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焱
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裝備研究院門診部,北京 100085
脂肪肝(steatohepatitis)是一種病理學概念。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與脂質代謝密切相關。如果某種原因造成脂類物質代謝失衡,脂肪在肝細胞內大量堆積,當超過30%的肝實質細胞出現(xiàn)脂肪變性時,就形成了脂肪肝。脂肪肝是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疾病的過渡階段,也可以認為是全身性疾病在肝臟的一種病理過程[1]。脂肪肝的發(fā)病機制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目前研究認為下列因素可能在脂肪肝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一定作用:(1)脂代謝異常;(2)激素影響;(3)環(huán)境因素;(4)氧應激及脂質過氧化損傷;(5)免疫反應;(6)肝篩改變;(7)游離脂肪酸的作用;(8)酒精[2]。為了解軍隊科技干部的身體健康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和早預防的疾病防治工作,筆者于2012年7月調查研究了駐京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發(fā)病率及相關因素?,F(xiàn)報道如下:
統(tǒng)計人數(shù)來源于2012年7月駐京某部體檢科技干部1986例,其中,男性1621例,占總人數(shù)的81.62%,年齡22~60 歲,平均(30±8)歲;女性 365 例,占總人數(shù)的 18.38%,年齡 22~60 歲,平均(30±8)歲。
采用飛利浦5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1986例受檢者進行進行空腹B超檢查。診斷脂肪肝分輕度組和中度以上組兩組,測定血脂、血糖及體重指數(shù)(BMI),分組比較脂肪肝發(fā)病率與上述因素的關系。
三酰甘油、膽固醇、BMI和血糖。
脂肪肝的診斷以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標準為依據(jù)。
脂肪肝B超診斷標準:(1)肝區(qū)近場彌散性點狀告回聲,回聲強度高于脾臟和腎臟,少數(shù)表現(xiàn)為灶性高回聲;(2)遠場回聲衰減,光點稀疏;(3)肝內管道結構顯示不清;(4)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肝前緣變鈍。僅具備第(1)項者作為疑似診斷,具備第(1)項加以上任一項者可確診為脂肪肝。脂肪肝分度:(1)輕度:前場回聲增強,后場回聲衰減不明顯,肝內管狀結構仍可見。(2)中度:前場回聲增強,后場回聲衰減,肝內管狀結構模糊,但可辨認。(3)重度:前場回聲明顯增強,后場回聲衰減明顯,甚至呈無聲區(qū),輪廓結構不清,肝內管狀結構難以辨認。
BMI的判定按照《中國成年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標準:BMI 18.5~23.9 kg/m2為體重正常;24.0~27.9 kg/m2為超重;≥28 kg/m2為肥胖。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提示,在1986例受檢者中有387例符合脂肪肝診斷標準,脂肪肝總發(fā)病率為19.49%。其中輕度311例,中度和重度76例;伴發(fā)高血脂216例,占脂肪肝發(fā)病人數(shù)的55.81%。
將脂肪肝人群按脂肪肝分級標準分為輕度脂肪肝及中度以上脂肪肝,對三酰甘油指標做χ2檢驗。統(tǒng)計學結果顯示,脂肪肝的發(fā)病與三酰甘油升高有明顯關系(P<0.01)。中度以上脂肪肝表現(xiàn)尤為明顯,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用同樣方法對總膽固醇做χ2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脂肪肝的發(fā)病與總膽固醇升高無明顯關系。見表1。
表1 脂肪肝中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升高的例數(shù)(%)
本臨床研究受檢者1986例,脂肪肝387例,發(fā)病率19.49%;其中男性346例,發(fā)病率21.34%;女性41例,發(fā)病率11.23%。脂肪肝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中至重度脂肪肝尤為明顯(P < 0.01)。
本文統(tǒng)計387例脂肪肝,其中,男性肥胖245例,年齡(39±11)歲,占男性脂肪肝人數(shù)70.81%;女性肥胖23例,年齡(49±10)歲,占女性脂肪肝人數(shù)56.10%。統(tǒng)計結果提示,脂肪肝與肥胖關系密切,男女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
在387例脂肪肝中,高血糖有66例,其中,男性61例,占男性脂肪肝17.63%,年齡(42±11)歲;女性5例,占女性脂肪肝12.20%,年齡(48±10)歲。統(tǒng)計結果顯示,血糖升高時,脂肪肝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
本臨床研究1986例受檢者,脂肪肝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加呈增高趨勢,按 22~30 歲、31~40 歲、41~50 歲和 51~60歲四個年齡段分組,脂肪肝發(fā)病率分別為8.54%、20.05%、26.82%和34.32%。各年齡組發(fā)病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 51~60 歲發(fā)病率最高。男性脂肪肝年齡(39±11)歲,女性脂肪肝年齡(46±10)歲。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結構的西方化和健康教育的相對滯后等因素,導致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不斷升高[3]。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臟脂肪病變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我國對脂肪肝的流行病學調查均是針對特殊人群。由于調查對象的職業(yè)、年齡、性別以及地區(qū)的不同,脂肪肝的患病率差異很大[4]。近年研究表明,15%的單純脂肪肝患者,可以發(fā)展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3%的患者還可導致肝功能衰竭,因此應高度重視對脂肪肝的防治[5]。范建高[6]報道,上海市機關職員脂肪肝檢出率為12.9%。王芳等[7]報道,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發(fā)病率為10.61%。白中杰等[8]報道,某單位科技人員脂肪肝檢出率,2006、2007、2008和2009年逐步上升,分別是16.44%、18.44%、20.89%和23.67%。本調查研究提示,駐京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發(fā)病率為19.49%。
本研究對1986例駐京某部體檢科技干部的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脂肪肝的形成與甘油三酯升高、肥胖和高血糖有關系。BMI是世界公認的適合于成年人的一種評定肥胖分級程度的方法,是評估體重與身高比例的工具,是用來衡量整體肥胖的指標[9]。本組資料顯示脂肪肝的發(fā)病率有性別差異。男性高于女性,尤以中度以上脂肪肝明顯。脂肪肝人群中女性平均年齡高于男性,顯示女性脂肪肝發(fā)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女性脂肪肝發(fā)病與年齡和激素水平相關。隨著年齡增長,女性脂肪肝發(fā)病率增高。女性更年期期間,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分泌水平隨年齡增長而緩慢下降,在此階段脂肪肝患者明顯增多。目前認為女性脂肪肝的發(fā)生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10]。酒精能抑制肝細胞內的脂肪酶活性,使肝臟對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可加重肝內脂肪的沉積。飲酒人群中男性居多,這也是男性脂肪肝高于女性的因素。因此,控制飲酒對脂肪肝的治療有重要意義[11]。脂肪肝與膽固醇升高之間的關系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提示,1986例駐京某部體檢科技干部脂肪肝總發(fā)病率為19.49%,應引起相關部門充分重視,以便更有效地保障我軍科技干部健康,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對于脂肪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預防和控制:(1)加大對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等相關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力度,盡早對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癥等高危人群進行干預,阻止其轉向脂肪肝。(2)定期體檢,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調整好作息時間,調節(jié)好自身心態(tài),保持機體激素和內分泌的平衡,防患于未然。(3)加強體育鍛煉和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適量運動和注意日常飲食結構調整對脂肪肝的一級預防有著重要意義。(4)戒除不良嗜好。提倡戒煙戒酒,生活規(guī)律,不暴飲暴食,主動調適心態(tài)[12]。
[1]向國卿,孟憲云,張浩,等.脂肪肝相關危險因素的評估[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18(10):1038-1041.
[2]敬曉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8,17(6):509-516.
[3]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3):161-163.
[4]周笑漪,徐焱.內臟脂肪素與肥胖、胰島素抵抗[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6,14(5):398-390.
[5]張華捷,莊輝,劉學恩.脂肪肝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7):630-632.
[6]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消化病雜志,2002,22(2):106.
[7]王芳,蓋旭紅,楊占清,等.某部科技干部慢性病發(fā)病情況調查[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7,24(6):722-725.
[8]白中杰,原莉,雷平,等.某單位科技人員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2):256-257.
[9] 王吉躍.脂肪肝的流行病學[J].中華肝臟病學雜志,2000,8(2):115.
[10]Promrat K,Lutchman G,Uwaio G,et al.A pilot study of pioglita zone treatment for nonalcobolic steattobepatitis[J].Hepatology,2004,39(1):188-196.
[11]Bellentani S,Saccoccio G,Masutti F,et al.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bepatic steatosis in Nortbern Italy[J].Ann Intern Med,2000,132(2):112-117.
[12]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