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東哲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偵查學院,北京 100038)
行為科學研究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人的行為或人類集合體的行為,以實現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的目的,它是基于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和語言學等學科的一門邊緣科學。從行為科學的角度上看,犯罪與偵查是人類階級社會中一組對立統一的行為群,它們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犯罪人進行犯罪準備、犯罪實施、犯罪后逃匿的整個犯罪過程,以及偵查機關在刑事訴訟活動中,為了查明案情、收集證據、查緝犯罪嫌疑人,依法進行的各種專門調查工作和強制性措施,幾乎無處能脫離行為科學的研究范圍。行為科學突出人的因素和對人的研究,從深入認識與分析犯罪行為到提高各種偵查措施的實施效率,行為科學對個體行為、動機與激勵、群體行為、組織行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并在犯罪偵查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順應世界警察培訓教育和科技發(fā)展潮流,充分利用公安高校的人才和教學科研優(yōu)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于2012年開始建立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搭建了法學與行為科學相結合的實證研究平臺,致力于研究開發(fā)偵查應用的行為科學技術產品,服務于偵查學科研與教學研究,服務于我國公安實踐。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以犯罪行為和偵查工作中的行為現象為研究對象,整合音視頻行為數據記錄分析系統、面部表情分析系統、組合式高頻眼動儀、無線生理信號采集分析系統、便攜式行為記錄分析設備等行為研究工具獲取行為數據,通過國際領先的行為分析系統軟件平臺進行同步分析,并通過理論建模和實驗數據分析,在犯罪行為分析及其技術開發(fā)、面部表情識別技術、眼動監(jiān)測技術、認知詢問法、偵查催眠技術以及其他偵查工作中應用行為科學技術方面進行實證研究。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以調查法、觀察測驗法、典型試驗法、案例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通過理論建模和數據分析,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開發(fā)行為科學偵查應用產品,服務于公安偵查工作,最終轉化成公安辦案效益。同時,實驗室的建設還為到當地公安機關協助分析案件提供了可能。
建設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旨在在總結國內外偵查實踐先進斗爭經驗的基礎上,開發(fā)與刑事犯罪作斗爭的行為科學新方法、新手段和新工具,并促進信息化偵查作戰(zhàn)水平的提高。
國外已有類似的機構,如美國聯邦調查局、英國蘇格蘭場、日本警察總部等都有專設的行為科學部或行為科學小組,為一線面對的重大、復雜、疑難刑事案件的偵查提供犯罪(罪犯)分析結論、偵查建議、被害風險分析、緊急事件分析、訊問策略、要案管理、起訴和審查策略以及提供專家證詞等服務和幫助。
我國的偵查工作實踐也表明,行為科學技術是高效開展偵查并最終破獲刑事案件的重要工具。但是,不管何種實戰(zhàn)支持模式,不管在哪個國家,行為科學研究都不是憑空想象或僅依靠常識經驗得來的,它必須以大量的實證研究為基礎,包括對特定類型已決犯之訪談、背景調查以及各種行為實驗,而這些都依賴于一定的設備基礎和實驗室條件。盡管近年來我國公安偵查工作中的行為科學技術應用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但在警方內部還找不到類似FBI行為科學部BSU這一類組織。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2年通過建設專業(yè)的服務于偵查的行為科學實驗室、組建核心團隊模式來推進這項工作,在國內尚屬首例。這在推進我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中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為切實提高公安機關偵查實戰(zhàn)能力、提升刑事偵查戰(zhàn)斗力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空間。
高校實驗室是教學、科研和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基地,實驗室的建設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所大學辦學以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志,沒有高水平的實驗室就培養(yǎng)不出高質量的人才,更研究不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1]??v觀世界一流大學,都擁有一流的實驗室。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建設,是公安偵查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公安偵查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公安偵查工作中實踐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現實需要;也是認真研究工作方式方法,加強落實“三項建設”素質能力培訓,提高偵查指揮員駕馭復雜局勢和科學決策能力的實際要求。通過建設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學??衫脤Ψ缸镄袨閭刹榉治鲅芯康男鲁晒劳泄步逃嘤柕钠脚_,進一步加強對公安基層偵查實戰(zhàn)人員以及公安院校本科、研究生、干部專修學員進行職業(yè)技能和實戰(zhàn)訓練,豐富公安偵查實踐教學和業(yè)務培訓的內容,提高公安教育培訓的專精度,為加強公安機關偵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努力打造形成一支敢于創(chuàng)新、精于實戰(zhàn)的專家型偵查專業(yè)人才隊伍貢獻力量。
建設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可促進偵查學、犯罪學、犯罪心理學的學科融合,優(yōu)化學科結構,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科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此同時,還可促進科研機制創(chuàng)新,使科研與教學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并爭取以應用促科研,使科研和成果轉化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另外,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還將積極發(fā)揮科技強警的生力軍作用,努力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適用性的公安科研成果,并將其應用到偵查實踐以及公安教育培訓中,滿足公安偵查工作對行為科學技術的現實需求。
為滿足行為科學偵查應用的實驗研究需要,實驗室硬件建設應滿足以下條件。
標準的行為科學實驗室應包括觀察室、控制室和準備間。在觀察室內可安排被試在實驗室控制條件下實施特定的行為;控制室將觀察室采集的行為數據進行編碼、標記、記錄和數據分析;準備間安排對被試分組、實驗準備和實驗現場觀摩。
1.視頻采集設備。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需具有視頻采集設備,將肉眼觀察到的行為現象進行視頻記錄及圖像存儲。
2.生理數據采集設備。包括血壓、呼吸、脈搏、肌電、皮電等模塊,并且為了避免儀器對人的干擾,盡可能采用無線傳輸方式。
3.眼動數據采集分析設備??梢杂涗浐头治霰辉囋谟^察室內的眼球運動情況,包括注視點、興趣區(qū)的注視時間、注視軌跡、瞳孔大小變化、眼跳頻率、注視次數等。
4.面部表情特征捕捉與分析設備。可對被試面部特征點進行標記,并記錄其三維空間坐標,分析面部特征變化與行為發(fā)生的關系。
5.聲音數據的采集與分析設備。記錄被試的言語行為,分析副言語行為與非言語行為的關系,并通過聲音本身的特性,判斷其深層情感狀態(tài)和所述信息的真?zhèn)巍?/p>
6.整合的同步分析系統??蓪⑼怙@行為數據、眼動數據、面部表情圖像、生理數據整合在一個行為分析平臺上,實現同步分析,這是現代行為分析技術的基本模式,也是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研究的重要方式。
為了實現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研究的數據整合,需要將觀察室、控制室、準備間的設備進行系統匹配和調試,實現數據傳輸同步化、整合化的基本要求。這需要在實驗室建設設計初期就予以考慮和周密計劃,在施工裝修階段即為后序的硬件建設做好準備。比如如何實現眼動儀的雙主機模式、視頻采集與系統兼容的準備、局域網及配電方面的準備等。
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屬于研究型實驗室,以發(fā)明、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研究型偵查專業(yè)人才為目的,其建設需要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專業(yè)研究人員和實驗技術人員。要建設好研究型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離不開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實驗團隊。
第一,實驗室管理人員是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建設和發(fā)展的主要力量,所從事的工作是一項專業(yè)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具備多學科的專業(yè)背景和跨學科整合科研力量的能力,管理人員需了解心理學、偵查學、犯罪學、人類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特別是實驗技術方法,其專業(yè)素質直接影響到實驗室管理服務的質量、教學科研的水平以及成果轉化的效果。
第二,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的管理人員既具有管理職責,又應具有基本的服務意識。實驗室研究應為高校科研服務,為研究生教學服務,為各層次的科研創(chuàng)新服務。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的管理人員應不斷更新知識,具備終身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同時可獨立承擔一定的科研工作。
第三,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管理人員應熟悉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原理、結構、性能、用途,理解日常保養(yǎng)的基本規(guī)范,并能對成熟的實驗技巧、技術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將其作為實驗室的公共資源,為研究工作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
第四,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的管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團隊精神,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實驗室工作團隊人員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實驗室管理人員還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對外交流和培訓學習,學習實驗室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及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通過各種外出學習的方式來提高工作能力是高校提升實驗技術員素質、加強實驗隊伍的建設和穩(wěn)定的良策[2]。
為積極推進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的開放、服務教學與促進偵查實踐工作,需要確立高效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開放性實驗室管理模式應該是現代高校實驗教學模式的必然趨勢和發(fā)展方向,它打破了多年來以指導教師為中心集中實驗教學模式,必然會給高校實驗教學管理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需要在工作中不斷進行探索[3]。
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開放的管理模式可以解決傳統的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實驗室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通過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和實驗儀器設備可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儀器設備的重復購置,優(yōu)化實驗室資源配置,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資源投資效益。實驗室開放可為不同學科,特別是為從事交叉學科研究的研究人員提供相互交流借鑒的平臺,這也是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管理的最佳模式。實行開放的實驗室管理模式要有配套的管理機制與方案,還要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實驗室工作團隊。同時,開放的實驗室管理模式還可使實驗室依托自身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對社會開展服務,幫助公安偵查實戰(zhàn)機關解決行為科學技術問題,與此同時,還可積極尋求相關企事業(yè)單位合作,提高實驗室教學科研實力,增強實驗室自身造血功能,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1.結合實驗室已有課題,有選擇地開放實驗室。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可提出相關實驗項目目錄,由各個研究主持人員公布自己的研究課題,在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面向公安高校、偵查實戰(zhàn)機關的各類研究人員開放。在面向高校相關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的工作中,由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學生在指導教師和實驗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項目的研究。
2.從公安高校、公安偵查實戰(zhàn)機關、相關技術產品的生產企業(yè)、各相關科研院所等單位爭取設立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開放基金,采用立項形式,實行項目負責人制,對實驗室項目的研究過程提供資金保證。
3.開設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選修課。參照公共選修課的管理模式,可以遴選一批實驗選修課,編印《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選修項目匯編》,豐富學生選修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的內容,在偵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體制下,有條件的還可將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選修課程與相關專業(yè)主干課程考核以及技能認證相結合,增加選修課的吸引力。例如,偵查專業(yè)可開設“面部微表情識別技術”、“行為分析技術”,犯罪心理學專業(yè)可開設“監(jiān)所危險行為識別技術”等。
4.對參與科技活動、科研競賽的相關專業(yè)本科生開放實驗室。針對學校學生參加的課外科技活動,可鼓勵他們自行擬定實驗項目,經學校組織專家及實驗室論證批準后,確定指導教師,學生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實驗條件,自主完成實驗項目[4]。
開放實驗室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其優(yōu)點是十分明顯的,無論是學校、學生還是教師,都可以從開放實驗室中獲益匪淺[5]。但是,只有當專業(yè)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實驗環(huán)境場地、儀器設備管理等諸多方面具備相應的條件,持續(xù)的實驗室開放才能進行。因此,開放實驗室機制保障非常重要。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理順實驗室建設、管理、使用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有可能涉及學校的科研處、教務處、各院(系、部)的管理職責和權限。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全面協調,探索研究開放管理體系,并建立長效運行機制。
2.實驗室軟硬件的相應保障與投入。實行開放式管理,必然存在實驗室工作人員、相關專業(yè)教師、實踐指導教師工作的工作量計算、評價和考核以及實驗設備維護、更新、投入等。因此,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要實現開放管理和工作的良性運行,必須要解決實驗儀器設備開放等制度和解決維護經費投入、實驗室人員配備等問題。例如,在實驗室管理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聘請相關專業(yè)的研究生擔任管理員、承擔協助管理工作的責任。
3.建立科學的研究型實驗室開放的評價方式??梢酝ㄟ^專項考核的方式對實驗室開放進行評價,并給予適當的物質與精神獎勵。
管理制度是實驗室正常運行和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要使實驗室管理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必須首先根據實驗室建設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科學的規(guī)章制度。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如《實驗室日常管理條例》、《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條例》、《實驗室公共經費管理辦法》、《實驗室安全管理規(guī)定》、《儀器設備損壞、丟失賠償辦法》等,要求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實驗人員嚴格執(zhí)行相關管理規(guī)定,使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儀器設備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偵查工作的性質以及偵查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行為科學偵查應用研究具有極好的發(fā)展前景。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的建立,為行為科學技術在公安偵查工作中的應用以及偵查教學工作提供了向上的通道和廣闊的空間。
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在研究過程中將產生一系列實驗研究成果、理論與實證研究結論,將其進行總結歸納,進一步開發(fā)可形成諸多行為科學產品,這些產品既能服務于公安大學偵查業(yè)務專業(yè)教育培訓,也能向基層偵查機關推廣應用,滿足偵查機關對行為科學偵查應用產品的需求,并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此項目擬開發(fā)的系列產品包括且不限于表1內容。
表1 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工作內容及研發(fā)產品
根據目前偵查學課程體系和培養(yǎng)方案,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對本科課堂教學(講授與課內實踐教學)具有重大的支持作用,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刑事案件偵查、刑事偵查學、刑偵精品案例分析、詢問對策專題研究、偵查訊問專題研究等課程教學中其能提供實驗條件和數據支持,并且,項目提供給偵查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參與科研與偵查實證調查的大量機會,促進其將偵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教學為例,具體見表2。
表2 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在公安大學2010偵查專業(yè)本科培養(yǎng)計劃中對課堂教學的支持作用
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將發(fā)揮高校多學科、多功能的優(yōu)勢,積極聯合國內外創(chuàng)新力量,有效聚集創(chuàng)新要素和資源,構建協同創(chuàng)新的新模式,形成協同創(chuàng)新的新優(yōu)勢。努力打造面向公安行業(yè)產業(yè)的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轉變創(chuàng)新方式,提升高校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突破高校與其他創(chuàng)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chuàng)新要素的活力,推進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yè)企業(yè)、地方政府以及國外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探索適應于不同需求的協同創(chuàng)新模式,營造有利于協同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和氛圍。行為科學偵查應用實驗室集聚和培養(yǎng)了一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產出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充分發(fā)揮了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重要結合點的獨特作用,努力在公安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1]施琪.實驗室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J].甘肅科技,2009(8).
[2]趙慶雙.以人為本,加強高校實驗室隊伍的建設與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1).
[3]陳琦,黃定君,王曉東.新形勢下高校開放式實驗教學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1):40-42.
[4]施奇.高校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8):62.
[5]蔡禮權.關于高校實驗室開放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