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杉
【摘 要】精密電子產品的生產及裝配依靠精密的機械設備以及工裝,而設備以其昂貴的成本和較長的研制周期使得生產線設備數(shù)量的投入往往控制在較低的合理水平,在產品品種需求多樣化、快速化的今天,生產不同系列的產品必然依賴更換不同的工裝得以實現(xiàn),而工裝的精度,一致性,互換性,可操作性以及可靠性對于產品的質量和產出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可見工裝對于精密電子產品生產制造及裝配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對工裝進行周密的可靠性設計并進行驗證。本文針對工裝基于六西格瑪DFSS的可靠性設計方法并對其可靠性進行分析驗證。
【關鍵詞】機械;工裝;設計;可靠性;DFSS;生產制造
精密電子產品生產制造業(yè)發(fā)展迅猛,企業(yè)競爭異常激烈,而各企業(yè)生產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方面為規(guī)模能力,生產管理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工裝設備穩(wěn)定可靠和質量管理的問題。企業(yè)生產基本都需要用到工裝,而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工裝的異常對生產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導致經常跟線返修,品質不穩(wěn)定,產出效率無法滿足交貨期,大批量產品的報廢,甚至導致企業(yè)停產賠款等。各企業(yè)對工裝的設計方法不一,工裝的精準度,合理性,可靠性也千差萬別,以下著重介紹基于六西格瑪DFSS的工裝可靠性設計并其驗證方法。
DFSS是實現(xiàn)六西格瑪過程能力的一條策略,主要關注研究,開發(fā)和設計階段,DFSS的首要目標是“首次就設計正確”,避免產品在壽命周期內產生問題。DFSS有DMADV,IDOV等幾種方法,針對相對設備來說較為簡單的工裝,采用眾周所熟悉的IDOV方法更容易上手??煽啃允侵府a品在規(guī)定條件下和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規(guī)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設計與分析是可靠性工程的重點與核心工作,在運用DFSS-IDOV整個過程中應始終貫穿可靠性設計分析與驗證,下面主要介紹IDOV各階段工裝設計以及可靠性設計驗證的方法。
1.(I)識別需求
I階段即為識別需求階段,對于工裝設計乃至其他機械設計都非常重要,工裝設計方面識別階段最好能到實地考察,弄清楚5W1H,面對面溝通,全方面收集客戶心聲(VOC),重點放在產品特點以及工藝要求上,但不能忽視其他的方面,對于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客戶根據產品的使用需求和可能提出最初的“目標值”和“門限值”。
對于比較復雜的用戶需求,需要對用戶大量的VOC進行轉化,識別出客戶需求的關鍵質量特性(CTQ),在這里可以運用質量功能展開(QFD),卡諾分析等工具幫助識別真正的用戶需求,轉化為可測量的具體指標,對于中等或簡單明了的需求,則可不必進行QDF或卡諾分析??煽啃苑矫娴闹笜私浽O計與用戶的協(xié)調確定最終的“目標值”和“門限值”,并確定研制結束時的“門限值”。
經過I階段識別出關鍵CTQ后需進行評審,評審內容包括VOC的完整性和CTQ的有效性,一般評審人員為流程所有者,利益相關者以及質量部門人員,對于簡單的工裝則可簡化評審的規(guī)模,但各利益相關方需參與。
2.(D)設計階段
目標確定后開始對所需的工裝功能和可靠性進行分解分配,將工裝設計成為“黑盒子”,確定輸入和輸出,畫出展示任務間相互關系的功能結構圖。對于可靠性的分配,則遵循以下幾條準則:
(1)復雜度集成度較高的子系統(tǒng)應分配較低的可靠性指標,因為組成單元越多,可靠性越低越不可控。
(2)惡劣條件下工作的子系統(tǒng)應分配較低的可靠性指標,因為惡劣的環(huán)境將增加零部件的故障率。
(3)對于需要長期工作的子系統(tǒng),應分配較低的可靠性指標。
(4)技術上還不成熟的方案的子系統(tǒng),應分配較低的可靠性指標。
(5)重要度高的子系統(tǒng),應分配較高的可靠性指標,因為重要度高的子系統(tǒng)的故障可能會影響人身安全或任務的完成。
可靠性建模是開展可靠性設計的基礎,也是系統(tǒng)維修性和保障性設計的前提,可靠性模型是從對系統(tǒng)故障規(guī)律認知的角度,對系統(tǒng)及其組成部件進行建模,反應系統(tǒng)的主要故障特征,用于預計或估算產品的可靠性。功能結構圖則是系統(tǒng)可靠性建模的基礎,可靠性模型有很多種,針對于工裝主要推薦使用可靠性框圖。
功能分解以及可靠性分配將系統(tǒng)分解成幾項關鍵的任務和指標,以任務和指標為導向產生概念,概念產生方法有頭腦風暴法,TRIZ等,兼顧可靠性考慮融入一些相對成熟的技術概念方案,在概念選擇上利用Pugh矩陣將最好的概念結合起來產生新的概念。
DFMEA即設計潛在失效模式影響分析,是工裝設計重要的一環(huán),在設計之前通過做DFMEA分析,將功能細分,列出潛在的失效模式,找出頻度,可探測度以及嚴重度相乘得分較高的幾項進行重點關注改善,對于嚴重度滿分10分的項,不管三者乘積得分如何,都必須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風險。針對可靠性進行故障樹分析(FTA),分析造成工裝某種故障(或事件)的原因和條件,確定出各種原因或原因的組合。發(fā)現(xiàn)設計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改進措施。
3.(O)優(yōu)化階段
優(yōu)化階段將對各要素進行詳細設計,需要考慮生產的相關產品,生產工藝,生產設備,作業(yè)環(huán)境,操作人員和相關流程法規(guī)等,可利用許多種組合方式和工具進行參數(shù)化設計,實現(xiàn)3D仿真等,達成功能需求目標,優(yōu)化是為尋求裁剪功能要求與可靠性兼容的最優(yōu)方式。在可靠性設計方面,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3.1簡化設計
在保證工裝性能要求前提下盡可能減少非標準件的比例,實現(xiàn)零件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盡可能用最少的零部件實現(xiàn)多種功能,盡可能采用模塊化,降低工裝的復雜程度,提高其基本可靠性。
3.2冗余設計
復雜且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工裝,可以采用多一種途徑來完成規(guī)定的功能,以確保實現(xiàn)該功能的可靠性,但一般的不是特別重要的工裝不建議采用冗余設計,因為會增加系統(tǒng)的復雜程度。
3.3容錯設計
設計能夠自動檢測并診斷本身的故障,并采取處理矯正措施。容錯設計通常和冗余設計密不可分,容錯設計中常利用冗余提供抵消故障效應所需的信息,一般容錯設計有基于結構的設計方法和基于冗余的設計方法。
3.4降額設計
提高額定值或降低工作值(應力,功率,溫度)等,降低元器件或零部件的故障率,提高可靠性。
3.5耐環(huán)境設計
對于工裝的耐環(huán)境設計,主要提高在沖擊,震動,潮濕,腐蝕,高溫,低溫,強磁場等環(huán)境下工作的可靠性,特殊行業(yè)根據特殊情況設計。
3.6熱設計
通過結構設計,元器件選擇布線等,減少溫度對可靠性的影響,主要針對有電子元器件應用較多的工裝。
3.7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的選擇
電子元器件、機械零部件是工裝的基礎部件,選擇符合要求原材料、零部件和電子元器件對提高可靠性有很大幫助。
優(yōu)化階段除了對工裝各部件進行詳細設計之外,還需要識別哪些設計實施后對設計效果有重要影響,綜合考慮可靠性設計,設計出最優(yōu)化的工裝。
4.(V)驗證階段
在識別階段已經定義了CTQ的目標和規(guī)格,在新工裝樣品出來后需要驗證是否達到預定的CTQ和可靠性目標值。此階段可以采用DOE,加速壽命試驗等驗證,一般通過試驗后使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來評估。在精準度穩(wěn)定性方面,可用GRR分析重復性和再現(xiàn)性,在過程能力方面,可以使用統(tǒng)計工具計算Cp,Cpk,Pp,Ppk等判斷工裝長短期過程能力及置信區(qū)間。而設計是否符合要求達到的可靠性水平,可以設計可靠性驗證試驗,試驗要求定義如下:
(1)定義可接受的可靠性水平以及一類錯誤、二類錯誤、置信區(qū)間。
(2)定義試驗條件。
(3)定義具體試驗計劃,包括MTBF,任務可靠性試驗以及可用性試驗。
(4)定義失效和評分標準。
(5)確定樣本大小。
在通過以上驗證后,可對文檔進行標準化歸檔,確保方案實施達到預期效果的同時,還需要采取適當?shù)拇胧└倪M成果長久持續(xù)下去。
5.結語
我國目前機械、工裝設計領域性能設計和可靠性設計還不能很好的結合,在設計方法、產品技術等多方面存在脫節(jié),造成脫節(jié)的原因是可靠性專業(yè)和性能專業(yè)所用的是兩種技術體系,設計人員往往先關注性能設計,然后再進行可靠性設計與分析。解決思路在于運用一體化設計,DFSS-IDOV提供了很好的設計方法平臺,融入可靠性設計之后,將更有效幫助廣大設計人員設計出高質量高可靠性的產品。
【參考文獻】
[1]Peter,S.Newman,R P.Cavanagh.R R.The Six Sigma Way,McGraw-Hill,2000.
[2][美]Michael G.Pecht,[美]Kailash C.Kapur,康銳,張叔農.可靠性工程基礎[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1.
[3]曾聲奎.可靠性設計與分析[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1.
[4][美]Charles E.Ebeling,康銳等譯.可靠性與維修性工程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