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采晴/文
有一位年輕的婦女,結(jié)婚后辭了工作,打算做全職母親。
但就在她接連生了兩個孩子之后,她愈來愈覺得家庭主婦沒有她想象中的容易和輕松。
快要四歲的大兒子正是調(diào)皮的時候,每天爬上爬下地吵鬧嬉戲,已經(jīng)讓她感到煩躁不堪,而才六個月大的老二除了隔四個小時就要喂奶,又時常整夜啼哭,搞得她也快要崩潰大哭。
長期的神經(jīng)緊繃和睡眠不足,已經(jīng)讓她無法用正常的眼光看待自己,更別說是周遭的世界了,她幾乎就要認定自己是個無能的母親。
有一天,她沮喪地對來探望的好朋友說:“如果我連兩個小孩都照顧不了,還能做什么呢?”
好朋友看著對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年輕媽媽,心中很不舍,回家后沒有多久,就給好友寄來一個包裝精美的大箱子。
憔悴的年輕媽媽打開箱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只裝滿了大大小小紙鶴的玻璃罐,上面還貼著標簽,寫著:“當你對生活感到絕望的時候,就打開一個紙鶴吧!”
這個有趣的驚喜開啟了年輕媽媽塵封已久的好奇心,她打開其中一個紙鶴,上面寫著:“你是我所認識的人中,最有耐心的,因為你總耐著性子陪我逛街,即使我花了兩個小時,只買了一頂帽子,你也沒有怨言?!?/p>
年輕的媽媽露出了笑容,再打開一張:“你是我所有認識的人中,手藝最好的,謝謝你在我們一起念大學的時候,為我?guī)Я艘荒甑谋惝敚 ?/p>
回想起過去的美好時光,年輕的媽媽心情平靜許多,她接著再打開一張:“你是我所有的朋友中,最懂得如何真正安慰人的,謝謝你在我失業(yè)的那段時間里,聽我吐苦水,并且給我鼓勵!”
年輕的母親拆完好朋友特別為她折的紙鶴后,又一只一只折了回去,并且把這個大罐子放在房子里最顯眼的地方。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她完成了一件自認為有意義的事,或得到了肯定,她就會寫下來,折成一個紙鶴,放進那個大玻璃罐,而如果她遇上困難,覺得既沮喪又挫折,她就會從玻璃罐內(nèi)拿出幾個紙鶴來看看,讓自己再次感受到美好。
有一天,她念高中的大兒子突然對放在柜子里的大玻璃罐產(chǎn)生了興趣,問:“那是什么?”
已不再年輕的母親笑著回答:“那是能帶來信心的紙鶴!”
而從那天以后,她也在兒子的房間里給他們各自放了一罐能帶來信心的紙鶴,期待承載著信心的紙鶴,能同樣帶領(lǐng)兒子飛過人生的低潮。
摘自長江文藝出版社《我與這個世界溫柔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