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靜 周勵
欣賞
書道 論道 傳道
——鄭山莙先生書法創(chuàng)作真諦
□文/張靜 周勵
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右一)收藏鄭山莙(左一)真書道德經
初識鄭山莙先生,正值他剛從“天下第一福地”——我國著名的道教勝地樓觀臺歸來。他告訴筆者,每個月他都會去那里用書經傳道,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20多年來從未間斷。他用小楷書抒寫的《道德經》近300余通,其中一通五千七百多字。
走進鄭山莙先生的工作室,便立刻被眼前的巨幅字畫所吸引,經介紹才知這是山莙先生獨創(chuàng)的書法展現(xiàn)形式,即詩屏式。共有十條屏,展開后足足有7米長,近3米高,內容再現(xiàn)的是《老子》道德經的十個特征:虛無、自然、清凈、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這種獨有的詩屏式比長卷更能直觀映入眼簾,觀者可在細細欣賞中慢慢領悟《道德經》的精髓所在。
對于鄭山莙先生,陜西著名書法家雷珍民先生這樣評價說,山莙先生可謂是陜西省近年來因特色鮮明而“異軍突起”的已不年輕的青年書法家。謂之其特色鮮明,是因為他長期以來在一通一通地以書法潛心抒寫人類智慧的結晶——老子《道德經》,而且已經漸入佳境;謂之異軍突起,是因為他長期甘于寂寞,潛心研練書法并用以抒寫了大量高水平的作品卻鮮為人知。
事實的確如此,在筆者接觸的眾多書法家中,獨將一類書法內容作為創(chuàng)作源泉的唯有山莙先生;而這也不單單是令人感嘆的一方面,更難得的是除了書法家之稱外,他還有一個更重要角色——書道者。他二十多年來從不間斷地抒寫《道德經》,并潛心研讀每一句話的涵義,以求將自己的作品通過自身的學習體悟傳遞給更多的人。
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傳道的地方不局限于陜西,為了將道教文化更大范圍傳播,他可謂想盡千萬百計。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3月,他終于受到了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之邀,赴聯(lián)合國弘道、書道,這無疑是對他書法藝術的高度肯定。他始終秉承:用書法弘揚國學大道精神,綻放東方智慧文明的光芒,進一步把中國道教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作為一個書寫者、傳承者、踐行者,山莙先生積極傳播著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主的道家文化,更讓中國書法藝術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大舞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著他對書法的摯愛、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崇、對傳承國學文化的執(zhí)著。我們?yōu)橹粗兀⑵谠S他對傳播中國正能量綻放更多精彩。
藝術簡歷
鄭山莙,1962年生,祖籍河南項城,現(xiàn)為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研究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書畫院書法家、陜西老子書道研究會會長、陜西省文化交流協(xié)會副秘書長。被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道教協(xié)會會長任法融稱為“中國老子《道德經》抒寫第一人”并收為首徒,賜號“真普”。
2013年3月,應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之邀,赴聯(lián)合國弘道、書道,所書“中國老子道德真經”十條屏,被聯(lián)合國永久收藏。到目前為止,其作品已經被全國政協(xié)、中共中央政法委、中央組織部、統(tǒng)戰(zhàn)部、國家發(fā)改委、國務院參事室收藏;部分作品被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巴西等國國際友人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