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全
(蘭州理工大學,甘肅 蘭州730050)
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曾說:“健康是人生最為可貴的?!瘪R克思認為“健康是人的第一權利”。我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于光遠也曾指出“健康地生存是人生的第一需要”。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其章程中給健康做了如下定義:“健康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tài),健康是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全安寧的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癥?!盵1]后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健康的定義中又增加了“道德上”的評價,即現(xiàn)代健康,它不僅要求軀體健康,而且要求心理健康。這是因為人不僅是具有生物性的有機實體,而且是具有各種復雜心理活動的社會成員。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領導者和建設者,也是將來國家經(jīng)濟、政治、政策的決策者,他們將決定著未來社會的走向和發(fā)展狀況,他們的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才,而且對整個社會都至關重要[2]。大學階段是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趨于成熟的重要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社會競爭的日益劇烈,大學生面臨著更多來自社會、家庭、就業(yè)等方面的壓力,容易產(chǎn)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的心理正經(jīng)歷著極大的威脅和考驗。
體育舞蹈是一項健與美有機結合,集舞蹈、音樂、服裝、風度和形體美于一體,具有健身、競技性質(zhì)和兼有文化娛樂內(nèi)涵的運動[3]。它對促進大學生身體發(fā)育、改善心理環(huán)境、增強社會交往及適應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過調(diào)查、統(tǒng)計與分析,科學論證體育舞蹈的健心功效與特征,從而為大學生通過體育舞蹈增強心理健康提供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指導依據(jù)。
以我校2011級的200名大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他們均為2012年度春季學期體育舞蹈選項班的學生。年齡18~21歲,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00名。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并收集大量諸如教育學、心理學、統(tǒng)計學、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為本文展開分析提供理論依據(jù)。
1.2.2 問卷調(diào)查法 選用國內(nèi)外通用的SCL-90癥狀自評量表為調(diào)查測試問卷,采用1~5分的5級評分制,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則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測試結果采用測量方差分析,P<0.05,則有顯著性差異。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將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資料分類整理,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問卷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s)輸出。
通過在2012年春季學期開始和學期結束,兩次發(fā)放并回收調(diào)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得出受試者總均分和陽性數(shù)。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受試前后有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受試后大學生的健康水平高于受試前;再與全國常模相比較,受試后大學生與常模間亦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由此可見,體育舞蹈對調(diào)節(jié)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
表1 研究對象受試前后總均分、陽性數(shù)與全國常模比較(±s,分)
表1 研究對象受試前后總均分、陽性數(shù)與全國常模比較(±s,分)
項目 受試前總均分陽性數(shù)受試后與常模對比1.4226.69受試后 全國常模 受試前后對比±±0.5220.151.3218.90±±0.3814.321.4424.92±±0.5218.41-P<0.05P<0.05-
本研究對象受試后的9項因子得分均比全國常模低(見表2)。其中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敵對因子方面,與全國常模相比,均存在著極顯著性差異(P<0.01),而強迫、抑郁、焦慮、偏執(zhí)方面因子與常模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也就是說,大學生進行體育舞蹈的鍛煉對其軀體化、焦慮、人際關系、敵對、偏執(zhí)等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體育舞蹈是在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旋律中,把細膩的情感注入舞蹈中,塑造出各種美妙的意境組合。經(jīng)常在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伴奏下翩翩起舞,可以調(diào)節(jié)情感、忘卻疲勞、改善大腦皮層狀態(tài),使人的興奮與抑制達到新的平衡,使身心獲得充分休息。所以體育舞蹈活動能消除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的精神緊張,調(diào)節(jié)情緒,緩解心中的壓抑。尤其對于工科大學的學生來說,他們經(jīng)常忙于學習、做實驗,社交能力相對缺乏,而體育舞蹈具有增進人際交往和友誼、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以及疏導思想情感的良好作用,因此在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4]。
表2 研究對象受試后的因子均分與全國常模的比較結果(±s,分)
表2 研究對象受試后的因子均分與全國常模的比較結果(±s,分)
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1.20±0.311.52±0.481.59±0.501.45±0.551.29±0.381.35±0.401.32±0.401.36±0.471.35±0.45研究對象 全國常模 P 1.34±0.451.69±0.611.76±0.671.57±0.611.42±0.431.50±0.581.33±0.471.52±0.601.38±0.47<0.01<0.05<0.01<0.05<0.05<0.01-<0.05-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服務中心目前正通過心理學公共課、心理熱線、心理健康專題講座以及舉辦“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等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大學生健全人格,優(yōu)化心理素質(zhì),增強適應環(huán)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準確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高危個體,有針對性地做好約訪和危機干預工作,并對在校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和建檔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男大學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抑郁、敵對因子上得分較高,女大學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抑郁、偏執(zhí)因子上得分較高,這說明大學生主要癥狀在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等方面。女生的敵對和恐怖因子分低于男生,其他7項因子分都高于男生,說明男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高于女大學生。其中,男、女大學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zhí)因子方面存在極顯著性差異(P<0.01),軀體化因子存在極顯著性差異(P<0.01),精神病性因子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敵對和恐怖因子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 3。
表3 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因子比較(±s,分)
表3 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因子比較(±s,分)
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特征 男 女 P 1.35±0.401.58±0.601.78±0.711.61±0.661.44±0.481.50±0.571.29±0.461.55±0.561.42±0.481.25±0.351.48±0.581.50±0.591.46±0.551.30±0.361.51±0.581.31±0.481.33±0.421.32±0.440.0040.0000.0000.0000.0000.7520.6580.0000.042
由于男女兩性對緊張認知程度的不同,導致所承受壓力的質(zhì)與量不同、心理防衛(wèi)方式不同以及生物基礎不同,這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在性別發(fā)展中始終相互作用的結果[5]。男大學生在情緒穩(wěn)定性方面優(yōu)于女大學生,女大學生的情緒較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情緒容易波動。無論是來自學習、競爭的壓力,還是來自生活、人際交往的矛盾亦或戀愛的煩惱等,都會增加部分女大學生的受挫感,從而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繼而容易導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1)通過對我校200名大學生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調(diào)查與分析,發(fā)現(xiàn)受試者在參加一學期的體育舞蹈鍛煉后,總均分與陽性數(shù)與受試前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2)研究對象的9項因子均分與全國常模比較的結果顯示,參加體育舞蹈鍛煉的大學生的因子得分低于全國常模。
(3)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差異,男大學生總體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大學生。
(4)體育舞蹈是一項非常有益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體育活動。學生在掌握體育舞蹈鍛煉方法后,不僅能夠在輕松自如的舞步中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也有助于自己融入社會,與人和諧相處,滿足社會交往的需要[6]。因此,在大學開設體育舞蹈課程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不但有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是順應“快樂體育”的重要舉措之一[7]。
[1]盧元鎮(zhèn).社會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郭璐璐,葛元濤.心理危機逼近當代大學生——大學生心理問題現(xiàn)狀透視[J].科技信息,2010(14):41.
[3]榮麗.體育舞蹈基礎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
[4]高芬,鄒國良.體育舞蹈對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21):172-173.
[5]馬嶸,黃春梅.新疆高師大學生運動量與心理健康狀況比較[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2):52-54.
[6]彭杰.論體育舞蹈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25(4):141-142.
[7]豐萍,李衛(wèi)民,劉建國.“體育舞蹈”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4):47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