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道
- 近二十年的大學書道教育之私見
繞近二十年的大學書道教育,撰寫個人的一些見解。因此,筆者在一開始就拒絕必須言及日本大學書道教育整體狀況的預設前提。筆者在大學執(zhí)教至今已經(jīng)有三十個年頭。這期間,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突飛猛進,大學教育的環(huán)境同時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全球化和民族主義的對立,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向環(huán)境化、信息化轉(zhuǎn)換,對于國際經(jīng)濟、信息科學、自然環(huán)境的關(guān)注逐漸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整體趨勢。這三十年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20 世紀90 年代進入IT 化、全球化的萌芽期;第二,21 世紀
大學書法 2023年5期2023-09-27
- 在日本學書法,更好找工作
本書法一直沿用“書道”的稱謂。書道不單純強調(diào)書寫的技法,也包括修身、養(yǎng)生、悟道等方面的含義。在日本小學,書法是必修課。一年級便有“書寫”課,一直上到初中畢業(yè)。從3年級開始學寫毛筆字,書寫內(nèi)容也從簡單的假名筆畫變成了有間架結(jié)構(gòu)的漢字,這個階段的書法練習,更多的是啟蒙教育,讓孩子們熟悉使用筆墨紙硯,學習漢字的結(jié)構(gòu)。進入高中,課程名稱叫“書道”,學習內(nèi)容開始涉及篆刻以及篆隸行楷等字體,旨在讓學生加深對書法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培養(yǎng)對書法文化的熱愛。日本每年都會為學生
文萃報·周五版 2023年36期2023-09-18
- 書道從容
——觀沈浩近書有感
先生之正脈。沙老書道雄渾厚重,擅重墨粗筆,其結(jié)構(gòu)空間之法不是通常所謂“計白當黑”,而是“以黑御白”,其結(jié)體內(nèi)集外緊,筆畫內(nèi)斂,筆勢激蕩奔涌。在學校書法之路上跋涉經(jīng)年,沈浩對先師之道有會于心,同時也自具懷抱,其作篆、隸皆下筆樸重,結(jié)體舒展,筆畫外發(fā),拉伸有度,骨力雄強;作行書則清勁瀟灑,筆意嫻熟,勻凈綿密。其人溫柔敦厚,兼之人情練達,故其行筆運墨鋒含沉靜,可謂剛?cè)岵?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書道從容。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曾鞏《圣賢》徹凡《題畫蘭》一飲不辭三百杯沈浩自幼習
老年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3
- 不自由中的自由
,后來日本稱為“書道”,今人有時稱為“書藝”,似乎是為了與“茶藝”“陶藝”并列。日本人善用老子的“道”字,如“花道”“武士道”“柔道”“劍道”“空手道”等,唯不用“陶道”,不知何故。最近見史博館研究員高以璇小姐專訪九十六歲高齡前輩書法家張隆延先生文,張隆延先生也不用“書法”的名稱,而用“書道”。他說從唐代張彥遠到清朝包世臣,好多古人都稱“書道”,這哪是日本人新創(chuàng)的名稱?日本人是學中國的。我很佩服張先生的高見。我提倡以“水墨畫”的名稱替換不合邏輯的“中國畫”
書屋 2023年7期2023-07-20
- 書道
。祁毓麟老師追求書道,走了整整80多年。碑風隸韻祁毓麟1935年1月生于沈陽,6歲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開始學習寫毛筆字。那時只能叫毛筆字,不能稱書法。最初是描倣,字樣是先生所做倣影。后來到另一家私塾學習,開始接觸魏碑體。祁老師在學成規(guī)矩的少年時代最先接觸到的是魏碑而不是楷書,對他數(shù)十年后書法風格的形成至關(guān)重要。與楷書相比,魏碑多了一些灑脫不拘,少了一些法度束縛。藝術(shù)的極高境界是不講法度的。到1945年,數(shù)年間祁老師在私塾學習了《三字經(jīng)》《百家姓》《莊農(nóng)雜學
鴨綠江 2023年5期2023-05-19
- 百丈竿頭
四屆“翰墨傳承·書道”青少年書法大賽暨書法教育論壇書道十杰(最高獎);2022逐藝尚古杯第二屆全國硬筆書法大賽成人組金獎;2022首屆“晉墨坊杯”全國書法大賽成人組金獎(最高獎);2021“見字如面”中國硬筆書法年度城市展賽特等獎(最高獎);2021“中秋杯”首屆國際硬筆書法大賽楷書十五強(最高獎);2021第三屆“硯德堂”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金獎;2021首屆清池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金獎;2021“百年風華”全國大書法展冊頁入展(最高獎);2021第三屆青島
中國篆刻 2022年11期2023-01-06
- 在“書道”與“文心”之間
——汪曾祺書法嗜好、創(chuàng)作及其與文學的互動
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書道”與“文心”的互融互構(gòu):一方面,書法元素常化于短篇小說、散文中,成為筆下人物、場景的有機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手書條幅、對聯(lián)、詩作中亦融涵汪氏對于人道主義、人性、人情的獨有見解,從中也可見汪曾祺作為“雜家”所具有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與文化底蘊。汪曾祺在西南聯(lián)大時期的創(chuàng)作雖常帶有西方現(xiàn)代主義、意識流的影子,但無論是早期作品,還是較后期的成熟之作,個人生活經(jīng)驗與經(jīng)歷的化用是一以貫之的。汪曾祺強調(diào)“真實”,反對材料堆積,主張寫熟悉的人事,[37]體現(xiàn)之一
文藝評論 2022年4期2022-11-15
- 書品如人
他仍癡迷于書藝、書道的研習和讀書。我曾見到安國書寫的《菜根譚》句的兩幅字:“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加一分調(diào)停布置,意趣便減矣”“做人無甚高遠事業(yè),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功夫,減除得物累便超圣境”,這應是安國超凡脫俗為藝、為人、為學的一點體會。我友安國,字有為,在農(nóng)村他又自號“滌非”。由于時代的局限,更因性情天賦使然,他雖未能成就“高遠事業(yè)”,卻在書藝書道上有大作為;他雖無力滌人世之非,卻在人品、書品上執(zhí)著滌自我之非,不斷精進,提升
現(xiàn)代藝術(shù) 2022年6期2022-07-06
- 書道家萬美
修書法,在萬美的書道生涯當中,以自創(chuàng)的「Calligraf2ity」流派作為創(chuàng)作核心 —— 融合日本書法與涂鴉去進行表現(xiàn)。前者代表語言的視覺藝術(shù)、后者屬于嘻哈文化的一環(huán),對于萬美而言,兩者互有相通之處,也正因為萬美對于書道的創(chuàng)新,在日本激蕩出劇烈的化學作用。最近灣仔有一間來自日本東京的日式撈面專門店,? 特意邀請日本著名書道家MAMI(萬美) 繪制三幅書道作品展出。讓食客除了能夠品嘗美味的日式撈面,希望能滋養(yǎng)顧客的心靈。Mami 曾透過自由、無設限的意志去
證券市場周刊 2021年40期2021-11-06
-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讀韓天雍《日本書道史》
昆韓天雍著《日本書道史》,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21年出版韓天雍教授出生于沈陽的書香世家,本科畢業(yè)于遼寧大學的日語專業(yè),語言的不同對韓師來說并不是障礙。在《日本書道史》的開篇,韓師通過查閱《日本本紀》等相關(guān)史料,明確考證出了日本的文字源于百濟人王仁傳來的《論語》,糾正了日本學者認為始于《千字文》傳入的誤論。了解了日本書道的溯源,對于真正梳理日本書道的發(fā)展是至關(guān)重要的。韓師本科畢業(yè)之后,并沒有從事相關(guān)的外事翻譯工作—日語的外事翻譯在當時的沈陽可以說是高薪的職業(yè)—
中國書畫 2021年11期2021-04-15
- 心心一見 默默花開
——劉宏衛(wèi)書藝摭談
名,小道也,未若書道、書藝之稱也。《易傳》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蘇軾評王安石書“得無法之法”,皆可見古人技進于道之境界。南朝王僧虔云:“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zhì)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币嗫梢娚竦乐赜诜ㄆ?,欲得傳統(tǒng)神髓,必形神兼?zhèn)?、技道兩進。世殊時異??v觀今日之書壇,百花齊放,爭奇斗妍。然則向以為人心不古,書法與文化漸行漸遠,書不載道,殊為憾事。所幸結(jié)識吾友劉君宏衛(wèi),觀其人其書,見素抱樸,溫柔敦厚,始知吾昔日囿于成見矣?!兜赖陆?jīng)》云:“人
老年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2
- 習書淺說
不勝枚舉。更何況書道堂奧之深是不亞于任何技藝和學術(shù)的,淺嘗輒止,則會“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這與書道的真諦相去甚遠。這是我學書首先具備的態(tài)度。書道之深首先體現(xiàn)在它是一種技術(shù)。對筆墨紙硯習性的了解和駕馭,是書道入門之必須。對毛筆使轉(zhuǎn)的嫻熟、提按頓挫的準確、高質(zhì)量筆畫的表現(xiàn),更需要書家非得拿出磨杵的功夫去訓練追求不可。結(jié)字的嚴謹、謀篇的和諧統(tǒng)一,也是書道基本的技術(shù)層面要求。為此“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漢人學草,“十日一筆,
中華書畫家 2020年8期2020-11-28
- 書道同修——張首文書法小識
之處,恰巧受益于書道同源、書道同修的學書經(jīng)歷。從他的書法里,我們能看到王羲之《蘭亭序》對他的滋養(yǎng),也能看到顏、柳、歐、趙對他的培育,更能體味到其對孫過庭《書譜》所言書法藝術(shù)最高境界乃是 “達其情性,表其哀樂” 的深切體會,而讓他將三十余年習書積累化為支撐并提升其書法境界的根本,則是其多少年來孜孜以求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我不知道張首文研修傳統(tǒng)國學的經(jīng)歷,但從其書法作品來看,寧靜含蘊、沉穩(wěn)方正的書法美學讓其書法作品透露出一種儒雅古拙的文人風范。在多種場合我陳述
名家名作 2020年9期2020-11-21
- 墨香書韻潤校園,書道文化立心篇
為辦學特色,以“書道文化”為內(nèi)涵的校園文化建設,已形成有機整體。一、建設“正字正行正心”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學校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是全體師生在工作和學習中所認同的精神目標和價值追求。精神文化要集中體現(xiàn)學校特色,與學校特色和諧共生、互為成長。書法藝術(shù)三個層次——書技、書藝、書道,其中的“書道”是最高層次,不僅要寫好字,更要書寫意志、情趣與追求,樹立遠大志向和高尚情懷。“書道文化”是書法理論、書法技巧的學習與書法藝術(shù)、意境、情操形成的總和,其核心內(nèi)涵是寫
新教師 2020年12期2020-03-11
- 日本人愈發(fā)推崇“書道”
,也感受到他們對書道以及中國古詩詞的深刻情結(jié)?!皾h學功底”凸顯文化修養(yǎng)大家知道,日本多從中國經(jīng)典古籍中找尋美好寓意的詞匯作為年號,如年號“大化”,來自中國《易經(jīng)》中的“大化流衍,生生不息”;明治時代的“明治”,取自《易經(jīng)》的“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日本的年號多出自中國的四書五經(jīng)等古典文獻。參考次數(shù)最多的是《尚書》,其次是《易經(jīng)》。事實上,漢字自中國傳入日本后,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被當作官方文字來用,古代遺留下來的文獻、古籍、書函等均為漢字書寫,即使是如今
環(huán)球時報 2020-02-182020-02-18
- 中國書法對日本書道起源及歷代發(fā)展的影響
析中國書法對日本書道起源及歷代發(fā)展的影響。一、日本書道的起源日本最早接受的中國文明是由百濟國(今韓國)傳入的書法,那時名為“書藝”,從那時起,漢字和儒學就開始滲透到日本的貴族社會中。日本開始普及中國漢字,是源于圣德太子傾心于佛教,在傳播佛教的同時,中國漢字也隨之傳入。據(jù)記載,圣德太子書寫的《法華義疏》中用筆多為偏為圓形的扁平字體結(jié)構(gòu),順暢自然。眾多專家認為這極有可能是受到六朝北魏寫經(jīng)體的影響。這時通過佛教文化傳入的中國書法,開啟了中日書法的文化交流先河。同
人文天下 2019年16期2019-12-23
- 書法是獲得美的修行過程
修行過程。書法與書道中國書法在日本一般稱為“書道”。自書法傳入日本,就被日本社會上下所尊崇。在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男女之間交往離不開互致和歌,授受不親的雙方通過和歌及書寫筆跡,來了解對方的性格和為人,因此精湛的書法和漢文修養(yǎng)是古代貴族的首要必修課。時至今日,日本擁有著龐大的“書道人口”。2019年年初,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顏真卿《祭侄文稿》特展,上至天皇、下至百姓,在日本全社會再次掀起了中國書法的熱潮,可見書法在日本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但凡體
世界文化 2019年12期2019-12-20
- 問鼎
成的2019吳門書道赴關(guān)中尋根訪學考察團,在肩負國展面試重任之暇,專赴寶雞市中國青銅器博物院、中華石鼓園及西安碑林博物館等處開展書法研學活動,對關(guān)中地區(qū)悠久豐厚的書法文化遺存如鐘鼎彝器、碑刻墓志等作了較為深入的考察。一場在常人眼里頗為糾結(jié)的面試活動被演繹成為一次充滿學術(shù)追求的文化考察與精神體驗之旅。一、古來鐘鼎盛2018歲末,蘇州博物館的年度大展“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甫一啟幕,便引得眾多海內(nèi)外學者和愛好者急急來赴這場“一期一會”。吳人風雅。自元
蘇州雜志 2019年5期2019-12-03
- 日媒:從書法看中日優(yōu)缺點
眾所周知,日本的書道始于漢字,從中國傳入,日本停止派遣遣唐使后,日本書道就脫離中國獨自發(fā)展,中日書法的差異也越來越大。長久以來,因為書法沒法賺錢,很多中國人不重視書法學習。而在日本,小學就開設書法課,這一點反倒是中國很多地區(qū)的學校都做不到的。日本的書法展等宣傳活動也更多,不僅書法作品數(shù)量多,參觀者也絡繹不絕。面對傳統(tǒng)書法的淡化,中國也感到著急。2011年中國教育部出臺通知,要求中小學校將書法列入基礎教育。但由于書法教師短缺,此舉收效甚微。去年年底,中國再次
環(huán)球時報 2019-10-142019-10-14
- 書道與書法教師成長的轉(zhuǎn)授價值
中國哲學的源頭,書道是書法教師成長的必備品格,理解書道就是理解書法的哲學意義,才能實現(xiàn)其轉(zhuǎn)授價值,奠定文化基礎。關(guān)鍵詞:書道;書法教師成長;轉(zhuǎn)授價值書法是中國哲學的第一境,在不斷地流傳過程中,在中國文化中愈發(fā)重要,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喻之為“書道”,即以自然規(guī)律為最高法度,既包含書寫法則,也包括修行、修心、養(yǎng)氣和悟道。所以書道的精神,也就是書法教師成長的必備內(nèi)涵,書法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研習書道,了解書道,把復雜的抽象藝術(shù)變成一種對文化的理解,才能使教學更
新課程·中旬 2019年8期2019-09-12
- 對比日本書道,淺談中國書法在設計中的運用與發(fā)展
影響。(二)日本書道的歷史漢字傳入日本的時間是應神天皇十六年。推古天皇時期,圣德太子由于傾心佛教,因而日本出現(xiàn)了傳抄佛經(jīng)的風氣,中國的書法藝術(shù)也讓日本很感興趣,在隨后的幾百年時間里,由于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得日本在書法方面很好的汲取了中國書法的精髓。奈良初期由于傳播佛經(jīng)的需要,日本十分推崇六朝書法,有明顯北魏風格的蒼勁書法的風格,晉唐時期中日交流十分頻繁,最澄和空海兩位僧人將王羲之的書法引入日本并力推之,使奈良盛世時期的日本異常喜愛大王的書法并一度
藝術(shù)與設計·理論 2018年10期2018-10-17
- “書”生馮唐
至5月20日,“書道不二:荒唐”雙人展,己然在北大紅樓一旁的嵩祝寺與智珠寺東景緣畫廊落下帷幕。落幕前一天,事主馮唐發(fā)朋友圈道,“一期一會,煙消云散。”言辭間頗有幾許別緒,幾分曠達。此次書法作品展上,由馮唐聯(lián)袂荒木經(jīng)惟一同特別定制了四十幾幅書法作品一一據(jù)悉,這也是荒木第一次在中國展出個人書法作品。之于此次亮相的藝術(shù)家們而言,坊間一則戲說倒是有趣,“寫小黃文兒的同拍小黃片兒的主兒,終于走到一起了?!逼鋵?,兩位事主倒都老實的可愛,馮唐說之所以和荒木先生舉辦這次展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22期2018-06-05
- 書道
原的是人的本性。書道貴在啟發(fā)性靈,強調(diào)個性,表現(xiàn)固有的本我。藝術(shù)當與人性、人格同參同修,方可開啟靈慧之門。否則,縱然煙云滿紙、色相萬千,亦屬空不見性。道法自然,自然生變,變而通,通而達,達而能化,乃藝術(shù)創(chuàng)造終極所指。故智者之書,必然書道。追求古樸的意境,對每位學習書道的人都是不可忽視的?!芭寂c野人相對語,夜來閑夢入西周”,可以間接地從文字、碑帖里找到與古人相通的地方?!都乐陡濉愤@樣的稿書,可以一下就把你帶到那個年代,好像與作者對面而坐,仿佛看到充滿悲憤心情
中華書畫家 2018年4期2018-05-16
- 書道不二,莫非荒唐
您讓我重新拾起了書道。我翻您的攝影集,有時候您在照片上寫字,漢字、毛筆字,完全不像我日常所見的中國書法家書法,有種神經(jīng)病的神氣,有種壓不住的運動感,似乎能想見您寫字時的樣子。后來您和朱新建在北京辦了個雙人展,我在畫廊空曠而簡明的空間里第一次看到您的四尺到八尺的大字,那股神氣更明確,如天上大風,如湖面冰開,如竹林間破土的竹筍,如馬桶里的蛇。坐在車里,我想了很多:我輕易辨認出了您的毛筆字,您的毛筆字讓我想起生命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時光,我掏腰包買了這幅字。我認為,
智族GQ 2018年3期2018-05-14
- 中日書法基礎教育發(fā)展差異性之研究
層次的中學階段的書道教育。此外,社會書法教育十分深受日本的重視,如:書道聯(lián)盟、書道會、書道教室等書法教育的機構(gòu),這些機構(gòu)的蓬勃發(fā)展也為日本的書法教育提供發(fā)展條件。因而,對中國及日本書法基礎教育教學相關(guān)政策、實行書法基礎教育的從教人員、現(xiàn)行的教材、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等諸方面對兩國書法基礎教育現(xiàn)狀展開比較和分析,同時運用書法藝術(shù)專業(yè)的視角,以書法形式、語言、審美取向來對兩國書法基礎教育差異進行美學上的闡述,找出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探求中日兩國書法基礎教育發(fā)展差異性的
藝術(shù)評鑒 2017年21期2017-12-11
- 林散之:無界筆墨,絕代風華
京寫字!”而日本書道界對其書法更是推崇備至,書道團體來華訪問,都以能拜會林散之為榮。其后,以青山杉雨為團長的全日本書道訪華團來到南京,這位直率而又狂傲的日本當代書壇泰斗本來對中國現(xiàn)代書法不以為然,當他見到林散之的作品以后,當場便行鞠躬之禮,并敬題“草圣遺法在此翁”為贈,一時傳為佳話,林散之名聲大震,“當代草圣”之美譽也由此傳開。晚年書法精品輩出年逾八十的林散之,盛名之下并沒有停滯不前,他不顧“風燭殘年眼半花”,一直到臨終,十多年來他不管是應人索請,還是參加
家庭科學·新健康 2017年10期2017-10-26
- 書道骨法與畫中見人
海 供圖_楊春薇書道骨法與畫中見人文_王林海 供圖_楊春薇在“學”的層面上,中國歷來有“師父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說法,我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向來以后半句為重,多勸勉為學者努力。但更多時候,由一個怎樣的師父發(fā)蒙,是修行好壞的關(guān)鍵。譬如當今在國內(nèi)興起的大大小小的書法班、繪畫班,多是從技巧的層面給小孩子們講書畫,而沒有意識到,中國書畫藝術(shù)并不是簡單的技藝之學,對其審美與修習,應當放到整個心性學問的大范疇來看待。本文原載于“誠明內(nèi)學”公共號,是書畫家王林海與古琴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4期2017-05-17
- “書道”迎新
書法”,日本有“書道”。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稱書法為“入木道”或“筆道”,直至17世紀的江戶時代,“書道”產(chǎn)生并成了日本固有藝道的代表。新年伊始,上至93歲老人,下至3歲幼童,近3000日本民眾聚集位于東京的日本武道館內(nèi),參加第52屆新年書法大賽。根據(jù)規(guī)則,在24分鐘的比賽時間里,選手或根據(jù)指定,或自由發(fā)揮,書寫短語或詩句,評委將根據(jù)他們的運筆、線條、結(jié)構(gòu)、風格等進行評分。與其說是比賽,不如說這是日本一年一度傳統(tǒng)的迎新
人物 2017年2期2017-02-15
- 伯鴻與他的禪易書法
尤為鐘情和癡醉于書道,認為書法一學及其表現(xiàn)形式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氣象風脈的集中與統(tǒng)概。從臨《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始,伯鴻遍臨諸家,尤重碑學,對《[病] [人 人][人][土]鶴銘》《石門頌》等摩崖石刻心馳神往,臨研不止;觀書史流韻,覓筆墨魂魄、悟覽書道空靈玄妙之精神氣象,沉潛其中,踐行不已。伯鴻認為書法的概念和內(nèi)涵應上升為書道并涵納諸元;若以書道觀之,書作就涵融了技法、文化、藝術(shù)、哲學等諸元。在書作表現(xiàn)形式上,他追求文化的多維和意脈的縱深:書作外延及內(nèi)蘊涵
當代工人·精品C 2016年6期2017-01-12
-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
8年的年平均 “書道人口”為629萬,約占全國總?cè)丝诘?%,也就是說20個日本人里就有一個人將學習書法作為一種業(yè)余愛好。如果將希望學習書法和正準備學習書法的日本人也包括在內(nèi),廣義的“書道人口”在2008年共有952萬,約占全國總?cè)丝诘?.5%。此外,日本全社會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成為廣泛普及書法教育的重要載體。比如,每年新年舉辦的新春試筆大會是影響最為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全民書法教育活動。在日語里,新春試筆稱為“書初”,意思是一年之中第一次用毛筆寫字,也叫做“吉書
世界文化 2016年8期2016-08-04
- 書與道契 藝合天人
——讀李志敏先生《書論》札記
產(chǎn)物?!娟P(guān)鍵詞】書道 人品 學養(yǎng) 散懷抱 曲直 藏露 性情一、觀書思人李志敏先生所著《書論》,洋洋萬言,文采豐贍,哲理深邃,于書道詳加探究,多有新論。采掇薈集前賢書論,而又有所揚棄,自出機杼,新意頻出。于旁征博引之外,以現(xiàn)代美學與哲學觀念加以創(chuàng)造發(fā)揮,極富形而上學意味。正如志敏先生在《序言》中所言:“予偏愛草書,重書之精神內(nèi)涵,故所書唯求任情恣性,不備六體;所論試圖把捉書道精髓,不詳技法。”《書論》幾乎很少談及技法,于書法中執(zhí)筆、點畫、結(jié)構(gòu)等均極少涉及,而
中國藝術(shù)時空 2016年3期2016-06-04
- 書法家戴明賢的“書道”
楊楹81歲的書法家戴明賢老先生,是一位兼事書印的文學家、書法家。幾十年來,戴老先生深受晚明書風的影響,遍習古人碑帖吸取精髓而不宗一家一派,兼擅各體文字,盡顯筆墨之法, 其書法作品筆墨有法、蒼翠有力,虛實相生,既具柔中寓剛、老辣敦實之美,同時,又顯濡墨侵潤,飛白連綿,被同行視為對形式美尤為敏感、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獨到嫻熟、還具較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其書法作品廣為國內(nèi)外政要及書法愛好者收藏。戴老先生自號適齋,他認為:人貴適意,書貴適意,書法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道”,“
晚晴 2016年5期2016-05-14
- 所見之物皆美麗動人,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嗎
氣的書法家,作為書道界掌門人的后代,書法專精卻有些不諳世事。在一次作品展覽上,清州因為作品被批評而對館長大打出手。目睹此事的父親將其流放到偏僻的島上,嚴厲地要求他“找回自己欠缺了的人類的部分”。半田一邊沉浸于島上的鄉(xiāng)間風情,一邊抱著“我要寫出只屬于半田清州的字”這樣的想法在黑暗中摸索著,成長著。畢竟“我們在逐漸蛻變,而曾經(jīng)守護之物,也時過境遷”。Grow-up Means Appreciating Everything We Meet
意林(繪英語) 2016年8期2016-04-09
- 品茶與讀書
心舒暢視界澄明是書道。扳到茶壺就喝是過于口喝,逮到書本就看是打發(fā)無聊。書到用時方恨少,茶到品時境界高。泡一杯茗,目視茶色,口嘗茶味;營造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捧一卷書,目視其行,口誦其聲;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在書邊品茶,沁人心脾;在茶邊品書,甘心如飴。茶道融書道,道法自然;茶道融書道,道道相通。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源。茶之功效。書之功效。那清香裊裊的茶,那泛著青銅之韻的茶,那笑傲風霜雨雪的茶,把最嫩的心尖供奉出來,滿山的氣節(jié)和率直,一個民族的
新教育 2016年10期2016-03-02
- 選堂論書
沾沾于是。(七)書道如琴理,行筆譬諸按弦,要能入木三分。輕重、疾徐、轉(zhuǎn)折、起伏之間,正如吟猱、進退、往復之節(jié)奏,宜于此仔細體會。(八)明代后期書風丕變,行草變化多辟新境,殊為卓絕,不可以其時代近而蔑視之。倘能揣摩功深,于行書定大有裨益。新出土秦漢簡帛諸書,奇古悉如椎畫,且皆是筆墨原狀,無碑刻斷爛、臃腫之失,最堪師法。觸類旁通,無數(shù)新蹊徑,正待吾人之開拓也。(九)書道與畫通,貴以線條揮寫,淋漓痛快。筆欲飽,其鋒方能開展,然后肆焉,可以縱意所如,故以羊毫為長。
紅豆 2016年1期2016-01-04
- 墨緣千里遠,書道萬年長
。“墨緣千里遠,書道萬年長”乃近代愛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銘言楹聯(lián),用于自勉自警。其對仗工整、簡練淺顯的字句中蘊含了書法創(chuàng)作的高深哲理——弄墨即是緣,即便是和書謀面了,但是真正能登堂入室,體會出其中更深層次的精妙,需要更多的磨蝕與修煉,這即所謂的“墨緣千里遠”?!?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書道”層級高于“書法”,語義比書法深刻:其中涵蓋了修身養(yǎng)性、道悟等。唐人尚法,自唐改稱“書道”為“書法”。在國人將許多國粹丟棄的時候,鄰邦卻較為完整地繼承和保存下來,直至如今,日本仍舊稱“書法”為“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6期2015-09-16
- 祝嘉藏中國書法經(jīng)典碑刻拓片在吳門書道館展出
會共同主辦,吳門書道館承辦的“祝嘉藏中國書法經(jīng)典碑刻拓片展”在蘇州市吳門書道館舉行,蘇州市文聯(lián)領(lǐng)導、蘇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領(lǐng)導以及社會各界書法愛好者等6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祝嘉先生是20世紀中國書壇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他在書法理論、書法實踐、書法教育等方面,傾注了畢生的心力與智慧,取得了豐碩的成就。尤其是對碑學理論鉆研、闡發(fā),精微而宏深,成就卓著,影響深遠,是繼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為之后在20世紀碑學理論的最重要人物。而吳門書道館作為蘇州地區(qū)唯一一座書法博物館
書畫藝術(shù) 2014年5期2015-01-30
- 崔學路 書以載道 身心雙修
1月5日,“玄一書道——崔學路靈性甲骨展”在美國北卡州夏洛特歷史博物館熱烈的氣氛中盛大開幕, 由新當選夏樂市長的珍妮弗·羅伯茨(Jennifer Roberts)和夏樂市歷史博物館館長潘尼格(Key Peninger)主持剪彩儀式。市長說:“這次崔先生的靈性甲骨書道展覽令人激賞、將永留心田,表現(xiàn)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美國、我們的城市和諧相處、共贏發(fā)展非常重要?!贝迣W路筆墨高端一流,文筆也上乘精彩,他在儀式上說,“這次我們應邀來自大洋彼岸的古老而日新的中國
中華兒女 2015年24期2015-01-27
- 張懷瓘對于“書道”的重新定位
一、由技進道,“書道觀”的提出在古代書論中,書與道是緊密相連的,二者一體兩用。傅京生在《古代書論所涉“道”“理”“法”三者關(guān)系考辯》一文中指出:“道”在古代書論中顯、隱兩種形態(tài)。所謂顯性形態(tài)是指哲學概念中的道,書法藝術(shù)賴以生存的理論依據(jù);所謂隱形形態(tài)是指書法實踐過程中的一種原理、方法。1追其朔源,最早涉及論述書與道關(guān)系的是西晉索靖,其《草書勢》云:“守道兼權(quán),觸類生變。離析八體,糜形不判。”2作者還沒有形而上地闡發(fā)了書法藝術(shù),只是停留在對書法體勢的分析上,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2014-07-13
- 六顧書
,遇羲明先生。論書道,其欣然有喜,曰:“今得四顧書?!彼?,又過三緣堂,引入其室,喜曰:“得六顧書?!薄傲櫿撸舷伦笥仪昂?,謂之六顧。其發(fā)而為時空,是宇宙也。”六顧書,又曰九閑書。九閑者,取于羲明先生“九閑道人”之自號也。此古今高人之心寶也。王右軍蘭亭之會,“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俯仰之間,萬物一體,全胎苞符,各證性命,春意盎然,生生不息。獨立不遷,顧盼映帶,六顧六合,此仁者之大愛也。羲明先生從道也久,悟道也深,一貫以天
文藝論壇 2014年10期2014-02-01
- 書道 論道 傳道
——鄭山莙先生書法創(chuàng)作真諦
/張靜 周勵欣賞書道 論道 傳道 ——鄭山莙先生書法創(chuàng)作真諦□文/張靜 周勵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右一)收藏鄭山莙(左一)真書道德經(jīng)初識鄭山莙先生,正值他剛從“天下第一福地”——我國著名的道教勝地樓觀臺歸來。他告訴筆者,每個月他都會去那里用書經(jīng)傳道,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20多年來從未間斷。他用小楷書抒寫的《道德經(jīng)》近300余通,其中一通五千七百多字。走進鄭山莙先生的工作室,便立刻被眼前的巨幅字畫所吸引,經(jīng)介紹才知這是山莙先生獨創(chuàng)的書法展現(xiàn)形式,即詩屏式。
西部大開發(fā) 2013年9期2013-09-04
- 欣賞推介·書
。和風漢韻:日本書道之美編者:上海博物館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定價:38.00元青山杉雨是近現(xiàn)代日本書壇巨擘,其書法從篆、隸、行、楷到假名、篆刻均有獨特風格,有“一作一面貌”之美譽。本書以簡潔明晰的文字,配合豐富的書法作品插圖,為讀者勾勒出青山杉雨的書道與人生,進而論及日本書道的歷史、與中國書法的因緣。詳解日本書道中的美學與哲學,從書之美到物之美,從藝術(shù)之美到文化之美。素紙黛墨間和風柔淡、漢韻悠長。
讀者欣賞 2013年7期2013-05-14
- “書道”之道
——日本書法和中國書法的淵源關(guān)系
408100)“書道”之道 ——日本書法和中國書法的淵源關(guān)系李攀(長江師范學院 重慶涪陵 408100)書法,在日本稱為“書道”,它的發(fā)展與中國書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本文將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探討日本書法和中國書法的歷史淵源,從而說明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書道;道;中國書法;淵源燦爛的古代中國文化,曾經(jīng)廣泛地影響和傳播于周圍各國,對于促進這些國家的文化發(fā)展和文明進步起過積極作用。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乃至有“同文同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10年6期2010-08-15
- 書道二十講(五)·甲金文與大篆之道
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書道之源也從這里發(fā)端。在中國,大約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遺址出土文物中,已經(jīng)有類似或接近文字的符號(如仰韶文化時期的刻畫符號和大汶口陶器上的形象符號等),而且這些略微抽象的符號已經(jīng)能與今天使用的文字息息相通了。這說明中國文字數(shù)千年的源流沒有中斷,造字、識字的基本原則一脈相承。至今發(fā)現(xiàn)最早且相當成熟和系統(tǒng)的中國文字是甲骨文,而且這種文字當時已被廣泛應用。而從圖畫、符號到成熟的文字,它們的變化和發(fā)展過程卻沒有一件有說服力的文物可以充分加以解釋
中國教師 2009年19期2009-12-03
- 書法、書藝與書道
言,弘揚本民族的書道并非不值一提。書法從表面看是一門藝術(shù),但它又不僅僅是藝術(shù)。學者熊秉明在《中國書法理論體系》一書中說,“西方藝術(shù)只有雕刻繪畫,在中國卻有一門書法,是處在哲學和造型藝術(shù)之間的一環(huán)。比起哲學來,它更具體、更有生活氣息,比起繪畫雕刻來,它更抽象、更空靈。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國靈魂特有的園地”。熊秉明將書法理論分為“喻物”“造型”“緣情”“倫理”“天然”和“佛教與書法”六大類。他試圖從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念出發(fā),從中外藝術(shù)比較研究的角度,對
中國教師 2009年17期2009-10-14
- 書道二十講(三):中國的文字與文字書寫藝術(shù)之道
獨特的藝術(shù),那么書道則是基于其上的獨特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寶貴的遺產(chǎn)之一,也是在諸多遺產(chǎn)中最具活力和創(chuàng)新價值的實用工具之一。由于書道是基于文字承載精神文化的,所以在談論書道之前,應該簡要地回顧中國文字發(fā)展和演變的歷史。據(jù)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中國文字在追求實用、美觀的同時,還注意了文字的內(nèi)在意蘊,書寫的簡約、便捷,以及為讀者、觀者帶來的綜合與深層的感受,能更好地幫助人們了解文字蘊含的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對于研究書道者,掌握文字的知識、源流和相關(guān)的歷史
中國教師 2009年15期2009-10-14
- 跡本干心
,一如花開花落。書道研修,雖屬人生邊際之余事,但于我,卻另有一番況味。數(shù)十年光景,不知不覺流逝,老來始知少時非。一切曾經(jīng),已非今日。凡事不宜過執(zhí),執(zhí)持既久,終有所覺,亦非晚也。東風起,潮漲潮落;世事滄桑,夢里尋夢,誘惑無處不在。古有高節(jié)者,視名利如糞土。君子之道,有所屬,有所不屬也。得失之間,寸心逶迤;萬波起滅,人生如斯。多年來,我時時感受著家人給予的那份難以報答與永不言謝的關(guān)愛與理解;而朋友們多年來的幫助與支持,又常常令我慚愧不已。書道的尊嚴與價值,在歷
書畫藝術(shù) 2009年3期2009-08-07
- 書道二十講(一)
。因此,嘗試從“書道”的理論高度和開闊的文化視角對其加以分析、審視和梳理,必定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繼承、弘揚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教育遺產(chǎn),并能為其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有益的理論依據(jù)和豐富借鑒。道,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起統(tǒng)領(lǐng)作用的哲學概念,早在商周時期就有“道”字或“道”概念的出現(xiàn)。在先秦諸子百家,尤其是在儒、道學派的思想和漢以后對中國文化起重要影響作用的佛教理論中,“道”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或基礎概念,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和精神文化均由此而生、由此發(fā)端,
中國教師 2009年11期200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