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跟自己40歲才創(chuàng)業(yè)有關,柳傳志非常注重對人才的培養(yǎng)。他把自己的企業(yè)管理經驗總結為九個字:“建班子,定戰(zhàn)略,帶隊伍”。不難發(fā)現,在這“管理三要素”中,人才戰(zhàn)略是核心。韓愈曾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鼻筚t若渴和懷才不遇是一對永恒的矛盾。精于管理的柳傳志后來總結道,“除了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戰(zhàn)略的判斷力外,培養(yǎng)人才,選好接替自己的人,恐怕是企業(yè)領導最重要的任務了。”千里馬常有,但伯樂的眼光并非每個人都能具備。為了不錯失千里馬,柳傳志便制定了詳細的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而楊元慶的脫穎而出,正是因為遇到了柳傳志制定的“伯樂法則”。
“只有在賽馬中,才能識別好馬”,聯想檢驗人才的主要方法就是看他做事。楊元慶經過在CAD部的努力,已經得到了柳傳志的基本認可。按照柳傳志的“扎鞋墊”理論,讓人才從鞋墊做起,再縫短褲,做長褲、襯衣,最后才做西裝。不能拔苗助長,操之過急。就任電腦事業(yè)部總經理的楊元慶,可以理解成是在做襯衣。這件襯衣做得漂亮,西裝就指日可“縫”,倘若做砸了,或許可以說明他還不是柳傳志要尋找的日行千里之馬。
在接手電腦事業(yè)部之后,面對四面受敵的處境,楊元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削減掉300名員工中的三分之二,留下精兵強將;重建了聯想PC的銷售渠道,將銷售體系從直銷改成完全代理制,同時嚴格獎懲制度,并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成立了諸如PMC(物流控制)、產品部等支持部門。期間柳傳志盡自己所能為楊元慶掃清障礙,但也對他不懂妥協,太過強勢的作風進行過批評。1996年年初的一個晚上,楊元慶和下屬在公司開會。正談笑間,柳傳志走了進來,坐在楊元慶對面,沒有一句寒暄,劈頭蓋臉一通斥責潑向楊元慶:“不要以為你得到的一切是理所應當的,你這個舞臺是我們頂著巨大的壓力,給你搭起來的……你不能一股勁只顧往前沖,什么事都來找我柳傳志講公不公平。你不妥協,要我如何做?”當時楊元慶就流眼淚了,覺得委屈,回家之后又哭了一場,徹夜未眠。第二天,柳傳志給楊元慶桌上放了一封信,信中坦誠地描述了自己對楊元慶的看法,還表示將以“未來核心領導人”的標準要求楊元慶。也正是在這樣的磨合之中,楊元慶變得成熟了起來。這似乎又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千里馬并非一日養(yǎng)成的,柳傳志對楊元慶的培養(yǎng),一定意義上幫助他快速具備了擔當重任的能力。楊元慶后來滿懷感慨的說過,“如果當初只有我那種年輕氣盛的做法,沒有柳總的那種妥協,聯想可能就沒有今天了?!?/p>
“從1994年到1996年,這一段時間楊元慶用的招數全部是從惠普學來的,到了1996年之后才有創(chuàng)新?!爆F任神州數碼CEO、當初是聯想CAD事業(yè)部副經理的林楊這樣評價道。如他所言,依靠代理和分銷理念,楊元慶把自己在CAD部時的銷售模式,復制應用到PC上。當年聯想自有品牌電腦的銷量一躍達到4.2萬臺,楊元慶被人譽為“銷售奇才”。1995年,他升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成為決策層核心成員。1996年,聯想取得中國PC機銷量第一名,高歌猛進的楊元慶提出了更高的目標。他告訴手下,要讓聯想微機在中國擊敗IBM、康柏和AST、惠普。他計劃在3年時間里趕超這些IT大鱷,盡管當時聯想微機的市場份額還不足康柏的三分之一。
看到年輕人做得風生水起,柳傳志漸漸萌生退意,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對新技術的判斷和領悟能力不及晚輩,另一方面他謀劃起了“聯想控股”的構思——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后來的“聯想投資”、“融科智地”等子公司。柳傳志評價楊元慶,曾說過一句“楊元慶最大的貢獻是,在老一輩領導人那里樹立了任用年輕人的信心和信譽。”但當時能做到這一點的,不只有楊元慶。1988年與他一起進入聯想的,還有一位叫做郭為的年輕人。和剛入聯想時默默無聞的楊元慶不同,郭為一開始就當上了公關部經理,并且被譽為“救火隊員”——屢次臨危受命,四處奔波,使陷入困境的相關業(yè)務化險為夷。1999年,郭為接管瀕臨危機的聯想系統集成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再次對聯想業(yè)務進行有效整合,取得了成功。柳傳志陷入兩難,覺得自己隱退后,這兩位年輕人都有能力接班,但到底“禪位”給誰呢?
在聯想2000財年誓師大會上,這個問題有了答案。柳傳志把深藍色的聯想旗幟正式傳給了楊元慶,伴隨著這位締造聯想傳奇的第一代導演正式謝幕的是:年輕的楊元慶開始登上聯想的歷史舞臺。與此同時,聯想按自有品牌和分銷代理兩大核心業(yè)務分拆為新的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集團,郭為被任命為神州數碼的總裁。
柳傳志自己也說,把楊元慶推到前臺,是“拼命賭上一把”,而對聯想進行拆分,則是為這個賭局留了條后路,當然也有讓楊和郭二人各盡其才的意思。
從此“不當導演當制片”的柳傳志,就把擔子一點一點交給了楊元慶。后者背負的壓力無人能知,人們試圖從楊元慶嘴里探聽點什么,但他只是冷冷地回應道:“我不是沒有個性,但對一個現代化的企業(yè)來講,個人的個性并不重要?!彼M量回避媒體,好讓自己靜心思索聯想面對的難題。
中國信息化周報2013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