充滿矛盾的個體:對待職業(yè)全心投入而對個人生活極端漠視;對待貴族極盡謙卑對待下屬趾高氣揚;過去對待下層人士冷若冰霜而如今對待陌生人彬彬有禮。
史蒂文斯對個人價值的定義很極端,其人生奮斗目標就成為一個杰出的男管家,所以他對工作忘我投入,而對個人生活卻是極度漠視。同時,史蒂文斯認為,杰出的男管家的必備素質即是有尊嚴?!皩⑺麄兣c那些僅僅是特別有能耐的男管家區(qū)別開來的要素最準確的把握就是‘尊嚴’這兩個字”。[3]30根據(jù)史蒂文斯的觀點,“男管家必須具有不叛離其所從事的職業(yè)本色的本能……使杰出男管家之所以杰出的特點,是他們具有投入所擔任的職業(yè)才華,而且最大限度的投入,他們絕不為外部事件所動搖。[3]30-31史蒂文斯成為“杰出”的男管家,他沒有“被外部事件所動搖”。他極力為達林頓伯爵效忠,卻沒有盡到一絲一毫做兒子的責任;將肯特小姐拱手讓人,卻無法判別達林頓勛爵與納粹的勾當。達林頓伯爵讓史蒂文斯去削減其父親威廉的工作,這對曾經(jīng)是杰出管家的父親是個極大的打擊。史蒂文斯對父親宣布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冷酷,沒有給父親一絲安慰。他說:“勛爵有這種看法,當然我自己也持同樣的觀點。如果父親繼續(xù)去做目前所承擔的這些工作,肯定會隨時對這府內(nèi)家政管理的正常運轉帶來威脅,而且特別會對下星期召開的重要國際會議帶來威脅”。[3]60同時,雖然史蒂文斯也對愛情有熱切的向往,但卻一直不敢有兒女私情,有意冷落了肯特小姐。當肯特小姐與其他男人約會時,史蒂文斯心情總是不好,但他卻是一遍遍詢問肯特小姐的工作情況。當肯特小姐的姑母去世時,史蒂文斯在門外能感覺肯特小姐在抽泣,他并沒有去安慰肯特小姐,卻總是一遍遍提醒肯特小姐把工作的事情做好。這種兩相極端對應的性格缺陷導致史蒂文斯錯誤的人生定位。[4]史蒂文斯實現(xiàn)了自己的職業(yè)理想,成為了“有尊嚴”的男管家,但同時他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他失去了父親,失去了肯特小姐,他事業(yè)上的榮光是以個人幸福的失去為代價的,他的個人生活一片虛無。
史蒂文斯在達林頓府邸從事管家期間,其理想是成為一名“杰出”的男管家。對待達林頓勛爵的賓客們,史蒂文斯大獻殷勤。勛爵要求史蒂文斯給年輕的卡迪納爾先生講授點關于生活方面的基本知識,而那段時間府邸即將召開國際會議,史蒂文斯根本沒有時間顧及這些分外的事情,但史蒂文斯很謙卑地答應了勛爵的要求。當史蒂文斯病重的父親在床上奄奄一息時,他卻在謙卑地給法國來的杜邦先生弄膠帶,找醫(yī)生,原因是杜邦先生腳腫了。史蒂文斯被勛爵叫去減退年老父親的職務時,史蒂文斯同樣很謙卑地答應了勛爵。
但是,當史蒂文斯面對自己的同事或是父親時,卻擺出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如同勛爵般高姿態(tài)地傳送指令。在被要求去辭退父親時,也絲毫不顧及父親的感受。他在父親面前不是父親的兒子,而是父親的上司。在史蒂文斯被要求辭退肯特小姐手下的兩名優(yōu)秀的猶太員工時,肯特小姐極其困惑。史蒂文斯沒做解釋,不去理會肯特小姐的困惑,也不坦言自己當時對于勛爵決定也有不解與困惑。相反,史蒂文斯嚴厲指責肯特小姐讓個人情感影響到理性判斷??v然史蒂文斯對肯特小姐有著愛慕之意,但他拒絕個人情感,肯特小姐只是他的下屬與同事,她需要聽從于他。在肯特小姐剛到府邸沒多久,史蒂文斯要求肯特小姐尊稱他父親為史蒂文斯先生,這也顯得史蒂文斯異常矯揉造作。[5]
總之,在達林頓府邸,史蒂文斯向“杰出”管家的職業(yè)理想極力攀爬,他對勛爵的光輝仰慕顯示了自身對名利的追求。而對下屬們,包括父親與肯特小姐,史蒂文斯認為沒有關心理解的價值,他們?nèi)艨諝獍闾摕o。
過去的史蒂文斯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鞏固自身的職業(yè)地位,所以史蒂文斯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職業(yè)規(guī)劃中。[6]他排除了個人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父親老史蒂文斯與肯特小姐。對他們冷若冰霜。但當史蒂文斯走出達林頓府邸時,他發(fā)現(xiàn)“四周的環(huán)境終于變得陌生了,于是,我明白我已走出了我原來熟悉地方的邊界在旅途上……我猛然強烈地意識到我確實已將達林頓府遠遠地拋在了后頭,我不能不承認我著實感到有點兒驚恐——這種驚恐的感覺更為加劇了,那是因為我感到也許我根本沒有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而是飛快地沿著完全錯路的方向駛進了荒郊野嶺。盡管這僅僅是一瞬間的感覺,但卻使我放慢了速度”。[3]22史蒂文斯開始放慢速度,他會與陌生人開玩笑、喝酒,吹牛,甚至開車時都舍不得傷害馬路上的一只母雞。
史蒂文斯在達林頓府邸時,他極力做一個受人尊敬的管家,但他選擇犧牲個人幸福。他對待貴族大獻殷勤,在名流們面前盡是謙卑恭順,但在下屬們面前擺盡架子、趾高氣揚。在達林頓府邸,史蒂文斯關注職業(yè)成功帶來的榮耀與光輝,其他一切對他而言就是宛如虛無的真空。走出達林頓府邸后,當他不再是府邸管家,就開始有所變化。對待與陌生人,他彬彬有禮,與先前大有不同。他開始審視自己一直引以為豪的輝煌過去,重新思考榮光與虛無的定義。
人物性格塑造只為了凸顯主題。該小說探討的主題豐富多樣,其中包括了相互對立的主題:個人的得與失,個人昔日的光輝與今日的虛無,達林頓府昔日的榮耀與今日的落魄,大英帝國昔日的繁榮昌盛與今日的式微衰敗。[7]
主人公史蒂文斯傾盡一生,終于換來個人事業(yè)的榮耀,但他也失去了個人幸福。史蒂文斯得到的事業(yè)成功只是曇花一現(xiàn),隨著勛爵的身敗名裂,步入老年的史蒂文斯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已不能勝任管家的工作。但當史蒂文斯走出達林頓府邸時,他開始審視自己過去的生活,他開始有所領悟。所以,當史蒂文斯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而當他失去某些東西時,他的思維卻得到了提升。得與失兩者看似相互對立但卻相互統(tǒng)一。
小說中的達林頓府邸是大英帝國的一個縮影。故事從“序言:1956年7月”開始,史蒂文斯離開達林頓府邸,而達林頓府邸也被拍賣給了美國的一個紳士——法拉戴先生。在英國歷史上,1956年的蘇伊士危機是個影響深遠的事件,它導致了大英國帝國的衰敗與解體,英國自此不再是歐洲繁榮昌盛的中心。蘇伊士運河危機不但導致了一個政府的垮臺,英法兩國在全球的龐大帝國也加速瓦解。此外,美國與蘇聯(lián)兩個超級大國成為真正主宰中東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因此,達林頓府邸從顯赫到落魄是一個國家衰敗的縮影,也是史蒂文斯感到失落與迷茫的根源。
本文分析了小說《長日留痕》中的人物性格塑造與主題上的二元對立。運用二元對立視角進行分析可以使得主人公史蒂文斯矛盾性格得到透徹展現(xiàn)與理解。性格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史蒂文斯的矛盾性格造成了其現(xiàn)在生活中的迷失。[8]史蒂文斯是普普通通的英國子民,早年生活在二戰(zhàn)前的大英帝國時代,國力昌盛經(jīng)濟繁榮。但二戰(zhàn)后英國淪為二等強國,國力漸漸衰退,年老的史蒂文斯對此充滿恐慌與彷徨,開始了個人對生命榮光與虛無的深思。作品將英國近一個世紀的歷史變化投射到一個人普通的小人物身上,極為濃縮含蓄地暗示了主題。
[1]廖炳慧.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匯編[G].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2]湯路平.此生無聲勝有聲:《瑣事》中的二元對立[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6).
[3]石黑一雄.長日留痕[M].冒國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89.
[4]Cleanth Brooks & Robert Penn Warren.Understanding of Fi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5]E.M.Forste & Oliver Stallybrass.Aspects of the Novel[M].London:Penguin Classics,2005.
[6]Kazuo Ishiguro.The Remains of the Day:The Discourse of Self-Deception[J].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2006(4).
[7]馬新國.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邵錦娣,白勁鵬.文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