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曹 凜
明朝中后期,福建沿海一帶地區(qū)開始征收市舶課稅。明朝張燮撰寫的《東西洋考》卷七《餉稅考》,詳細記述了福建沿海一帶地區(qū)的市舶課稅制度、漳州海澄縣一帶的商船丈量與征稅程序,以及市舶官員和辦公衙門的相關內(nèi)容介紹。
明朝中后期,漳州一帶管理市舶的官員,十分重視對民間商舶的船體丈量和登記工作。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卷二十六記載市舶征稅的相當一部分商船都是明朝本國船只:“商舶則土著民□錢造舟,裝土產(chǎn)徑往東、西洋而去”,表明商舶是指本國出境貿(mào)易的商船。據(jù)記載:1589年,福建漳州沿海一帶對商船征收水餉稅,通過量取船只寬度的尺寸,征收水餉,“(萬歷)十七年(1589年)中丞周寀議,……水餉者、以船廣狹為準,其餉出于船商”,具體規(guī)則如下:“西洋船面闊一丈六尺以上者,征餉五兩,每多一尺,加銀五錢;東洋船頗小量,減西洋十分之三?!u籠(現(xiàn)基隆地區(qū))、淡水地近,船小,每船面闊一尺,征水餉五錢”(《東西洋考》卷七《餉稅考》)。
張燮(1574年~1640年),福建漳州龍海海澄人,他起初受聘于海澄縣縣令陶 ,撰寫《東西洋考》,中途輟筆,后又應漳州府督糧通判王起宗之請,完成該書。據(jù)《東西洋考》卷七《餉稅考》記載:“水餉,以梁頭尺寸為定。載在成冊,而商人往往克減尺寸,官亦利其加增而重科之;……餉官躬詣,從腹闊處,看量尺寸,編記天地玄黃字號,以某船往某處,給引其同,澚即照字號規(guī)則,依納水餉,不必復量梁頭?!绷咳〈瑢挼亩悇展伲皬母归熖?,看量尺寸”,此外他還要將船號記錄在冊,“編記天地玄黃字號”,并登記船只去往地,然后納稅給船引。
1575年出臺的《東西洋船水餉等第規(guī)則》,規(guī)定了量取民間海商船梁頭尺寸后的水餉收取原則?!稏|西洋考》卷七《餉稅考》記載:“萬歷三年(1575年),提督軍門劉詳允,東西洋船水餉等第規(guī)則(時海防同知沈植議詳)”。餉務官認真量取船寬尺寸,船寬超過一丈六尺的商船,都要開始收取水餉稅,從五兩白銀起價,每超過一尺,加收五錢白銀。
根據(jù)《東西洋船水餉等第規(guī)則》,福建漳州海澄縣的餉務官檢查商船船體,量取最大船寬值,并將船只相關信息登記在冊后,征收船稅,發(fā)放船引:“原給引時,商船量報梁頭登引,而本海道發(fā)印信、官單一本,發(fā)與商人,以備登報荅艙貨物,遞送掣驗?!庇涗浟咳〈w的尺寸后,市舶機關將船引發(fā)給船商,船引記載了船只梁頭的闊狹尺寸,然后由相關官員“隨送隨檢”:“……于請引時,發(fā)下商人;……某人與主商梁頭闊狹,備造官冊,隨送隨驗”。
超級大船,除水餉稅外,還要加增船稅,“議禁加起:與梁頭加增者,并禁于以絕干沒社衙、蠹足國餉,有三善焉?!薄短煜驴肪矶涗浫f歷年間“其征稅之規(guī),有水餉,有陸?zhàn)A,有加增餉?!?/p>
《東西洋考》卷九《舟師考》記載當時有十多米寬的國內(nèi)民間商務巨船,餉務官需要量取或核實船體寬度后,增收加增餉:“舟大者,廣可三丈五六尺,長十余丈;小者,廣二丈,長約七八丈?!薄稏|西洋船水餉等第規(guī)則》規(guī)定的水餉稅收取標準是在船寬二丈六尺以內(nèi)的船只,超過二丈六尺者,就要加收船只加增餉了。
餉務官除量取船體以便征收船稅外,還負責對國外商船船質(zhì)的檢查,以保證來往中國的洋船其航行安全:“洋船隨至隨驗,以便起貨:海舟入澚,跋涉久而幾壞,裝載重而甚危,而巨颶時作,覆沒堪虞。乃衙門吏胥不飽欲壑,不為稟驗,以致風水叵測,閣破濕漏。如前年之秋可鑒也。自后船至,即行抽驗,限以三日為期,不得逾期刁難,違者究治。所謂早一日,得一日之便者也?!?/p>
從以上記載看出,當?shù)厥胁皺C構規(guī)定今后國外商船“洋船”來到中國,必須隨到隨驗,“自后船至,即行抽驗,限以三日為期”,由餉務官在規(guī)定時間的三天內(nèi)檢查船體和船上貨物情況情況。中國餉務官檢查船體的質(zhì)量情況,是因為洋船來中國,一般都航行了很遠距離,船體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磨損,“跋涉久而幾壞”,船只穩(wěn)性和結構也會出現(xiàn)問題,“裝載重而甚?!薄_@時,餉務官發(fā)現(xiàn)船質(zhì)問題或隱患,就要及時告知船方加以解決,或由當?shù)匮瞄T相關部門協(xié)助解決。以往當?shù)匮瞄T的一些官員徇私瀆職,不對船質(zhì)進行勘驗,“不為稟驗”,導致船只在風浪中發(fā)生船艙破裂或滲漏現(xiàn)象,以致“閣破濕漏”。這表明過去當?shù)匮瞄T相關部門,負有對國外商船進行船質(zhì)檢查的“稟驗”職責。
卷七《餉稅考》還記錄了當?shù)厥胁肮賳T對來往商船的進行檢查?,F(xiàn)代的PSC檢查,指港口國對合法出入境船只的監(jiān)控檢查,以保障船上人員和財產(chǎn)安全,尤其是船只的安全。明朝餉務官的港口登船檢查,也有類似之處?!叭敫巯任俜忉敚悍忉敚郑?。前無此例,近年始有之,防漏貨也。然滔滔洋波,何地不可匿載,何必入港而封之?適以飽官差之需索乎?只宜嚴禁地方套小艇,先出海外接載餉貨,須命巡欄澚之人防之。然假巡緝名色駕船者,多是漏載之奸,應示禁巡欄澚甲之船,在大擔內(nèi)者只就海畔暸望,不許近泊,商船在本港者,從溪邊巡視,不許在商船邊往來,倘商梢登岸,止用小艇渡載,而搜檢有夾帶貨者,究沒,其巡欄澚甲人役,如三五成群生事指騙者,亦究治。此法三令五申,未必不可以杜漏貨而蠲商害也?!贝笮蜕檀M入中國港口,規(guī)定其在指定海域拋錨停泊,由市舶機構的專門餉務官登船檢查,其他部門的官吏一律不許靠近商船。
餉務官登船驗船質(zhì)量后,還要查驗船貨?!膀灤螅浂悾捍浂?,俱從在船。貨物多寡、精粗、勻科。命艙商自秤,以防船主多科之弊”。國外商船起航前,督餉館的餉務官還要登船驗船,然后“經(jīng)縣蓋印,抱引出洋”:“洋船啟行,既有經(jīng)(督餉)館(的官員)驗船,經(jīng)縣蓋印,抱引出洋,法綦密矣?!?/p>
至于停泊在本地區(qū)過冬的商船,大多因為貿(mào)易不利,遇到窘境,所以免征船稅。“壓冬之船,免征餉銀,失水者,人貨俱付之奔……”。
《東西洋考》卷七《餉稅考》還詳細介紹了餉務官的職業(yè)起源、發(fā)展和成熟各階段的情況。
征稅量取船體的官員,一開始都不是餉館的專職官員。量取船寬并負責征收水餉的人員最初是當?shù)厮娧菜镜能姽?。巡司官員量取船體征稅后,還要派戰(zhàn)船護送商舶,以防海盜的搶劫。萬歷十八年(1590年)開始,“……每歲夏仲至秋中,風汛屆期,賈客揚帆歸抵海外,經(jīng)過南少澚、浯銅諸寨,及島尾、濠門、海門,各巡司隨報餉館,逐程遣舟護送,以防寇掠”。
1599年開始,由中央政府派出內(nèi)監(jiān),親自驗查船體并收稅,“舶稅歸內(nèi)監(jiān),委官征收矣,時議委三司首領一員,與委官合管?!?/p>
“議出水免委官驗船:洋船多以百計,少亦不下六七十只。列艘云集,且高且深,委官二員,竭力莫勝,”由于船多人少,查驗船況的人手嚴重不足,需要增加專門的驗船官員來征收船稅,“……故委驗之官,斷可已也?!?/p>
期間,這一工作由布政司的官員接管,一段時間后,布政司交予當?shù)匮瞄T府佐官員征收?!邦惪偨獗O(jiān)者,明命布政司類總也?!焙髞怼皬蜕昵梆A官之議,以海澄洋稅原議,輪委各府佐征收,……本府佐剌五員、歲委一員管理,事無專屬,既于原議不悖,且于事體為宜,當路報可,于是本府官承委歲一更代?!?606年開始,漳州府衙門內(nèi)的官員擔負起每年一輪換的餉務官的職責。
據(jù)統(tǒng)計,量取船體梁頭按丈尺抽船稅的官員,當?shù)睾7拦賳T有七人:“督餉職官:本府海防同知,相繼署稅務凡七人。久之,論劾罷去。當路始疑舶政為防海大夫私物,而輪管之議起矣?!?/p>
漳州府衙門內(nèi)的十二個佐貳官,每年一換地擔負起量取船體梁頭按丈尺抽船稅的餉務官職責:“本府佐貳官,輪署餉務,凡十二人(事歸有司,后議以本府輪管,不復借材他郡):杜獻潘(南直上海人,舉人,清軍同知,署(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餉?!簧蛴袊溃现毙侨?,舉人,海防同知署,三十五年(1607年)餉。公強直自遂,風骨棱棱而舶政,乃更平易,賈人安之);鐘顯(江西定南人,歲貢督捕通判,署三十六年(1608年)餉。后被劾罷去)……公溫秀、朗暢,興利除弊之際,綽有成緒,而所部不擾商人,謀為立碑。(碑由)郡人會魁林茂桂撰(寫):……才若流云,慧若然犀,一睹簿單,胸中便自了了,接諸商務節(jié)省簡便。如舶初進港,苦驗發(fā)稽遲,未免漂損,侯登時往驗,風雨不辭,……先時每委役將貨物秤明,而后請驗干沒無筭,侯既躬核斯竇隨塞,……侯就中量,派許其半征,……拘束左右甚嚴,檢防宿蠹甚周。”
這其中,許多官員盡職盡責,表現(xiàn)優(yōu)異,百姓立碑紀念他們,如邵圭、盧崇勛、王起宗等。從紀念碑中的記載內(nèi)容來看,邵圭1613年擔任餉務官時,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不管有多少商船云集港口,他都不辭辛勞,親往驗船,“恬群艦云屯,侯隨至隨閱,以所報簿書為征,以所頒衡尺為準”,進行船只驗丈工作時,他以手中衡尺為準,丈量精確,稅收公正,贏得了船商的尊重。這表明餉務官驗丈船只的工具是衡尺;王起宗1617年任餉務官時,“登時(馬上)往驗,風雨不辭”。
其他郡府官員來海澄縣擔當餉務工作的,只有一人:“各府佐貳官委署餉務,只一人:趙賢意(浙江東陽人,乙未進士,授邵武府推官,……來督漳餉時,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也。未幾,中貴人,橫操利權各府佐,遂罷遣)?!?/p>
當?shù)匮瞄T的倉巡官有時擔任驗查船體的工作:“夫倉巡,下屬逢船至,營求差使,……稱驗查、而常例不貲”,衙役的吏書不時也協(xié)助餉務官,量取船丈尺寸,“于吏書量船”。
《東西洋考》卷七《餉稅考》除統(tǒng)計和介紹了以上這些直屬船稅和船檢機構的官員外,還記載了漳州地區(qū)市舶管理機構在各海岸港口設立督餉館,對過往商船進行梁頭驗丈、船質(zhì)檢查和收取水餉稅的情況。當?shù)仳灤驼魇沾惖氖胁昂秸C構在海澄縣、廈門、浯銅、圭嶼、中左所(又名廈門南路)都設有檢驗船質(zhì)和納稅的辦事處,作為辦公地點:
“公署:督餉館:在縣治之右,即靖海館舊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新設海防,改建為海防館。萬歷間(1573年-1620年),舶餉輪管,因改為督餉館?!焙3慰h的督餉館設在縣中心的右邊。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漳州府督糧)通判王起宗以餉館驗船,舊往廈門,廈門無駐札處,所議于圭嶼再建公館一區(qū),于驗船為便。奏記申請其略曰:商船出海,向?qū)黉淬~,官兵于廈門盤驗始放開駕,近改委各館輪驗職,冬春之間,已驗放出洋,身履其地,始知不便者三,故易地設館之議,不得不為之請也?!吮伛v公館,方可譏盤(稽查盤驗)?!氉h于圭嶼設立公館,將來盤驗,即駐本嶼船之出洋也,既可稽查船只… ”。請本書作者寫書的督糧通判王起宗,為了驗船方便,在圭嶼建立了督餉公館,以使“各館輪驗職”,圭嶼的餉務官對過往商船一一“盤驗”“稽查船只”,并“驗放出洋”。
有關圭嶼督餉館,《東西洋考》卷九《舟師考》記載了它的起源:“圭嶼:屹立海中,為漳之鎮(zhèn)邑人御史周起元,力請當?shù)澜ㄋ渖希嬏戾鷮m、文昌祠、大士閣監(jiān)司,郡縣悉捐俸、佐工,諸商亦共襄盛舉。濤門澎湃,頓爾改觀,近又以??芪⒕团f城,并設游兵,以固吾圉,商船甫出水,便過此中。近議餉大夫,就此盤驗,半潮至中左所?!北砻鞴鐜Z是一座島嶼,商船出入漳州各郡縣,都要經(jīng)過此島,“商船甫出水,便過此中”。建立督餉公館后,餉務官可“就此盤驗”,檢查船質(zhì)和船貨情況。
商船離開圭嶼至中左所。卷九《舟師考》記載了中左所也有市舶司檢查機構:“中左所:一名廈門南路,參戎防汛處,從前賈舶盤驗于此,驗畢移駐曾家澚,候風開駕,……”中左所(廈門南路)的市舶司檢查機構履行船體查看和收稅檢查程序,商船通過檢查后,駛往曾家澚開始遠洋的下一段航程。“賈舶盤驗于此,驗畢移駐曾家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