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飖
(黃岡師范學院 文學院,湖北 黃岡438000)
陳沆是清朝嘉慶二十四年己卯恩科狀元,在清代267 年的歷史中,經(jīng)科舉考試,共考出狀元112 個,其中湖北3 人,陳沆就是這3 人中的一個,他被譽為“荊楚才子”?!肚迨妨袀鳌?、《蘄水縣志》、《黃州府志》等史志中都有陳沆傳記。清末翰林羅田人周錫恩還專為陳沆寫有《陳修撰沆傳》,因為此一傳記較為詳實地記錄了陳沆的生平事跡,故轉(zhuǎn)錄如下:
陳沆原名學濂,字太初,秋舫其號也。母某氏,夢月入懷而生沆。年十二,應童子試,鮑學使桂星才氣雄驁,陵轢一世,得沆卷驚嘆曰:“天才也?!笔装沃?,由優(yōu)貢中癸酉鄉(xiāng)試,沆清標玉映,雖再屈公車,而詞賦聲隆隆起。越六載,己卯始成進士,以第一人及第,授修撰。性純孝,母疾則變?nèi)萆?,早暮隱湯藥間,時時搏顙籲天請代。父光詔,宦湘南,沆輒欲棄官歸侍。其學淵博,握要經(jīng)史,旁徵流略,多所閱覽。其詩文以獨到為宗,雖天資儁拔,而思力刻憯,至數(shù)易其稿,故所作高奇,華妙卓然,為一代大宗。時邵陽魏中書源居京師,沆傾身與之,友人謂沆且貴,胡折節(jié)乃爾?矧源鱗甲難近。沆不聽,交源益篤,源亦篤好沆為人,蓋金石如也。沆既以詩文雄海內(nèi),承塵接顏走其門者日眾,沆獨慎所與友,理學之友則董太史桂敷,姚比部學塽,其人也;經(jīng)濟之友則賀制軍長齡、陶文毅澍、龔禮部自珍,其人也。其學從詞章入,而中年銳治朱子學。著《近思錄補注》十四卷,深得其奧。壬午年典試粵東,癸未充會試,同考官號為得士。卒年四十一,所著《詩比興箋》四卷,《簡學齋詩存》、《詩刪》若干卷,《館課賦》若干卷。沆亮拔醰粹,少負重譽,及享巍科,益志圣賢大道,議者以壽不究才為恨。①
此傳記中還有未提及的陳沆生平事跡:陳沆是蘄水(今湖北黃岡市浠水縣)巴河鎮(zhèn)陳家大嶺人。室名簡學齋、又名白石山館。陳沆為清代律賦四大家之一、清代試貼詩八大家之一。病逝后歸葬于浠水縣巴河鎮(zhèn)望天湖畔調(diào)軍山南麓。
陳沆出身于浠水望門貴族,書香門第,自祖父起,科甲世澤延續(xù)一百多年。他的家世在陳沆研究中一直未有系統(tǒng)的梳理,筆者依據(jù)《親情之什——我家的人和事》(陳沆后人所編輯的一本書)編委會于2009 年9 月所編寫的一張《湖北浠水陳氏沆公直下簡易家譜》以及《義門陳氏宗譜》、方志等等資料,對陳沆的家世,依據(jù)輩分的先后順序作一整理,目的是更直觀地了解浠水陳沆家族,以期對陳沆研究有所裨益。
一、浠水陳氏始祖陳伯宣 陳伯宣,為浠水陳氏始祖。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 年)為避兵亂,伯宣舉家從江西廬山遷往德安縣。“當時被表彰為義門”。陳伯宣“官翰林”,“注司馬遷《史記》行于世”。②
二、曾祖父陳嘉霽 陳沆的曾祖父是陳嘉霽,生前苦讀經(jīng)書,屢試不得志,后抑郁而死。曾祖母馮氏在當?shù)匾怨?jié)孝而聞名。陳沆在《三十生日都門自述》對此有所說明:“矜矜我先祖(指陳沆的祖父陳士珂),岳岳人中師。恭承節(jié)母意,思以善自貽?!雹?/p>
三、祖父陳士珂 陳沆的祖父是陳士珂,在《蘄水縣志·選舉志》中記載:陳士珂“乾隆三十七年,貢生;乾隆四十二年,舉人。治《易》第七名?!薄肮僦h,著有《孔子家語疏證》十卷和《韓詩外傳疏證》十卷?!标愂跨娴摹犊鬃蛹艺Z疏證》十卷和《韓詩外傳疏證》十卷都留存至今。兩本書的初刻都是由陳士珂的兒子陳光詔于嘉慶二十三年刻板出行?!犊鬃蛹艺Z疏證》十卷前有清朝“楚北大儒”,也是狀元陳沆的老師、本家伯父陳詩的序,序中說“今歲之春(嘉慶二十三年),金門(陳光詔字金門)于長沙官署,一日檢舊簏,得二書稿本,亟命二子攜以來鄂,取其書示余,而屬為之序,以此版行?!雹堋犊鬃蛹艺Z疏證》十卷今有上海書店1987 年影印出版本?!啊俄n詩外傳疏證》十卷,附《佚文》一卷”,今有民國時期的宋星五和周藹如主編的文淵樓叢書,直隸書局1928 年出版本。《黃州府志》卷十八“封贈”中“陳士珂以子光詔貴,贈文林郎”。⑤陳士珂品行賢良,陳沆在詩歌中幾次表達對祖父的敬意?!榜骜嫖蚁茸妫涝廊酥袔?。恭承節(jié)母意,思以善自貽”(《三十生日都門自述》),“矜矜我先祖,清芬被一鄉(xiāng)”(《正月二十四日得愚谷先生武昌書感賦即寄》三首)。陳士珂曾任家庭私塾先生,教授后輩子孫,對陳氏家族在科舉上的成功,作出了貢獻。陳沆自幼問學于祖父,在眾多的子嗣兒孫當中,他最受寵愛,“八孫同受書,愛我如有私”,“入塾才五齡,聰明過群季。讀書通七觀,受詩解六義。同學二三子,驚我頭角異”(《三十生日都門自述》五首)。由于受家庭私塾生活的熏陶,陳沆從小聰穎過人,好學能文,嶄露頭角。
四、父親陳光詔 《蘄水縣志》卷十《宦跡》中有陳光詔傳:“陳光詔,字金門,乾隆己亥(1779年)舉人,由大挑分發(fā)湖南,歷任長沙、湘陰、永定、平江、辰州等縣官,至武岡州知州。清慎勤明,所至多惠政,任平江時,適有數(shù)匪滋事。詔擒獲渠魁數(shù)人,大寮欲毖后患,諭呈逆名冊,即為保舉知府。詔不忍數(shù)百人之命,以博身榮,遂焚冊。力辭保舉,余黨卒為良民。他如倡建書院、均平賦稅,諸政楚南人至今言之如前日事。年七十致仕,八十卒于家?!雹蕖逗蓖ㄖ尽と宋镏臼弧り愩靷鳌愤€記載:(陳光詔)“委任湖南巴陵知縣,先派任酃縣知縣,值大水,賑濟災民,盡心竭力,后就任巴陵縣知縣,有諸生張某為人誣陷判死罪,極力平反,冤獄得到昭雪?!笳{(diào)任平江知府,倡建書院,大力辦學,減輕百姓賦役,善政甚多……。”從上述所引史料中可以看出,陳光詔同情下層百姓,關(guān)心他們的疾苦;愛民如子、清正廉明。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善政甚多,口碑極好。陳沆十歲就隨父去了湖南。“乙卯我十齡,夫子方筮仕。墮官到湘南,浩游從此始”(《三十生日都門自述》)。陳沆在父親身邊長大,其父的思想和為官之道無疑都給了他積極的影響。因此,他成人以后頗為關(guān)注現(xiàn)實,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他感時傷世,憂國憂民,關(guān)注國計民生,在他的詩作中,就有一定數(shù)量的關(guān)心百姓疾苦,反映社會黑暗,揭露封建末世種種弊端的詩篇。陳光詔在任長沙知縣時,續(xù)修了《長沙縣志》。陳光詔有二子,長子陳沆,次子陳澐。
五、弟弟陳澐 陳沆弟弟陳澐?!短I水縣志》中《陳澐傳》附錄在《陳沆傳》后:“弟澐,嘉慶丙子(嘉慶二十一年,1816 年)舉于鄉(xiāng),丁丑(1817 年)成進士,授編修,道光辛巳(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典試粵西。后官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因事陳奏過激,被左遷主事,詩文散失,家無存館?!庇謸?jù)《義門陳氏宗譜》記載:陳澐原名“學浚,字補齋。名澐,號大云”?!吧谇∥迨哪?1789 年)正月二十九日子時,……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月二十七日卯時,……葬于蘭溪蔣家山……”⑦據(jù)以上陳澐生卒年的材料可以推算,陳澐年壽僅47 歲。陳沆兄弟二人都是英年早逝。陳沆重視手足之情,兄弟之間感情很好,時常通過詩歌這種形式進行交流。比如陳沆詩歌中有《北行留別舍弟大云》、《題舍弟大云<黃鶴樓遠眺圖>即送其歸武昌》、《家芝楣邀同熊兩溟、顧劍峰、黃谷原、平耕年、明竹澗、舍弟大云宴集月湖酒樓》、《喜得舍弟書》、《邳州道中守雪示弟大云》、《乙亥六月,應蘭臺觀察之召,攜舍弟讀書燕支山,賦詩二章,呈幕中諸君子》等詩歌提及弟弟陳澐,在這些詩歌中,陳沆稱許弟弟的才干和能力。比如“仗爾多才能養(yǎng)母,憐汝此去尚依人”;也借用蘇轍來比擬弟弟陳澐,表達兄弟之間深厚的感情,如“長路艱難休在念,客中生計未嫌貧”;“一僮倚爐眠,獨與子由對”。陳澐詩文集今不存,在《湖北文徵》中收有陳澐的一篇奏疏,名為《奏永定河閘壩減河情形疏》。
六、陳沆長子陳廷經(jīng) 狀元陳沆與杜夫人生有二子,長子陳廷經(jīng),次子陳廷柱。長子陳廷經(jīng),《蘄水縣志》、《湖北通志》以及《義門陳氏宗譜》都有傳。據(jù)《義門陳氏宗譜》,陳廷經(jīng)生于“嘉慶九年(1804 年)九月初六日”,“壽七十有四,卒于光緒三年(1877 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原名鴻棨”,“字執(zhí)甫,號小舫”。《湖北通志·人物志十七·列傳七》記載:陳廷經(jīng)“清道光甲辰(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后調(diào)任山東、四川、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直言敢諫,不畏權(quán)勢。所陳建議,皆關(guān)系國家大政方針。咸豐初,巡視北京中、南、東三城兼辦團防,升任給事中。為御史時,曾彈劾當時總督、巡撫八人,布政使三人。晉升內(nèi)閣侍讀學士。年七十四退職。著有《夢迦葉山房詩賦》二卷?!标愅⒔?jīng)還有“《陳學士奏稿》二卷”。陳廷經(jīng)因嫉惡鋤奸,故有“鐵面陳御史之稱”。魏源《簡學齋詩集》序里言:“小舫本當出守大郡,以副幼學壯行之志,乃感觸時事,超然引退,就養(yǎng)吳門,怡情物外,非有得于家學者,其能然乎?”是說他受其父陳沆內(nèi)行純篤的影響不小。
七、陳沆次子陳廷柱 據(jù)《湖北浠水陳氏沆公直下簡易家譜》中記載:“陳廷柱原名鴻榘,邑優(yōu)廩生。無子,以廷經(jīng)子儒衡為嗣子?!庇帧短I水縣志》在陳廷經(jīng)傳后附錄陳廷柱傳:(廷經(jīng))“弟廷柱,優(yōu)廩生,性聰穎,彬彬有儒行,群推偉器,惜年二十二而卒?!薄读x門陳氏宗譜》記載:“字敬甫,號小秋。邑優(yōu)廩生。生于嘉慶十四年(1809 年)九月十八日,……卒于道光十二年(1832 年)八月二十四日?!痹凇段涸醇分?,魏源有詩《送陳敬甫出都》(二首),“真誠螟祝子,絕勝虎賁郎”,魏源稱贊陳廷柱品性純良端正。
八、陳沆孫陳恩浦 陳恩浦為陳沆之孫,是陳廷經(jīng)和朱夫人所生之子。《湖北浠水陳氏沆公直下簡易家譜》記載:(陳恩浦)“字子青,號云如(原名儒恒)。清光緒國子監(jiān)生,中書科中書?!庇謸?jù)《皇清書史》卷九記載:“陳恩浦……真、行書工秀腴潤,得力歐、虞,其配周佩云夫人亦精八法,時人以淵雅夫婦目之?!标惗髌譃樽娓戈愩斓摹栋资金^詩》寫有后記。
九、陳沆曾孫陳曾壽、陳曾則、陳曾矩 陳恩浦有九子。陳恩浦與周夫人生有七子。陳曾壽、陳曾則、陳曾矩是七子中有較大影響的三位。
據(jù)《湖北浠水陳氏沆公直下簡易家譜》記載:“陳曾壽,字仁先,(原名正壽)。清光緒二十八年舉人,二十九年進士,學部員外郎、郎中。宣統(tǒng)初任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著有《蒼虬閣詩集》,《舊月簃詞》?!痹谇迥┟癯酰愒鴫叟c江西陳三立、福建陳衍并稱“海內(nèi)三陳”。
“陳曾則,字慎先,號微明(原名正德),清光緒二十八年舉人。先后于浙江求是學院,北京五城中學優(yōu)級師范任教,后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及任清史館撰修。著有《海云樓文集》、《太極拳術(shù)》等。”
“陳曾矩,字絜先(原名正矩),號強志,清光緒二十八年(1903),舉人第五名(經(jīng)魁)。以政治濁亂,不肯涉足仕途。潛心儒學,講學著述。著有《倫書》、《孝經(jīng)約旨》、《跫然語》、《強志齋札記》、《強志齋論稿》、《歷代戰(zhàn)史紀要》?!?/p>
通過對陳沆家世的梳理,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jié)論:一、陳沆家族數(shù)世學習儒學,以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從浠水陳氏始祖陳伯宣起,一直到陳沆的曾孫輩,都是飽讀儒家經(jīng)書。在陳沆家族中,更有多人為儒家的經(jīng)典作注疏或者著述來表彰儒家的教化。如陳士珂的《孔子家語疏證》十卷和《韓詩外傳疏證》十卷;陳沆的《詩比興箋》;陳曾矩的《孝經(jīng)約旨》等。二、浠水陳沆家族著述豐富。上文已有說明。三、浠水陳沆家族可謂是書香門第,科舉世家。舉人有陳伯宣、陳士珂、陳光詔、陳沆、陳澐、陳廷經(jīng)、陳恩浦、陳曾壽、陳曾則、陳曾矩等10 人;進士有陳伯宣、陳沆、陳澐、陳廷經(jīng)、陳曾壽等5 人;在翰林院學習的有陳伯宣、、陳沆、陳澐、陳廷經(jīng)等4 人。浠水陳沆家族是“科甲傳百年,詩書澤后世”。⑧
注釋:
①周錫恩《陳修撰沆傳》,閔爾昌輯《碑傳集補》卷八,臺灣文海出版社,第536 頁。
②見于《湖北浠水陳氏沆公直下簡易家譜》。
③陳沆著,宋耐苦、何國民編?!蛾愩旒?,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第21 頁。
④《孔子家語疏證》,上海書店1987 年影印出版。
⑤《黃州府志》(光緒十年刻印本)黃岡市地方志辦公室黃岡市檔案局 重刊2009 年8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654 頁。
⑥《中國地方志集成·光緒蘄水縣志》,江蘇古籍出版社。
⑦見于《義門陳氏宗譜》。
⑧王楚平著《中國名人之市探源:黃岡歷代進士考略》,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